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膜结构基础知识
此类结构或用钢索悬挂其他构件,或由钢索 对其他构件提供附加支点,或用刚性的构件来加 强悬索的稳定性,以减小不均匀荷载作用下的机 构性位移。桥梁中的斜拉桥和悬索桥也属于这类 混合体系。
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
5.4万座,挑蓬外挑50m,外环梁跨度244m。
吊塔及斜拉索
三.钢索材料
1. 平行钢丝束
H
d 2z dx2
qz
0
➢当竖向荷载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时,qz q
d2z q dx2 H
z
q 2H
x2
C1x C2
边界条件
z
z
x0 xl
0 c
z q x lx c x
2H
l
一族抛物线
设跨中垂度f,则 x l 2,z c 2 f q
H
ql 2 ,z 8f
4f l2
x lx
索长s
l
➢几何关系
当为小垂度时,
dz 2、 dz0
2
与1比均为小量
一.单索基本力学性质 1. 基本假定
➢ 索是理想柔性的,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 压力、 剪力和弯矩 ;
➢ 索材料的力学特性满足虎克定律。
2. 索的平衡方程
单索 T
T
dz
X 0
Z
0
dH dx
qx
0
d
dx
Hdz dx
q
z
0
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 H、z当只考虑竖向作用,则 qx 0, H C
z — qz与梁的关系方程
M
— qz
索
d2z H dx 2 qz 0
梁
d 2M dx 2
qz
0
zM H
对于(b)图有索曲线方程
z M x简 c x
Hl
3. 索长计算
ds dx2 dz2 dx 1 dz 2
dx
B
l
s ds
1 dz 2 dx
A
0
dx
由f x f 0
索膜结构
一.悬索结构的形式与选型 二.悬索结构的分析计算 三.悬索结构的设计与构造 四.膜结构简介
承重结构的基本承重构件采用受拉工作的悬索 或张拉的薄膜,称为悬索结构或膜结构。由于受 拉构件的承载能力决定于强度而不是稳定性,因 而能充分发挥钢索和膜材受拉工作时强度高、自 重轻的特点。同时,由于覆盖材料自重轻,使承 重结构的重量较小,因而悬索结构和张拉薄膜结 构更适合于在大跨度结构中使用。
稳定索可以抵抗风吸力的作用,同时,相反曲 率的稳定索和相应的索杆能对体系施加预应力,使 每对索均保持足够大的张紧力,提高了整个结构的 稳定性与刚度。
承重索的垂跨比:1/20~1/15;稳定索的矢跨比 1/25~1/20。
➢双层单向布置
索桁架的一般形式 索桁架的平面布置与交错布置
➢双层辐射式布置
凸形布置
➢双层双向布置
凹形布置
凹凸形布置
凸形索网布置
凹形索网布置 凹凸形索网布置
3. 鞍形索网体系
索网结构是同一曲面上两组曲率相反的单层悬 索系统相交而成,下凹向为承重索,上凸向为稳定 索。
4. 混合悬挂体系
采用柔性的悬索体系与刚性的受弯构件(梁、 网架、网壳、桁架等)相结合,可组成共同抵抗 外荷载的各种混合体系。
第一节 悬索结构的形式与选型
悬索结构是以只能受拉的索作为基本承重构件, 并将索按照一定规律布置所构成的一类结构体系。 一.结构特点
➢受力合理,材料强度利用效率高; ➢结构重量轻,适作各式大跨建筑;
➢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 ➢边缘构件或支承构件受力较大,且其刚度对 结构受力影响较大; ➢属于柔性结构,受力时大变位、小应变,计算 复杂。
q
q
qz
q
ds dx
qx q
qz
q
ds dx
c
0,
z
H q
cosh
cosh(
qx H
),
ql 2H
与抛物线比较,当 f l 0.2,z f 误差仅为0.11%
从已建工程看,f l 0.04~0.15,多为0.05~0.1。
故计算时可以抛物线代替悬链线。
➢当竖向荷载为任意分布时
将索的关系方程 进行比较
f n 0xn有
n1 n!
1 dz 2 1 1 dz 2 1 dz 4
dx
2 dx 8 dx
根据精度要求,对 f l 0.1可取前两项,
对于0.1 f l 0.2可取前三项
4. 索变形协调方程
l0
s s s0 l l l0 ur ul
z0
z
索长 s0
c l
x
T H ds H dx2 dz2 H 1 dz 2
dx
dx
dx
2
H
1
4f l
1
2x l
c l
➢当竖向荷载沿索长均匀分布
q
qds qz dx
将
qz
q ds dx
代入方程
H
d 2z dx 2
qz
0
H
dz
2
q
1 dz 2
0
dx
dx
结合边界条件得一悬链线方程
二.悬索结构的分类
悬索屋盖结构通常由悬索系统,屋面系统和支承 系统三部分构成。
1. 单层悬索体系
➢ 单层单向悬索结构 由许多平行的单根拉索组成,构成单曲下凹屋
面,拉索两端悬挂在稳定的支承结构上。 ➢ 单层辐射状悬索结构 ➢ 单层网状悬索结构
➢受力特点 单层悬索结构的形状稳定性不好,是一种可变体
系,其平衡形状随荷载分布方式而变。在恒载作用下 呈悬链线形式,在不对称荷载或局部荷载作用下产生 大的位移(机构性位移)。索的张紧程度与索的稳定 性(抵抗机构位移的能力)成正比。
单层悬索结构的抗风能力差,在风吸力作用下悬 索内的拉力下降,稳定性进一步降低。
垂跨比的影响:垂跨比大,稳定性和刚度大,索拉
力小,但占用空间。通常取1/20~1/10。
➢增加稳定性的措施 •单层悬索结构宜采用重屋面,如装配式钢筋混凝 土板; •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挂薄壳; •设置横向加劲构件。加劲梁或桁架分配局部荷载 及将索连成整体。
2. 双层悬索体系
由一系列下凹的承重索和相反曲率的稳定索组 成。每对索之间通过受拉钢索或受压撑杆连系,构 成如桁架形式的平面体系,称索桁架。
通常由7根、19根、37根和61根相互平行的直径为 4mm或5mm的高强钢丝组成。
2. 钢绞线
一般由7根钢丝捻成,1根在中心,其余6根围绕中 心钢丝按同一方向缠绕而成。
3. 钢缆绳
一般由7股钢绞线捻成,1股在中心,其余6股围绕
中心钢绞线按同一方向缠绕而成。
第二节 悬索结构的分析计算
悬索结构的计算一般按弹性理论,假定索是理想柔性 的,既不能受压,也不能抗弯,但承重索和稳定索之间 的连杆绝对刚性。在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可建立索曲线的 平衡微分方程,再根据荷载及边界条件求出索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