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1996年1月15日,科华公司因经营需要, 向中国银行N市分行借款169万元人民币, 科华公司以其胡家竹园商办楼第一、二、 六层设定抵押,并到N市房产管理局产权 监理处办理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 后因科华公司在借款到期后未能归还 本息,N市中行遂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 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科华公司 归还借款本息,并主张对胡家竹园商办 楼一、二、六层行使抵押权。
但由于铁路局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该批
果脯与同车箱其他货物串味,并开始变 质。中天商场鉴于该1500箱果脯迟延到 达并已串味、变质而拒收,后该1500箱 果脯全部毁损。中天商场已收到的3500 箱果脯销售情况不好,大部分都积压在 仓库中。中天商场除了向银行偿还10万 元外,其余本息一直拖延未还,银行遂 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理分析:
本案的主要涉及以下法律关系,一是 银行与信利商场的借款合同及标的为20 万元的抵押贷款担保,二是银行、信利 商场与共同担保人的保证关系。


第—层法律关系符合法律规定, 应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之间对此 亦无异议。由于物的担保效力优于 人的担保效力,因而三个共同担保 人所担保的范围仅是30万元人民币。
经济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情:
科华公司于1992年向城西危房办购买 了胡家竹园商办楼一、二、六层,共支 付房款181万元。1993年8月,科华公司 与通亿公司商定,以110万元的价格将商 办楼一、二层卖给通亿公司。通亿公司 于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分四次将购房 款全部付清。
1993年11月30日,城西危房办开出购房

案例 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乙公 司卖给甲公司某型号装载机一台,总价 款33.9万元;甲公司履行了合同义 务后,乙公司交给甲公司提车证明一份 及装载机合格证、钥匙。
同时双方又约定该车寄存于丙公司, 由甲公司找到装载机用户后由用户凭提 车证明提车,双方未约定提车期限;乙 公司作为卖方为甲公司开具了增值税发 票。 同年11月17日,甲公司与丁公司 达成协议,甲公司将该装载机转让给了 丁公司。24日,丁公司与戊公司达成 协议,丁公司以上述装载机作价3 4.1万元抵顶其所欠货款。
光可以垂直照射货场,但在进入港务局 的道路上无特别照明措施。事故发生后, 出租车报废,司机与乘客经过抢救共花 去医疗费3000元。现司机与乘客作为原 告起诉港务局,要求其承担全部损失。
法理分析:
本案中存在着三种法律关系。 首先,在司机与乘客之间存在着运输 合同关系,在该合同关系中司机的义务 是将乘客按时送达目的地,但本案中司 机并没有履行其义务将乘客安全的送达 目的地,反而造成了乘客的人身和财产 的损害,所以乘客可以主张司机的违约 责任,要求其承担全部损失。

2000年8月8日,乙公司回函以 与甲公司办完转账手续、交付提车证明、 指定交货地点后,该装载机财产所有权 即已转移为由拒绝了戊公司和甲公司的 要求。2002年11月20日,戊公 司诉至某县人民法院,要求判决第三人 乙公司赔偿经济损失;被告丁公司、甲 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法理分析:
本案焦点是买卖合同标的物装载机的 所有权是否在当事人之间形成了转移。 一般来说,标的物所有权转移后,它的 风险就应当有它的所有人买受人承担了, 如果此时标的物被法院扣押,买方是不 能向卖方主张权利的。 本案中乙方到底有没有将转载机的所 有权转交给甲方呢?

法院认为本案与中天商场与利得食品 公司、铁路局的案件是两件不同的诉讼, 但可合并审理并告知中天商场另行起诉。 中天商场遂起诉利得食品公司与铁路局, 并要求法庭将前案与后果案合并审理。 法院将两案合并审理后,利得食品公司 辩称其未能如期履行义务是由于货源紧 张所致,而货源紧张与当地天气有关, 故违约原因是不可抗力而非其本身原因。 铁路局称其未能如期发货是由于当时货 多车少、安排不开,属不可抗力,其主 观上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


法理分析: 处理本案的关键在于物权制度的基本原 则——公示、公信原则以及保护善意第三人的 基本理念。 本案中,N市中行应当受到登记公信力的保 护。对抵押权人N市中行来说,既不知登记有 错误,也不应知登记有误,其对登记的信赖是 有理由的。因此N市中行应当受到登记公信力 的保护,其抵押权合法有效。

第二层法律关系中的关键是要解 决的是共同保证人是否享有先诉抗 辩权的问题。这也是本案的关键之 一。 从担保合同的内容来看,共同保 证人所接受的是应是连带担保责任。

丰盛食品公司称货源紧张与当地天气 有关,故违约原因是不可抗力的说法实 际上将一般商业风险与不可抗力混为一 谈。因为果脯的产量虽与某一年份的气 候变化相关,但气候变化如果属于正常 范围而非洪水、旱灾的重大变化则应是 可以预见的,因此应列入风险而非不可 抗力。 而铁路局称列车出事为不可抗力故应 子免责的理由亦不能成立。因为此次事 故并非天灾所致,而由人为因素造成, 这是不应免责的主要原因。

单纯地将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看成
“交付”没有法律依据。如果出卖者仅 仅交付给买受人提取标的物的单证而没 有履行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是不 能认定其完成合同法133条规定的“交付 “义务的,即所有权转移义务的。

丙公司处于乙公司的代理人的地位, 即代理乙公司履行将标的物装载机所有 权转移给买受人的义务。即甲公司凭提 车证明提车,而代理人丙公司将转载机 转交给买受人甲公司,这样就完成了转 载机的所有权转移。这一转移行为双方 并没有约定转移期限,也就是说,买受 人可以随时凭单据来提车。 事实上,买受人与出卖方代理人并没 有发生这一转移行为,所以,装载机的 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乙公司负有的 合同交付义务仍未履行,那么它应当承 担继续履行的义务。


当戊公司派用户持提车证明等手续到 丙公司提取装载机时,发现该装载机已 被某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12月1 8日查封,后又于2000年1月20 日将该车扣押。戊公司迅速将上述情况 分别通报给了丁公司、甲公司、乙公司。 同时,戊公司通过丁公司、甲公司向乙 公司交涉,希望他们再提供一台相同型 号的装载机替代履行。

由于得知中天商场实际上已无法偿还 贷款的情况,银行要求伟达公司、百利 公司及兴发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三被告 辩称: 银行应先要求中天商场偿还本息,只 引在中天商场无法偿还、且扣除物的担 保额之后才由三被告还本付息。后法院 追加中天商场为被告。中天商场称自己 无法履行还本付息义务完全是由于利得 食品公司引铁路局未能按时交付合格产 品所致,并要求法院将两者追加为被告。
案例五
案情:
2001年10月8日,某公司出租车司机甲 载客于晚上8点钟抵达某港务局,门卫收 取司机4元钱,出具收据,系“山东省看 (管)车专用收费收据”,然后放行。 当时天正下着小雨,出租车司机按正常 速度在港口内行驶,几分钟后,出租车 驶入大海。
港口当时按正常情况在货场处开灯,灯
法理分析: 判断陈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还是无权
处分。 必须首先判断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在李 某无法证明陈某为王某代理人的情况下 只能构成无权处分。在无权处分的背景 下,进一步讨论善意取得。
表见代理: 合同法第四十九条
: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 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 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 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中天商场于4月28日取得50万元贷款后, 即将该款以电汇的方式支付给了利得食 品公司。 利得食品公司于4月30日收到50万元贷 款后立即组织货源,但由于当年当地水 果因天气原因歉收,5月5日利得食品公 司仅将3500箱货物交汽车运输公司发运。 中天商场于5月12日收到第一批到达的 3500箱果脯后,经过验收发现果脯湿度 较大,其他方面的质量还可以,遂电告 利得食品公司,一是要求退货或降价20 %,二是催告另外1500箱果脯务必按时 运到。
案例三
案情:
1997年4月21日,中天商场与利得食 品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果脯5000箱的合 同,总价款为50万人民币,由利得食品 公司于5月10日之前以代办托运用公路或 铁路运输方式付给中天商场,5月20日之 前全部货物必须运到中天商场所在市。 合同签订后,中天商场即筹备贷款,银 行同意向其提供贷款,但要求其提供担 保。
法律赋予登记以以公信力,是为了保护善 意第三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置真正权利人 的利益于不顾。 这一制度只是在善意第三人与真正权利人 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以 维护交易秩序,真正权利人虽然丧失了物权, 但他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正权利人有权要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如 登记机关对登记错误有过失时,还有权要求登 记机关赔偿损失。

当日,双方签定了转让戴尔手提电脑 的书面协议。协议还约定,李某付足1万 元价款后,陈某应将手提电脑交付于李 某。两个月后,李某付清了1万元价款并 从陈某处取走了电脑。此时王某学习结 束回到国内,发现手提电脑已被陈某卖 与李某,遂向李某索要电脑。李某认为, 其与陈某的转让协议为有效合同,王某 应向陈某索要1万元价款,并提出愿意将 余款5000元直接支付于王某。经多次协 商未果,王某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四
案情

王某由于公司派其出国学习半年,遂将 市场价值为2万元之戴尔牌手提电脑交于 其好友陈某保管。李某为陈某的同事, 一日在陈某家见到该手提电脑非常喜欢, 陈某告之该手提电脑为其朋友所有,因 不喜欢电脑的样式欲出售。李某立即表 示愿意购买,两人遂就价格、付款等问 题进行协商。最后,谈妥价格为1.5万元。
时间为1993年9月25日、购房单位为通亿 公司的第04号房屋销售发票。 1994年5月6日,科华公司以第04号房屋 销售发票遗失为由,要求城西危房办重 新开出第07号发票,将购房单位改为科 华公司。 1994年10月12日,科华公司藉 此销售发票取得N市房管局核发的胡家竹 园商办楼一、二、六层第312512号房屋 所有权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