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规划表格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耕地保护控制指标表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土地整治规划表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 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特征码本次质检软件仅使用在规划文档资料命名上。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 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3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 细则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21号)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质量检查有关事项的函(国土资 规函„2011‟68号)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检查汇交有关问题的函(国土 资规函„2012‟34号)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备注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12
非空
M
行政区名称
XZQMC
Char
100
非空
M
三级数据库标准共性问题
三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对汇交到部的规划数据库成果,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类型为 “Varbin”的字段,数据汇交时统一采用“Char”类型,长度为 250。 其中:“规划栅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栅格 图文件”的字段内容填写栅格图文件路径;“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其他文档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文档文件”的字段内 容填写文档文件路径。
市级矢量数据GDB文件示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以县为单位的乡级数据组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乡级数据目录组织示例
二、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数据库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乡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7. 增加“行政区代码表”数据表,保存县以下行政区代码与行政区名称 的对照信息。数据表名称为“XZQDM”,数据表属性结构如下表,存 放数据表的数据库文件单独存放在数据汇交目录之外。
表 行政区代码属性结构描述表(XZQDM)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三是字段类型、长度不一致。对质检错误记录提示的字 段类型或长度不一致错误,应按《标准》规定进行修改
检查汇交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4. 第12页“表21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描述表”修改为“表21规划 栅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5. 第14页“表26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 “用途分区类型代码”的字段类型“Int”修改为“Char”。 6. 第14页“表27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 为“规划期间净增减”的值域“≥0”修改为“非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风景旅游资源 面状基础设施 主要矿产储藏区 蓄滞洪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土地用途区 土地规划地类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 规划基本农田调整 建设用地管制区 面状重点建设项目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村镇建设控制区 基本农田整备区 面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FJLYZY MZJCSS ZYKCCCQ XZHQ DZZHYFQ TDYTQ TDGHDL GHJBNTBHQ GHJBNTTZ JSYDGZQ MZZDJSXM TDZZZDQY CZJSKZQ JBNTZBQ MZTDZZZDXM 表7 表7 表7 表7 表7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7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表22
检查汇交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是存在多余字段。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细化和 增加的数据属性字段,应在数据汇交检查前按照规范要求, 统一进行整理和转换,不属于《标准》规定的属性字段应 删除。删除多余字段应作分析确认,此类错误有可能是字 段名称错误造成。
二是字段缺失。数据属性结构的字段名称必须保证与 《标准》一致。质检错误记录提示字段缺失的,应按照 《标准》规定的字段进行补充。应注意,提示字段缺失错 误有可能是字段名称与《标准》规定不一致造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用途分区类型
县级土地用途 区类型代码表
代码 010 020 03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990 用途分区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般农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独立工矿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林业用地区 牧业用地区 其他用地
检查汇交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于属性结构一致性。部在下发的市县乡三级土地规 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1028,以下简称《标准》) 中定义了土地规划数据库数据的属性结构,并在《补 充说明》中进行了细化和补充。汇交到部的土地规划 数据应严格按照《标准》定义数据属性结构,并注意 《补充说明》的补充要求。
市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1. 第10页“表12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土 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代码”的字段代码“TDLYGNFQLXDM”修改为 “GNFQLXDM”;字段名称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编号”的字段长度“2” 修改为“5”。 2. 第13页“表21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描述表”修改为“表21规划栅 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3. 第13页“表22非空间要素分类和属性表对照表”修改为“表22非空间 要素分类表”。
020
030 050 060 070 080 090
一般农业发展区
城镇村发展区 独立工矿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林业发展区 牧业发展区
090
100 990
林业用地区
牧业用地区 其他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界线类型代码
代码 界线类型 备注
250200 海岸线 250201 大潮平均高潮线
地类名称
将所有的与字段“地类名称”相关的备注“按附录B三级类填写” 修改为“按附录B三或二级类填写”。 为规范数据填写内容,将二、三级类名称归纳为字典表
耕地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特殊用地 盐田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1
数据汇交要求
2
3 4
数据库标准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数据检查关键点
5
6
数据质量检查细则
质检软件解答
一、数据汇交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市、县级数据目录组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市级数据目录组织示例
乡级土地用途 区类型代码表
代码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市级土地利用功 能区类型代码表
代码 010 土地利用功能区类型 基本农田集中区
土地用途区类型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般农地区 城镇建设用地区 村镇建设用地区 独立工矿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乡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6. 下表所列面状图层涉及的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行政区代码”字段,其字段名称为 “行政区代码”,字段代码为“XZQD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12”, 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行政区代码按“6位县以上代码+3位乡级代码 +000”的格式填写。 序号 图层名称 属性表名 属性结构描述表
三、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检查汇交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于数据完整性。部下发的土地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 软件(以下简称“质检软件”)包括“数据完整性检 查”、“图层完整性检查”和“表格完整性检查”, 如质检错误记录提示“XXX缺失”、“冗余文件”等, 应按照错误提示对数据作修改。对于“冗余文件”的 修改,应注意不能简单将文件删除,此类错误有可能 是由于文件命名错误造成。对必选图层,如根据市县 乡三级土地规划编制规程和制图规范(TD/T 1020~ 1025,以下简称《规程》和《制图规范》),在规划 成果中没有相关规划内容的,应添加空图层;对可选 图层,本地区规划包含相关图件内容的应添加图层, 不包含相关图件内容的不添加图层,也无需添加空图 层。
4. 第14页“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GHZYKZZBB)”修改为“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描 述表(TDLYZYTKZBB)”
5. 第15页“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XZJSZYBCGDB)”修改为“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属 性结构描述表(XZJSZYGDJBCGDB)”。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市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6. 第15页“6.4.7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属性结构”修改为“6.4.7重点建 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结构”;“表29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属性结构 描述表(ZDJSXMYDB)”修改为“表29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属性 结构描述表(ZDJSXMYDGHB)”。 7. 第16页“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ZXCQJSTYDGZB)”修改为“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属性 结构描述表(ZXCQJSYDGZFQB)”
250202 零米等深线
250203 江河入海口陆海分界线 620200 国界 630200 省、自治区、直辖市界 640200 地区、自治州、地级市界 650200 县、区、旗、县级市界 660200 街道、乡、(镇)界 670402 开发区、保税区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