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ptx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pptx

一切活动 ▪ MPS生产概念是货物生产 ▪ SNA对实物运动与资金运动全面核算 ▪ MPS只对实物运动进行核算 ▪ SNA核算工具是复式记账法 ▪ MPS核算工具是平衡表
1993年的SNA充分吸收了世界各个国家 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核算成果,是一个反映 先进生产力的核算体系,是联合国和西方 国家经济核算专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 1993年SNA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 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 法。
▪ MPS SNA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 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 计学家。马克思对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 说他是个“十分轻浮的外科军医”,是个 “轻浮的掠夺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 家”;但是,对于他的经济思想给予了极 高的评价,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 始者”、“最有天才的和最有创见的经济 研究家”,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 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 人”。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
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
会发展预期目标。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概念:国民经济核算即国民经济统计, 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综合应用统 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国(或地 区、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各交易主体的 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核 算的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两种核算体系:
国民账户体系 (SNA)
依据全面(综合)生产理论Hale Waihona Puke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
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
MPS与SNA的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 不同、 指标体系不同、 统计反映方式不 同。目前国际上基本实行SNA基础上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和MPS的区别
▪ SNA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总量指标 ▪ MPS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总量指标 ▪ SNA生产概念是与货物生产和服务有关的
国民经济核算的 提出
国民经济核算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 夫提出的。范·克利夫于1941年在他发表的文章 中,首次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并且公布了 他所编制的荷兰1938年度国民核算表。
同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也发表了对英 国 1938年和 1940年国民收入和支出核算的结果。 这些都标志着国民收入统计向国民经济核算的过 渡。
供有力保障。
▪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
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第二节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基本结构
一、我国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建立
199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1995: 全面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8: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该核算体系数据 200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颁布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 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 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 修订了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 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和指 标,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衔接,是我国 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
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
经管教研部:孟来果
统计背景
国民经济统计发展公报 热点问题:用数字说话 国民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CPI 统计改革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SNA的再次修订
新SNA在运行了25年后,又面临一次 新的修订与完善。 1993年,五个联合 国组织对新SNA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公 布。这次修订标志着SNA的成熟,其特 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更新、澄清、简 化、协调。称为1993年的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被认为是 20世纪社会科学最伟大的发明。截至 2000年,已选出的44位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中,直接对现代国民核算做出了 重要贡献的就有5位,他们是: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
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
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的形成与发展
SNA的形成 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
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 助表”,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后 来被称为旧 SNA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的修订和发展 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简称新SNA。新SNA吸纳了 旧SNA无法包容的部分:投人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同 时,对资产负债核算作了试验性的规定 ,这样,新SNA形成了一个包括五大核 算系统的内容较为完善的新体系。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
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