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作战飞机(八)二战日本作战飞机(八)标签:战斗机发动机轰炸机日本飞机2007-01-02 23:34中島Ki-49 呑龍百式重爆撃機1937年日本陆军认为需要一种高速重武装大载弹量的轰炸机,用来在无护航的情况下,单独对敌人内地机场目标进行纵深轰炸。
于是陆军对中岛公司下达了飞机设计任务计划书,要求轰炸机最大速度500公里/小时以上,航程3000公里以上,自卫武器要装20mm机炮,并要求2年内完成,1939年,Ki49完成试飞,但载弹量与飞行速度不令陆军满意,不过陆军认为Ki49以后还可以继续改进,所以在1941年就正式订购了Ki49,给予100式重爆击机的名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100式重爆投入南洋战场,初期在菲律宾,兰印战场发挥过很大威力,后期因日军失去制空权所以很少出动100式重爆去执行轰炸任务,该机虽然载弹量不大但自卫火力很强,战争后期主要用来运载重要物资,充当前线巡逻警戒机或者干脆充当前线飞行防空炮台,支援战斗机与敌机交战,发挥过一定的空战掩护作用飞机资料(100式重爆击机吞龙1型[ Ki49-1 ] )翼面积:67.50m2自重:6,070kg最大重量:10,150kg最大航速:490km/h(高度5,200m)续航距离:2,000~3,400km上升限度:9,0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260马力中岛100式(HA41)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乘员:8名武装:20mm旋回机炮×1,7.7mm旋回机枪×5 航空炸弹1,000kg总生产数:796架主要型号Ki49:装HA5改950马力发动机或HA41发动机的量产前原型机型号1型(Ki49-1):装100式(HA41)发动机的初期生产型2型(Ki49-2):装2式(ハ109,标称1440马力)发动机的改良型原型2型甲(Ki49-2甲):2型的生产型。
武装与1型相同2型乙(Ki49-2乙):防御用7.7mm机枪用13mm机枪取代,机体做了相应修改,安装更厚的装甲2型丙(Ki49-2丙):无武装,搭载电波警戒设备的警戒机3型(Ki49-3):装HA117(标称2200马力)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型。
自卫武装与2型乙相同Ki58:2型的防卫武装强化型,火力与装甲大大加强,是种护航用途的超重型战斗机,只有试制机,没有批量投产,火力十分强大,装20mm旋回机炮×5,12.7mm旋回机枪×3 Ki80:2型基础上的制造的轰炸队指挥官专用航路先导机。
只有试制机三菱Ki-51 九九式襲撃機Ki51是Ki30轻爆击机的发展型,较Ki30尺寸小,装甲保护更好,主要用于攻击前线地面部队,1939年投产,随后即在中国战场大量使用Ki51没有后继机,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Ki51是用来战场支援,攻击战场敌人地面目标的对地支援攻击机,战争末期性能已经落后,有部分作为特攻机使用,Ki51最后一次作战是1945年满洲战役期间,少量关东军所属的Ki51在8月9日发动了对苏俄军的空中反击作战,攻击了几次苏俄军的地面部队飞机资料(99式袭击机[Ki51] )翼面积:24.02m2自重:1,870kg最大重量:2,900kg最大航速:425km/h(高度3,000m)续航距离:1,060km上升限度:8,3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名义标称950马力中岛99式(HA26-2)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1乘员:2名武装:13mm机枪×2,7.7mm后方旋回机枪×1航空炸弹250kg总生产数:1472架主要型号99式袭击机(Ki51):唯一生产型号Ki71:侦察型,只有试制机,未投产川崎Ki-60 試作戦闘機跟随欧洲高速战机理念,模仿德国高速飞机制作的一种战机,武器与发动机全部是从德国进口,1941年3月试飞,试飞员报告该机控制性差,翼载大,着陆速度过大,后来与Ki44钟馗做了空战性能测试,空战性能全面低于钟馗,于是就停了,只造几架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Ki60] )翼面积:16.20m2自重:2,150kg最大重量:2,750kg最大航速:560km/h(高度4,500m)续航距离:不明上升限度:10,0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100马力德国DB601A V型液冷12缸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20mm机炮×2,12.7mm机枪×2总生产数:3架主要型号Ki60:唯一型号川崎Ki-61 飛燕三式戦闘機Ki61是日本二战时唯一批量生产的液冷发动机战斗机,外观非常象欧洲战斗机,首次在战场上出现时,美军飞行员还认为它是某种意大利战斗机的日本版,所以给它起了一个意大利式的名字托尼日本的绝大多数战斗机使用气冷星形发动机,德国的DB601A液冷倒V形12缸发动机在BF109系列飞机上的应用使历史上多次使用液冷发动机设计战斗机(Ki5 \ Ki28)的川崎公司有兴趣。
1940年4月,川崎公司和德国签约,获得DB601发动机的制造权,将样机、图纸、和部分关键部件运回日本。
并在川崎明石工厂建立生产线,1941年7月首台发动机下线,年底进入批量生产,编号陆军HA40型发动机。
获得DB601以后川崎公司游说日本陆军设计若干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飞机。
日本陆军内部一直有人对迎风面积小的液冷发动机战斗机,例如ME109,喷火,飓风在欧洲战场的成功印象深刻,于是1940年2月即命令川崎设计两种使用DB601发动机的战斗机,Ki60重型截击机与Ki61多用途战斗机,不过模仿德国战机的Ki60令日军很不满意所以没投产Ki61则在1941年12月试飞,试飞结果令人满意。
最大平飞速度轻易地达到590KM/H。
虽然翼载较一般日本战斗机大,但俯冲速度高,装甲厚并有自封油箱,虽然格斗性能不如0战与隼,但也算是还令人满意,于是日军立即用1架购买的ME109F-0,1架ME109E-7与缴获的1架P40E进行了对比试飞,对比试飞结果令日军非常满意,Ki61的性能全面超过上述飞机。
于是赋予该机陆军3式战斗机的编号,并给予飞燕的称呼飞燕1942年底投入批量生产,1943年2月开始向陆军交付,同年4月在新几内亚投入战斗,立即对美军战斗机构成了严重威胁,飞燕的格斗性能相对0战要差,但比P38与P40要好,飞燕与钟馗一样具有重型装甲而且俯冲速度很快,美军当时迎战的P38与P40根本无法用打了就跑的战术,相反飞燕倒还能用用打了就跑的战术以俯冲的方式逃脱P38/P40的攻击,飞燕对P38/P40的威胁比钟馗还大,加上不久以后又有海军的雷电投入,美军的旧式战机就再也无法在太平洋战场混了,飞燕的投入使用使日军也有了一种可对敌方实施用打了就跑的战术的战斗机。
在美军新式的F4U,F6F与P51没大量投入战场以前的一段时间成了飞燕的快乐时光,一下子就出现了一群使用飞燕的陆军王牌,美军的新式战机投入以后飞燕的表现也不算差,如果飞行员技术合格,那么对任何型号的美军新式战机都有很大威胁,不过总体来看飞燕的性能还是比野马逊色一些由于日军的HA40发动机产量不大,所以飞燕的产量并不大,一共生产了3159架飞燕,此外在南洋作战日军的HA40发动机在热带的潮湿的雨季特别容易出问题,只要连续几天下雨飞燕就会因发动机问题停飞,所以飞燕的威胁是有季节性的。
美军往往利用雨季飞燕很难出击的特点,在雨季出现连续几天阴雨后就派飞机去轰炸飞燕的基地,这时的飞燕基本上都无法起飞,只好任凭美机把他们炸毁在地面。
战争末期由于B29的威胁,飞燕的主要任务是拦截B29,不过飞燕并不能在B29的飞行高度持续飞行,一般只能对B29展开跃升攻击,这样一次拦截也就是1-2次射击机会,而且飞燕的火力并不很强,多数型号只装12.7mm或13mm机枪,1-2次射击就击落B29的机会也不多,于是日军干脆利用飞燕装甲厚机体坚固的特点,用飞燕直接撞击B29,飞燕撞击B29是撞击B29的水平尾翼,并不是去迎头撞机身,具有重型装甲的飞燕,雷电,钟馗都是用撞B29的水平尾翼这个方法撞落B29,并不属于自杀攻击,当B29水平尾翼被撞飞后就会翻滚坠落,为了提高撞击成功率一些飞燕干脆把武器拆了减轻重量提高升限,由于当时日军拥有的飞燕比雷电和钟馗多的多,所以日军击落的B29大部分都是飞燕击落的。
其实日军的0战在格斗能力方面并没有哪种美军飞机能超越,如果日军的0战与飞燕和雷电混合使用,那在战争末期同样会对美军构成严重威胁,但日军出击高速飞机是高速飞机,格斗飞机是格斗飞机,根本配合不起来都是各打各的,似乎日军飞行部队没有进行过不同性能战机的配合作战训练,这样美军的新式飞机大量出战后就把日军的0战,飞燕都给各个击破了飞燕有很多型号,二型(Ki61-2)以后装HA140型1350马力液冷发动机并有机炮,但HA140型发动机生产时先遭遇到地震的影响,随后美军又开始用B29轰炸日本本土,受地震与美军B29轰炸影响HA140型发动机产量很少,所以各种飞燕2根本没有多少,飞燕2装了HA140型1350hp液冷发动机后可以在B29的飞行高度持续飞行,但数量很少作用不大,大量的飞燕1还是只能靠跃升攻击用机枪或干脆直接撞击来攻击B29,击落B29还是相当困难的飞机资料(3式战斗机飞燕1型改丙[Ki61-1改丙] )翼面积:22.00m2自重:2,630kg最大重量:3,470kg最大航速:580km/h(高度5,000m)续航距离:1,800km上升限度:10,0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100马力川崎2式(HA40)V型液冷12缸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20mm机炮×2,13mm机枪×2航空炸弹250kg×2总生产数:3159架主要型号Ki61:原型机的称呼1型甲(Ki61-1甲):初期型生产型,机身安装13mm机枪×2,机翼内安装7.7mm机枪×21型乙(Ki61-1乙):变换了武器安装位置,机身安装7.7mm 机枪×2,机翼内安装13mm机枪×21型丙(Ki61-1丙):1型的重火力型,机身装13mm机枪×2,机翼装德制MG151型20mm机炮×21型丁(Ki61-1丁):安装了自制20mm机炮,少数安装了30mm机炮2型(Ki61-2):安装HA140(标称1350)发动机,扩大机翼面积的改良型2型改(Ki61-2改):主翼与尾翼重新设计的俯冲性能提升型2型甲(Ki61-2甲):2型的初期生产型,武装与1型丙相同2型乙(Ki61-2乙):机身与2型乙相同,火力强化为20mm机炮×43型(Ki61-3):2型的改良型,战争结束前只完成1架原型机川崎Ki-64 試作戦闘機日本陆军X系列技术验证机之一,1940年研制,1943年完成,安装新式串联大功率液冷发动机,用于探索高空高速战机技术,安装有重型装甲,但原型机发动机散热不良,在几次试飞以后,发动机起火损坏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Ki64] )翼面积:28.00m2自重:4,050kg最大重量:5,100kg最大航速:690km/h(高度5,000m)续航距离:1,000km上升限度:12,0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2 (双重对转)发动机:标称2200马力川崎HA72-11(HA201)串联V型液冷24缸发动机×1乘员:1名武装:20mm机炮×4总生产数:1架主要型号Ki64:唯一试制机型号川崎Ki-66 試作急降下爆撃機为日本陆军X系列验证机之一,当时高度保密属于秘密机种,1942年生产仅造了6架,日军想通过这种飞机研究俯冲轰炸机高速俯冲投弹的可能,Ki66在很大角度范围内俯冲投弹时不需要控制俯冲速度飞机资料(试作高速俯冲轰炸机[Ki66] )翼面积:34.00m2自重:4,100kg最大重量:5,750kg最大航速:535km/h(高度5,600m)续航距离:2,000km上升限度:10,000m螺旋桨:3叶定速螺旋桨发动机:标称1100马力中岛1式(HA115)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乘员:2名武装:12.7mm机枪×2,7.7mm后方旋回机枪×2 航空炸弹500kg总生产数:6架主要型号Ki66:唯一试制型号三菱Ki-67 飛龍四式重爆撃機日本在战争后期最好的大型轰炸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