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引联律通则(试行)中国楹联学会供参考本规则综合归纳了近年、近期各方意见,涵盖了古今常见对联类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感谢长期以来为对联声律理论的完善作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感谢参与讨论的所有版主和联友!本规则是本站对联赛事评选标准(声律部分)的制定依据,对于联友日常出对句和成联创作,本规则起指导作用,而非强制性规定。
本规则分为【概念】【总则】【细则】【举例】四个部分。
【概念】一、旧声、今声和平仄:(1)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称为“旧声”或“古四声”,其中“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去、入”三种声调为“仄”;(2)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称为“今声”或“新四声”。
二、节奏和节奏点,意节和音节: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称为节奏,分为“语意节奏”和“语音节奏”,简称“意节”和“音节”。
意节是按词语实际意义划分的节奏,音节是朗读时按停顿需要划分的节奏。
节奏的末字称为“节奏点”,“意节”和“音节”末字分别称为“意节点”和“音节点”。
按字数,有一字节奏,两字节奏,也有三字以上的节奏,其中两字节奏居多。
三、律句、非律句和拗句:由规范的两字音节组成的句子称为“律句”(其中单言句末字为单字音节),反之称为“非律句”。
由律句组成的单句或复句联称为“律句联”,由非律句组成或含有非律句的单句、复句联称为“非律句联”。
平仄不依常格的五言、七言律句称为“拗句”。
从对联声律角度,有两种拗句需特别留意,详见【举例】部分。
四、联脚和句脚:上下联末字称为“联脚”,复句联各分句末字称为“句脚”。
【总则】总原则: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上下联节奏应保持一致。
二、平仄的应用遵循旧声、今声“双轨制”,但旧声、今声在同一联中不得混用。
三、联脚遵循“上仄下平”的原则。
四、节奏点平仄句内应交替(简称“交替律”),非节奏点不拘平仄;律句按音节点交替平仄,非律句按意节点交替平仄。
五、节奏点平仄上下联应相反(简称“相反律”)。
六、复句联分句句脚声律要求:1、上下联句脚遵循平仄相反律。
2、单联内句脚平仄遵循“三原则”:摒除单调:避免所有分句句脚同声;疏散同声:句脚同声相连之次数,应保持在三、四句以内为宜;平衡平仄:平仄两种句脚之数目,总体上不可相差悬殊。
【细则】一、律句声律细则(参见【举例一】部分)1、律句的交替律和相反律统称为“135不论、246分明原则”;五言、七言忌三平尾,不忌孤平;2、三言句、三字词在对联中通常看作非律句;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来分析声律。
3、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有意节、音节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均按音节点交替平仄。
4、律诗拗句有满足和不满足“246分明原则”两种情况,不满足的情况作为特例,不提倡初学者刻意模仿。
5、复句联中的律句声律依上述规则。
6、符合律句格式的巧趣联声律可从宽(参见【举例一】特例部分)。
二、非律句声律细则(参见【举例二】部分)1、根据具体情况,意节可大可小。
2、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意节;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意节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意节组合。
6、自由体(散文格、戏文格、民歌格、口语格等)和巧趣联(复字格、回文格、音韵格等)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三、复句联声律细则1、句脚平仄交替以马蹄韵的“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
2、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3、同时含有律句、非律句的,分别遵循各自的声律。
四、关于特例几乎任何规则都会有特例,对联也有很多“出律”、“出格”的类型和例子,本规则未能也没必要详列;多数特例要么和特定的场合有关,要么和特定的作者或读者有关,再不就是因为特定的需要,并不因为本规则中的确定性表述而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举例一】律句联举例(所举例子今古音未作标注)●1、规范的两字音节,音节点交替平仄,上下联相反,非音节点不拘平仄:四言:心标/日月义贯/乾坤(2、4位交替,上下相反)五言:窗意/包涵/画天容/酝酿/春(2、4位交替,上下相反)光华/呈爱/日仁寿/遍和/风(2、4位交替,上下相反)六言:隔岸/数间/斗室临河/一叶/扁舟(2、4、6位交替,上下相反)七言: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2、4、6位交替,上下相反)窗通/碧水/苍山/外人在/光风/霁月/间(2、4、6位交替,上下相反)复句联(句式繁多,仅举两例):紫禁/迎春,瑞拂/千条/御柳;丹楼/映日,祥开/万树/宫花。
(四六句式)旭日/鉴忠/诚,维权/果硕/三一/五;春风/播善/美,普法/花馨/百万/千。
(五七句式)律句格式巧趣联也有不少合律的: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叠字格)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音韵格)●2、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意节、音节不一致,按音节点交替平仄:海内/存知/己(音节),海内/存/知己(意节),按音节点交替平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读书/人去/留萧/寺(音节),读书/人去/留/萧寺(意节),按音节点交替平仄: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3、有两种特殊的律诗拗句打破“246分明”原则,但因历代律诗、对联均有应用(特别是第一种),本规则作为特例介绍,不提倡初学者刻意模仿:(1)上联:平平仄平仄——新年纳余庆下联:○仄仄平平——嘉节号长春(上联2、4不交替,上下4位同平)(2)上联: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全仄)下联:平平平仄平(也有别的格式)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联2、4无交替,上下4位同仄)例2:酒胆海样大诗才天比高(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4、律句联特例(其中部分为巧趣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
联脚上平下仄)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流传甚广的无情对,也有说“黄梅天”是当地一道菜名。
三平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赠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五校乡村教师。
上联无交替,联脚上平下仄)花开/三章/清平/调(六连平)叶落/一曲/长恨/歌(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联脚上平下仄,有的节奏点未作交替)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
联脚同仄)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江苏苏州灵岩山继庐亭,联脚同仄)以下两例遵循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复字顶针格)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举例二】非律句联举例(巧趣联和自由体种类未能尽列)●1、四至七言非律句例子(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可不拘平仄):待/东边月傲/南面王长/中华/志气览/世纪/春光除旧岁/破旧俗迎新年/树新风承/上下/求索志绘/春秋/振兴图剪/半岭/闲云/补衲留/一窗/明月/谈经名山/超/五岳以外精舍/在/二灵之间●2、三字词句通常看作一个意节,有时意节可以不用分得太细,特别是固定词组,一般看作一个意节: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3、自由体和非律句巧趣联(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夏同龢兴/翁同龢败/愿贵人/莫学常人(复字格)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嵌字格)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复字借义格)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回文格。
归入律句联也可)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口语格)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有名的南浩街征联。
后四字细分为“五湖/四海”也可。
可称为“散文格”,但归入律句联也可)●4、非律句联特例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
(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
联脚上平下仄)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口语格。
联脚同平)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固定词组三平尾)----------------------------------------------雄心锤炼千秋句;胜地留存万代歌!——中华国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