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章(AFP PHOTO )
諾貝爾獎(Nobel Prize)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
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
他於1895
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
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920萬美元成立一個基
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
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
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
人士。
諾貝爾獎分為6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
到目前為止,有10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按獲獎時間排序,他們是: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也是继莫言之后的第二位中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么,咱们来梳理一下,到底哪些既是“华人”、又是“中国人”得过诺贝尔奖。
一、杨振宁美籍华人
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
大学的数学博士,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
合大学,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
学,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二、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
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1946
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
博士」。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三、钱永健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
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
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美国国家科学
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
学院院士。
四、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
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
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
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五、崔琦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
只身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
教育。
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
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着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六、朱棣文美籍华人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
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
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
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
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七、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奖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
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
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
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八、高行健法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江苏泰
州,87年移居法国。
2000年10月12日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
事后报导中称
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
评论家。
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着称。
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
他说:作家不能屈服于审查。
还说:自己想家却苦于无法回到祖国。
九、高锟英美双重国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
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
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
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十、赛珍珠中美双重国籍文学奖(1938年)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
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
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
镇江,并生活了18年,学会了汉语和习惯
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
1910年,17岁的赛珍珠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
婚后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她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十一、莫言中国大陆本土作家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
山东省高密市。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
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
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十二人、屠呦呦中国女药学家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
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
主任。
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
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
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
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