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农作区地理气候农业概况及四川农业地位
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农作区地理气候农业概况及四川农业地位
—农业发达
毫无疑问,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II.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农作区基本分类
8.1区 成都平原水田麦稻二熟农区 灌溉充足、土壤肥沃、温度适宜、温差小、无霜期长 8.2区 川中丘陵水田旱地二熟农区 水资源较少、垂直气候、山地梯田、水旱相间
3、盆地中的主要河流。
长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水资源丰富
东部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盆地气候
气候上的几个中国之最 1.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湿润的盆地,年降雨
1000~1400毫米。 2. 是中国昼夜温差最小的地区之一。 3. 日照时间与贵州并列全国最少,但足够进行光合
作用,并非主要生态因子。 4.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年均气温偏高5~6℃,年均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农业地位 四川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 7.4%,占西部的25.4%,列全国第三。 以占全国4.2%的耕地,养活占全国6.8%的人口。 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国第一位,每年调出杂交水稻种子5万 吨,占全国省际调剂量的60%,
农业集约化程度居全国之首的农业大省
专业合作组织达1.5万个,涉及农户282万户,企业带动农户889万户。
•
四是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居全国之首。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 ,
收入比普通农户高出25.6%。 四川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区, 立体气候十
分明显,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四川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高度集约的
农业生产结构,土地利用率居全国前列。四川耕地复种指数达到247.5%,远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农业概况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2003年粮食作物面积9131.7万亩,占67.0%;经济作物面积 2061.1万亩,占15.1%;其它作物面积2434.1万亩,占17.9%。 •盆地内复种指数高,2003年全省耕地复种指数已达232.7%。 •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适宜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小春(夏收 作物)、大春(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种植的耕作 制度, •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四大作物占有突出地 位。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甘蔗、水果、茶叶、烟叶、麻类、 药材等,种类繁多
温16℃,无霜期240~300天。 5. 由于水源充足,温度适宜,大部分为水田二熟制,
少数地区可以水田三熟。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4、四川盆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盆地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热量充足
5、自然环境与四川盆地农业的关系。
我国西南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土壤肥沃
卫星拍摄到的四川盆地
1、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极易风化成紫色土。 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 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2、四川盆地的地形特点。 盆地边缘: 多山,山势陡峻; 盆地底部: 多丘陵、低山和平原。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 总结:四川盆地地理气候优越,自然条件好,可 耕地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农作物种类繁多, 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对得起“天府之国” 的美称。
• 建议继续发扬高集约化农业的特点,以企业带动 农户,保证粮食高产,创新特色农业,充分利用 气候资源优势,走一条现代化农业道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南地区
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 二熟集约农区
制作人、主讲人:张政
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二熟集约农区
I. 四川盆地地形气候特点 II. 四川盆地农作区基本分类 III. 四川农业概况和农业地位 IV. 四川自然美景
目录
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位于中国__西__南___部,地处 __长_江___上游,是肥沃的_紫__色___盆地,有_天__府_之__国__的美称。
• 一是农业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和特殊贡献。四川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我 国西南、西北地区唯一的主产区。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在全国的位次 居第4位,产量居第3位。四川每年调给西藏粮食10亿斤左右。
•
•
二是特色农业开发走在西部地区前列。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184家,
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94家,产值过亿元的230家,过100亿元的2家。全省
降水丰沛,众多的河流—— 都江堰
水资源丰富
桫 椤
银杏
银杉
珙桐
“植物活化石” “中国鸽子树”
牛羚
白唇鹿
大 熊 猫
金 丝 猴
雪豹
黄龙 五彩池
风景名胜
乐山大佛 峨眉山金顶
九寨沟
Hale Waihona Puke 天府之国——四川盆地湿润中热麦稻 二熟集约农区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