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11年)
06咨询心理学知识(基础6章11年)
6.结束阶段。逐渐结束
7.检验阶段。对复发行为,给予处理
二、行为治疗概况
p439
* Wolpe对行为治疗的定义:使用行为学习原则和方法,
用于克服不良行为 * 认知-行为治疗(“内隐”与“外显”结合) * 行为治疗七个步骤:(减肥为例) * 行为治疗主要方法:
系统脱敏疗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基础)
第一节
概述
附:心理咨询咨询什么?(一位高三重点班学生的问题)
学生说: 父亲食言
班主任说:
学生的“问题 ”
钻牛角尖
家长说: 缺乏毅力
头痛、害 怕上学二 周
医生说: 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咨询什么?(一位慢性疼痛患者的心身问题)
某男,50岁,建筑工人。一年前因腰部外伤导致急性疼痛,经 过积极的治疗,其组织病理改变在3个月之内就已逐渐消除,但此后 疼痛仍继续存在,并出现许多习得性的消极行为症状,目前患者的 症状越来越复杂,被诊为慢性疼痛综合征。下表是患者在受伤后两 个不同病期的心身状态综合描述
(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反对唯心和巫术)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参考开篇附例) 心身统一观点 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整体观点 (三)限制性观点 p425-427
1.咨询师职责限制(不做婚姻中介)
2.时间上的限制 3.感情限制——
4.目标限制(不做躯体疾病治疗;不超额
预期效果) p427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二、行为治疗概况
p439
* Wolpe对行为治疗的定义:使用行为学习原则和方法,
用于克服不良行为
* 认知-行为治疗(“内隐”与“外显”结合) * 行为治疗七个步骤:(减肥为例)
1.靶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功能分析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确定
4.制订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5.监测干预 计划的实施并根据需要调整计划
150
1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松弛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显示:
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加、
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馈、气
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肉系 统概念的一种挑战。
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 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其活动遵循“享乐原则”。
3.前意识(Preconscious )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
心理活动和过程,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二、结构观点
人格的结构:
本我(唯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它我(道德原则)
p433
1.本我(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性欲
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Miller NE1967 年内脏学习( visceral learning ) 实验如下图:
该实验的特异性结果如下图:
心率 次/分 5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收缩 450 奖励肠松弛 400 奖励慢心率 350 1 2 3 4 5 6 7 8 9 10
肠蠕动记分 200 奖励肠收缩 奖励慢心率
五、示范作用
班都拉( Bandura A )的社会示范作用( modelling ) 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的行为 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 行为治疗技术的六个特点:
①注重靶行为的现实原因而非历史;②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疗效指
标;③依据于实验研究;④客观化的术语和操作程序;⑤精心于 靶行为并重视测量方法;⑥多种行为学习理论技术选择使用
附: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与行为学习理论概念 1. 行为主义 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JB, 1878~195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狭义的行为概念。 2. 广义的行为概念 内在(心理、生理)和外在(动作、社会)的所有运 动 3. 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 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三、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
(未来的发展)
p431
1.国外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
2.心理咨询普及化 3.完善职业化:
理论和操作程序越来越科学 职业人员能力越来越达标
管理、服务体系越来越标准化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发展过程,阿帕波特(Apaport A)将精神分析学说
3.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 强。即R→S(积极)↑→R(促进)。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 强。即R→S(消极)↓→R(促进)。 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 渐减弱。即R→S(积极)↓→R(减弱) 惩罚(punish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 减弱,即R→S(消极)↑→R(减弱)。
概括为五个观点:
分区观点 结构观点 动力观点 发展观点
适应观点
一、 分区观点
一、 分区观点 p432
自我 意 识 前意识
超
我 本我
潜意识
附图
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示意图
1.意识(Conscious) 人们当前注意到的清晰的感知觉、
情绪、意志、思维等的心理活动。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2.潜意识( Unconscious ) 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
或欲力”(libido),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其控制机制是
“快乐原则”。
2.超我(superego) 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将社会规范、
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通俗地是指人类的良心、良知、理性 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按“至善原则”行事。
3.自我(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本能
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现实原则” 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人格的执行部门。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实 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与非 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为条件刺
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
的行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发射。
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 可以用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 射训练。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 强化(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 强化。
• 泛化(generaliza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CS)相近的环境刺激
一句话: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三、 关于心理治疗
已取消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目的都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后者规范化、标准化;前者则否 前者“协助解决”;后者“矫治”
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p424
一、 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
第二单元:
咨询心理的询师的职业定义
2001年8月,劳动部定义,包括: 1.知识
2.技能(咨询、治疗,不包括药物)
3.帮助解除心理问题 (求和帮的关系)
(只局限于“心理问题”及其“伴随行为问题”)
广义的概念——咨询 治疗
狭义的概念——咨询
二、 心理咨询的操作定义
许多作者的描述 p422-423
1908 帕森斯-“职业指导之父”
2.社会需求背景:
在前期学术基础上,社会需求导致“心理咨询”势在必行
二、 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p421
1.心理咨询专业的诞生:
一般认为,心理咨询起源于1896 韦特默(Witmer L)-临床心理学
2.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代表人威尔逊 * 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制订“心理咨询专 家培养标准”。 * 1956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 指出,心理咨询的 三个方面:1.通过关心动机、情绪调节,促进个人的精神世界发展 2.通过发展能力、动机,帮助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3.重视个体差异及其发展,加深社会对本职业的理解 * 在我国,目前已经发展
一、 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1930 丁瓒 我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 1950 快速综合疗法 (李心天等) 1980以后 各地开展 p430
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一)已经开始职业化 (六种可操作性指标为佐证:) 1.社会化水平——杂志、门诊、热线等 2.社会效益——使许多重获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3.经济效益——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 4.组织建设和信息沟通——学术组织和杂志对学科发展的作用 5.社会认可—— 6.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制定—— (二)需求与咨询力量还存在差距
主讲简况: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卫生部 8 、7、 5 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主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第二届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者 研究方向:心理压力理论与应用 乾金心理在线: 心理咨询预约:(0571)81938393 电子邮箱:j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