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中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知道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

因为水循环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材料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通过引导和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图3.2 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
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知识结构关联图
3
(1)“区域认知”素养
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
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

(2)“综合思维”素养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
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地理实践力”素养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4)“人地协调观”素养
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深入人心。

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新课程理念,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
学,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得出相关结论。

五、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
主要是学生展示交流,同学间相互补充,
期间强调重点,【PPT 演示】问题答案,让学生进
行整理落实。

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
锻炼学生的
读图能力和
材料分析能
力。



【PPT 演示】
“井水不犯河水”不但
是错误的,而且井水和
河水是经常串门的好邻居呢。

图示法明确水体的相互关系,直观易记。

“ 井水犯河水” 之说呼应开篇。

巩固提升同学们完成学案“巩固提升”1-3题。

学以致用,
巩固落实。

承转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
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
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转入“ 水循
环的环节和
意义”
附导学案:(下页)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主学习】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和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共同构成了一个的圈层。

(2)气态水:数量,分布;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 (3)陆地水: 包括 、 、沼泽水、土壤水、 、 、生物
水等, 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 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合作探究】之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
材料一:《长江之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
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起高山大海!
材料二: 长江流域水系
模拟图
结合材料, 讨论以下问题:
1、长江流域上存在哪些陆地水体?
2、河流的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长江的补给水源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资 源 充 量 很 补 河流
河流
3、观察下图,说明河流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地下水流向 潜水位线
枯水期
丰水期
河流枯水期: 补给 ,原因是: 。

河流丰水期: 补给 ,原因是: 。

两图说明河流水和地下潜水之间具有
关系。

【自主学习】之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 水循环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四大圈
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类型
(1) 海陆间循环: 发生在
之间, 使陆地水得到 , 水资源得
以再生。







(2)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 ⑥ 少。

(3)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
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 读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

【合作探究】之二——水循环的意义
结合课本P56,分析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材料一:在我国钱塘江、长江口附近,长江、钱塘江等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有
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

材料二:大气环流、洋流使赤道附近的温度降低了13℃,而高纬地区的温
度升高了19℃—23℃。

材料三:长江水源源不断的流入东海,本身水量没什么减少。

材料四:黄土高原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拓展延伸】——黄河断流成因浅析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

生态环境的
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 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

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 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
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上中下游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

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巩固提升】
右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

读图完成1~
3 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B.沼泽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2.箭头a 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 月B.3~4 月
C.6~7 月D.11~12 月
3.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 都变小B.a、b 都不变
C.a 在丰水期变小D.b 在枯水期变大
如果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4~6 题。

4.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
5.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①B.②C.③D.④
6.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我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