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

市——青岛”
•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 何分辨它是否发达?”
• 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 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 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 ,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 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 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 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
面对频频发生的此种情况,我们如何解释? 是近期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是网络发达导致的网友夸大其词? 还是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排水管道问题?
国内许多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统,管道排水 能力差,排水网普及率低,人均占有排水管 道长度大约为0.55m,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 长度超过4m。
就此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国家 “最不怕淹的城
青岛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最不怕暴雨的城 市,我想得归功于德国在侵占期间所带来 的欧洲建设理念。
对于在暴雨前接连失守的都 市,青岛德式排水,对今天有 哪些经验可资借鉴?一批近年 来整理的德占领时期档案,揭
示了其中的奥秘
• 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 • 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看待的下水道 • 雨污分流,然而今天很多城市做
不到
德国人考虑到百年之后
• 夏季暴雨,对地处季风区的中国城市是家 常便饭。
• 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条约,德占青岛99年。 所以,德国殖民者登陆之初,它的城市规 划建设几乎按照100年的高标准设计、施工。
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看待的下水道
• 人意识到了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排水系统 的重要性。因此《胶澳发展备忘录》明确 提出,“通过中央输水管道提供保证安全的 优质饮水,扩建下水道网,以德国及清运 中国人的垃圾等,都是面临的紧迫任务。”
• 隐藏的魅力——法国首 都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 从外表看并不特别,就 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 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 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 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 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 纪中期,但就是用现在 的眼光看,这些高大、 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 实在是不同凡响。聪明 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 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 建成了下水道博物馆。 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 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排 水系统。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 造工程正式动工。1865年工程完 工,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 长达到2000公里。下水道在伦敦 地下纵横交错,当年伦敦的全部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成
为了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 经典地点。
• 下水道深达60米 ! •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 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 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 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 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 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 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 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 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 达60米。
1700年的时候,伦敦已经是一个拥有57万 人口的欧洲超级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 统极其糟糕。 为将污水和雨水引入路两边的明渠或 者马路两边的街沟中,泥土路面或者卵石 街道都凿有迷宫般的沟沟渠渠。一英尺多 深的明渠中塞满了灰烬、动物尸体,甚至 粪便。糟糕的排污系统将街道变得肮脏不 堪、臭气熏天。 1810年,英国人开始使用暗管排水, 改变了城市的排水状况。 有趣的是,英国排水管道系统的建立 ,与霍乱的肆虐大有关系。 1831年,欧洲爆发霍乱。这次霍乱夺 去约32000名英国人的生命。人们认识到 ,拥挤、肮脏的街道是疾病的温床。1842 年,大不列颠帝国派出考察队去罗马和巴 黎参观供排水系统,他们惊讶地发现,古 罗马的排水系统比起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要先进得多、卫生得多。为了改善地下水 道,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
加强管理和清淤维护,加强防范和 宣传力度
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权责,加强排水设施及 工作的监管,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法规, 使排水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 有据;加强市政排水管道的维护清淤,完 善排水系统的功能;政府应加大管理及维 护资金的投入,对排水管网进行彻底的专 项整治;城市建设部门应制定城市防汛排 涝预案,市政管理部门应具体安排防汛措 施并制定防汛制度。
• “因地制宜”
加强建设,以规划作为指导,严格 实施
根据我市排水规划,对新建的城区采用分流制,在旧城 改造过程中,对改造难度大的将原来的合流制改造为截流 式合流制,因此应尽快完成污水截流干管工程,使各道路 污水管线与之连接,汇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再逐步完成 城市排水系统向分流制过渡。如日本利用大型绿地、室外 停车场等作为临时调蓄池,德国更是在屋顶上专门用隔离 材料建蓄水池,天晴时再将雨水放掉。
1856年,一位叫做巴瑟杰的人承 担设计伦敦新的排水系统的任务 。他计划将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 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巴 瑟杰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地下排 水系统全长160公里,位于地下3 米的深处,需挖掘350万吨土,但 这个计划连续5次被否决。 1858年夏天,伦敦市内的臭味达 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程度,伦敦 市政当局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 不得不同意了巴瑟杰的城市排水 系统改造方案。
NO Hydronephrosis
Traffic
Jams——
据报道,巴黎经常下雨,
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
交通堵塞。巴黎的下,水道纵横交错,
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
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
难怪雨水到了地面便迅速
了无踪影。
• Until now —— 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巴黎密如蛛 网的下水道总长近2300公里,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 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 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 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浇草40万 立方米的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这个有着 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 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 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城市排水系统
7.21!
7月3日20时30分左右,成都市双流县华阳 镇一处交通路口被淹没。
城市之安全,不但在于铜墙铁壁,在于刀 枪棍棒,往往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细节才是城市 的保障。只有地下的东西牢固,台面的光鲜才 有保障。若非如此,大自然会毫不留情的冲刷 掉所有的奢华。
“城市景观”:西湖边“看海”
青岛栈桥东侧一个德国时期保留下来的泄洪口直至今日还 在使用。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 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
里,铺设污水管道 41.07公里,雨污合流 管道9.28公里,总长 度约为80公里。德国 建造的下水道,最高 处达到2.5米以上,宽
度3米。
• 青岛市图书馆原馆长鲁海说:当时铺设下 水管道所用的水泥、钢筋均来自德国,而 铺设的下水管道尺寸之大甚至被德国人称 为“怪物”。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鲁海的童 年记忆中,德国排水系统主干道甚至宽阔 得“可以跑解放牌汽车”(去年曾有媒体实 地探访,能开解放牌汽车的地方其实只有 20米,下水道的分支高度大概为1.7米)。 当时青岛是中国唯一一个雨污分流的城市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 市排水系统有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 地区,面临经济发展对城市 基础设施的需求、水环境污 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和城市 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的压力, 对排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不 断提高新建改建了许多排水 工程,但是总的水平仍十分 落后。
• 1、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法制不够健全。目前城市 排水方面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法规,地方法规也不 多,使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管理和改革难以依法 进行。 2、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产权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顺等问题 还比较普遍。 3、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污水处理能力不高,处理 率低。个别地方厂网建设不配套,特别是一些重点 流域地区和近几年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使已 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营和充分发挥效益 。 4、污水收费制度和投资偿还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 来。目前全国还有一半左右的城市没有开征污水处 理费,污水处理的企业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利于吸 引社会资本和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让我们来看看外国的地下心脏!!
•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 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新建的城区 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 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库、水塘、护城河,也不 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雨污分流
• 青岛污水治理专家、麦岛污水处理厂总设 计师姜言正评价说,雨污分流的规划是非 常先进的,修建单独的污水管道,进行分 类处理和排放,保障雨水管道的畅通,尤 其是100年前能意识到到这一点非常不易。 “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 点。”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
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一
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
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放的夜市
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
路和泥土,巴黎的地下世界——
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 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就 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 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有黑水横 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 种腐烂物体。现在,巴黎人甚至 将其开发成了一个下水道博物馆 ,向世人介绍他们的成就。
• 5.城市水污染严重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有待提高。
• 3.技术与实践 我国市政工程在这方面的实践不多。 国内技术目前水平有限。
对策
面对国内外对比明显的排水 管道系统,我们应该怎么提 高我们国家的排水系统?
完善城市排水规划,制定符合地区实际 的规划建设方案
• 结合各市的排水现状,并根据城市发展的 总体规划确定排水工程的远近期建设规划, 区块划分合理,采用适当体制,制定符合 发展的规划方案
• 东京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堪称牢固、先进,由一连串混凝土立 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 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 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 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