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PPT课件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PPT课件

(2)防灾组织指挥系统:对应不同政体与政府组织形式。包括领导机构、咨询机构和指挥设施。 (3)防灾专业设施系统:对应不同的实施主体。包括消防、防洪防涝、抗震防灾、防风防潮、人
防等专业设施。 (4)防灾生命线系统:支持组织指挥系统的实施,支持防灾专业设施效能的发挥,还是灾民生活
的必备生存物质。包括交通运输系统、水供应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情报系统。 (5)防灾支持系统:在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进行与综合防灾相关的建设。包括治安系
中心城区的城市防灾综合规划是指在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科学分析灾害风险形势,评价城市现 有综合防灾能力,制定适当规划对策措施,以降低灾害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
城市综合防灾总体规划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中心城区)
第二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一、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收集自然地理环境资料、人工环境资料、历史灾害和救灾资料等。 (2)风险评估:得出市域灾害风险图。 (3)规划布局防灾空间与设施: 市域防灾空间包括区域快速道路交通网络,如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机场等;市域避难场所,
(1)形成市域防灾交通网络: 以区域的空间结构为基础,规划区域交通轴,联系各防灾据点,保证防灾据点对外界多样化的交
通联系手段,以及通往受灾核心区域的灵活多样的交通手段。 (2)规划设置市域防灾轴: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的防灾轴线网络,划分规模较大的防灾单元区块。由区域性交通网络、区
域性绿带、河流等要素组成。 (3)规划设置市域防灾据点: 指能够开展重要防救灾活动的市域性城市公园等场所。功能包括救灾物资的转运、分配;支援部
如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大型绿地、农田等。 市域防灾设施主要指市域生命线系统设施。如大型水厂、大型电厂、大型通讯基站、救灾物资储
备库等。 (4)制定区域救灾联动方案:包括人员与救灾设备的相互支援;灾害信息情报的互通有无;各行
政区联合制定与实施区域性防灾方案措施。
日本神户市区域防灾据点的配置
2、重点内容
(2)采用组团式,组团之间绿地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
(3)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

(4)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倒塌,也不至于阻断交通。
(5)医疗单位应重点防护
(6)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 道路。
⑥城市现状灾时治安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规模容量、安全性进行评估。 ⑦城市现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规模容量、均衡性、可达性、安全性进行评
队的集结、宿营;器材储备;日常休憩等。一般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周边、交通枢纽地区布置。
神户市防灾绿地轴和 防灾据点构成
神户市震后重点整治的 防灾轴
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总规层面的主要内容按预防灾害的主要四类灾害分为人防规划、抗震规划、防洪规划、消防规划。 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
1、现状分析 (1)城市灾害概况与特征分析:
收集地震、地质、火灾、洪涝、气象灾害、海洋灾害资料。 (2)城市现状用地的安全与适宜性评价:
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有条件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3)城市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
①城市现状疏散通道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评价因子为网络性、均衡性、安全性。评估对 象包括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个部分。
生命线系统四大网络: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 水源供应系统 能源供给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
电力是生命线系统的核心,主电网应形成环路,还应备有自发电机及可移动式的柴油发动机系统。
1、人防规划
确定人防系统的组成
主要人防设施的布置
确定人防设施的标准
2、抗震规划
偏重于发生震灾后救灾及疏散工作
在规划方面采取一下对策
(1)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
3、放洪规划
(1)防洪标准 (2)防洪措施 (3)防洪对策 (4)防洪设施
4、消防规划
消防设施:消防调度设施、消防站、瞭望塔、消防栓 制定消防要求、消防规范、防火间距。 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宜为4到7km2 1.5到4万人城镇设一 处消防站
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①现状分析,②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预测,③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④城 市疏散避难空间体系规划,⑤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防灾规划,⑥城市危险源布局规划。
②城市现状避难场所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包括可利用资源、布局均衡性、交通可达性、 安全性的评价。
③城市现状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可达性、应急功能性、安全性进行评估 。
④城市现状应急医疗设施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规模容量、均衡性、可达性、安全性、服务 半径进行评估。
⑤城市现状消防系统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从均衡性、便捷性、规模容量、安全性、服务范围进行 评估。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章 总论
1、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主要系统:
(1)防灾研究、监测与预警系统:国家级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为核心,联合大学团队与高科技企 业协同攻关,产学研一体化。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区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灾害应急 预案、各单灾种(如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等)监测和预报系统、火灾监视与消防系统、交 通安全管理系统等。
(3)概括为“天(防空)、地(抗震和防止地质破坏)、水(防洪)、火(消防)”四大部分。
3、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目标及体系
分析城市综合防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空间和设施布局,形成良好的城市 防灾空间设施网络,制定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灾措施,提升城市整体的综合防灾能力。
市域的综合防灾规划是指在市域范围内,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防灾问题,布局市域重要防灾空间设 施和建立市域防灾管理联动机制。
统、储运系统、社会保障与福利系统、医疗救护系统、市政工程抢修系统、法律体系及宣传教 育系统等。
2、城市主要灾害源:
(1)建设部1997年公布的《城市建筑综合防灾技术政策纲要》中认定地震、火灾、风灾、洪水 、地质破坏为现代城市主要灾害源。
(2)其他致灾要素有:气象灾害(暴雨、冰雹、大雾、雪灾、沙尘暴、雷击、高温高湿等)、 爆炸、泄漏、公害致灾(环境污染)、高新技术事故、古建筑防灾、流行病灾、交通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