2016年八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卷(四)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千万不要多选啊!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1.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A .①③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图一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处死的场景。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顽固派实力强大B .人民的支持C .光绪帝没有实权D .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3.摆脱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文化更接近于大众平民,我们真应该感谢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五四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永远值得弘扬的精神财富,其本质是 A .追求真理 B .爱国主义 C .解放思想 D .自强不息5.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指的是 A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没有消灭封建军阀势力C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D .没有建立共产党的政权6.“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
下列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发生在八一三事变之后 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暴行的集中体现 ③标志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失败 ④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③④7.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 .推翻清朝政府B .实行君主立宪制C .挽救中华民族D .建立民主共和国 8.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9.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两个凡是”思想 ④对外开放 ⑤农业生产合作化A .①②③⑤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10.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用了台湾“诗界泰斗”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为实现“缺月重圆”,中央政府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互补互利原则C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 .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 .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12.小明同学介绍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他是这么说的:“起初签订了①中俄《北京条约》,接着签订了②《南京条约》,后来又签订了③《辛丑条约》,最后签订的是④《马关条约》。
”显然,小明把以上四个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13.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的主办权,其中南京申请的理由是 A.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14.某同学查阅《青年杂志》、《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等资料,请推断该同学探究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 分 得 分26 27 28 29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 项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 项图一15.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
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16.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17.右图为1958年9月4日山东潍县大众报社出版的“号外”,它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注重农业、忽视工业C.思想解放、对外开放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18.近代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开始于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库页岛给俄国C.割台湾给日本 D.割澎湖列岛给日本19.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20.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一项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21.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C.北伐战争 D.中共“二大”的召开22.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地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A.投身辛亥革命 B.参加南昌起义 C.发动西安事变 D.卢沟桥抗战23.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地主、富农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2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哪一事件后?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共十三大的召开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5.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
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5分)二、材料解析题26、材料分析题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3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3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3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3分)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
(4分)(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4分)(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6分)27.材料一:(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材料二: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整编材料三:(14、15世纪)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著作,都鲜明地表现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942年4月3日,由郭沫若编写的哪一历史剧在重庆成功首演?(5分)(3)材料三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怎样的时代精神?(5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文化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系?(6分)三、简答题29. 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很多事件,如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等!请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2)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为搞好这次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8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6分)(4)三大改造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指的哪三方面?改造有什么意义?(8分)2016年八年级历史知识竞赛试卷(四)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千万不要多选啊!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5分)二、材料解析题26.(1)九一八事变(1分)、不抵抗政策(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百团大战(3)南京大屠杀(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27、(1)答:背景: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1分)诗人:李白。
(1分)(2)答:特点: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1分)历史剧:《屈原》。
(1分)(3)答: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1分)(4)答: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文化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文化为时代服务等。
(任答1点给1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三、简答题28.(1).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