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纹】“鱼”于“余”同音,是“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的意思,用鱼纹装饰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元代的青花大罐很多都是很鱼纹做装饰,画有鲢鱼、鲶鱼等等,图案有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等,空间画着浮萍、水草等等,明嘉靖的鱼藻装饰还有一些是画着12条鱼的,正是一年12个月,年年有余【花鸟纹】喜鹊和梅花等于喜上眉梢,绶带鸟的叫声是“来福来福”,多吉利,鹌鹑和竹子等于竹报平安等等,充满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韵味。
【凤纹龙纹】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单描龙、凤、或龙凤对舞,龙,代表着中国封建时期的帝王,凤,代表着着母仪天下的帝后,同时,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元代的蛇型龙,明代朱元璋的嗜血龙,万历的风车龙,康熙最凶猛的几乎直立的龙,嘉庆以后的洗澡龙,时代特征非常鲜明。
【鸳鸯纹】鸳鸯在古人眼里是爱情鸟,在元代瓷器里,经常看到画着鸳鸯戏水满池娇的装饰,多于莲花相配,宋代的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的各种瓷器上都普遍采用鸳鸯纹。
【鹿纹】鹿是禄的谐音,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经常于蝙蝠,寿桃合成福禄寿,吉祥的图案出现在青花,粉彩瓷器上,万历的五彩白鹿尊、乾隆的粉彩白鹿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发挥到了极致。
【缠枝纹】明代或称为“转枝”,是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
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或用以填充装饰面。
有的还转变为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形式。
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技花,在景德镇陶瓷纹样中所占比重最大、用途最广。
它的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婉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既适合陶工们挥洒自如的用笔,又利于大量生产。
【牡丹纹】牡丹,自唐以来,被人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唐代人喜欢牡丹,金银首饰常以牡丹纹装饰。
宋代人受其影响,在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定窑、耀州窑等大量采用,表现手法有刻花,印花等,定窑多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多见花朵两两相对,元青花多见以缠枝牡丹,缠枝绕整个瓷器一圈,典型的有元青花凤凰麒麟缠枝莲纹大罐、元青花麒麟牡丹梅瓶等,康熙瓷器上牡丹多于雉鸡组成装饰,牡丹花呈双犄状,俗称“双犄牡丹”。
这种画法为康熙朝所独有,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莲花纹】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
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从南朝到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以缠枝、折枝等手法表现优美,典雅的莲纹。
【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
元代景德镇窑口始见,明清沿用,在器身上画寒冬常青的松、竹、梅,故名,竹之虚心有节,梅之凌寒傲雪,松之四季常青,文人喜欢用松之顶天立地、寒暑不侵;竹之高风亮节、虚怀若谷;梅之凌霜傲雪、玉骨冰心象征君子德行的风气,也影响到瓷器等其他工艺品的装饰。
【卷草纹】又称“卷枝纹”、“卷叶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
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
构图机理似缠枝纹,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缠卷的装饰花纹带。
【忍冬纹】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忍冬植物为主题。
忍冬亦称金银花、二花,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枝叶缠绕,忍历严寒而不凋萎,因而得名。
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忍冬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代的青瓷上,南北时期盛行,常与莲瓣相配为主题纹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是典型的器物。
【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并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的装饰纹样。
景德镇窑冰梅纹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画,尤以青花作画者最见格调,多饰于瓶、罐、盘等器物上。
康熙冰梅纹盖罐为最典型的冰梅纹作品,其通体以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以青花淡料略加晕染,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尤显芬芳,颇具文人画风韵。
晚清、民国窑瓷上,亦多有摹绘。
【扁菊花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特指明洪武时期瓷器上的菊花图案。
菊花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喜爱。
菊花纹饰早在宋、元瓷器装饰中已经出现,花形近似团形。
而洪武时期瓷器则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故称作扁菊花纹。
扁菊花纹外围通常为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时代特征鲜明突出,菊花的花蕊则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
扁菊花纹常用青花或釉里红描绘在盘、碗等器的内外壁,典型作品有洪武青花缠枝菊纹碗、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等。
【吉祥纹祥】在古瓷纹饰中,有很大—部分是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的;明清以来,特别流行以寓意谐音的方式来体现这一主题,如:鸳鸯——成双,牡丹——富贵,桃子——寿,石榴——多子,松鹤——长寿,喜鹊——喜庆,鹿——禄,蝙蝠——福,鱼——富足有余,鹌鹑——平安,戟、磐、瓶——喜庆平安等等。
同时,某一种花卉与其它花鸟虫鱼相配都能构成多种吉祥图饰。
如,蝙蝠、桃子——福寿双全,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梅花、竹子、绶带鸟——夫妻“齐眉祝寿”,梅花、喜鹊——“喜上眉梢”,牡丹、海棠一“富贵满堂”,牡丹、月季一“富贵长春”,牡丹、松树一“富贵不老”,牡丹、瓶——“富贵平安”,牡丹、柏树—“富贵高龄”,牡丹、玉兰一“玉堂富贵”,牡丹、白头翁一“富贵白头”等等缠枝莲纹传统吉祥纹样,多用于装饰瓷器。
图案以莲花组成的称“缠枝莲”。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
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缠枝莲纹广泛应用在建筑,纺织,石雕,木雕,青花瓷器上。
锦纹锦纹是瓷器装饰典型纹样之一,系采用织锦和建筑彩绘作为装饰图案。
因其常被用作辅助纹饰,起地纹作用,故又称“锦地纹”。
于其上再绘花卉纹者,称锦地花,又称锦上添花,蕴含吉祥寓意。
锦纹图案常以各种图形连续构成,有绣球、龟背、花卉、云纹、十字、卍字纹等。
其构图繁密规整,华丽精致。
八音图纹清代瓷器装饰纹样之一。
八音即指钟、磬、琴、箫、笙、埙、鼓柷、圉八种乐器。
八音也是中国古代对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的总称。
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圉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箫等属竹类。
喜上眉梢纹一种陶瓷装饰纹样之一,民间多以喜鹊喻喜庆之事,“梅”与“眉”同音,故又作“喜上眉梢”,描述人逢喜事,神情洋溢的样子。
喜鹊,红梅,爆竹配合,则为“早春报喜”,“喜报春光”,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
“喜鹊登梅”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多用于陶瓷日用品和家居饰品上。
折枝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
以折枝花鸟为题材,构成与周围纹样无连接关系的单独纹样,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
常见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纹在陶瓷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
以一枝单独使用者较为多见,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的。
宋代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器物上多见,元代以后更为流行。
折枝纹多作主题纹样饰于碗、盘、洗等器的内底和瓶、罐、壶等器的外腹壁,也有作为辅纹边饰饰于器物肩部或近口沿处的。
牡丹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以牡丹花为主题。
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
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
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
朵云纹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用云朵形纹饰象征高升和如意,多与龙、凤、蝙蝠等相配,有时也单独使用。
云纹的形态和用法都很多,有的是单独完整、左右对称的云头,有的是蜿蜒舒卷,漫无定形的流云。
前者亦称卷云纹,常用在案形结构的牙头上,既可把云头作成云形,也可作为牙头上的浮雕花纹。
后者则多用作图案主题的陪衬。
也有硕大的云头,成为图案的主题,其中大条案的云纹牙头和三屉大炕桌上的浮雕云纹挡板就是很好的例子。
折枝花纹陶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
在器物的显著部位绘画一枝折下的花卉,故名。
宋以后流行,元明清瓷器上常见,如折枝牡丹、折枝梅、折枝桃等纹样。
云头纹云头纹又称“如意云”,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瓷器装饰纹样。
因多装饰在瓶、罐、壶等器物的肩部,也称“云肩纹”;也有装饰在盘、碗的内心部位,称作“垂云纹”。
云头纹始盛于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和青白瓷上。
山水纹山水纹是一种瓷器装饰纹样,以山水画面作为题材。
画面多为山水乡居、田园风光、庭院小景、楼台亭阁等。
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比较强,明以后逐渐注重写实。
山水纹始见于宋,在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绘中均有出现,但多作为人物或动物的衬景。
在元龙泉窑刻花山水纹花口碗上,山水纹开始作为主题纹饰出现。
独立意义的山水纹在明代瓷绘中发展起来,尤其是晚明大量出现,文人画气息甚浓。
清康熙朝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采用南宋院体“斧劈皴”法,山石呈劈开的片状,并注重墨色变化,达到“墨分五色”的韵致。
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山水纹棒槌瓶。
雍正朝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法,风格顿变。
雍正与乾隆朝御窑瓷绘山水纹画工精细,画风多仿宋、元、明、清名家笔意,典型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珐琅彩山水纹碗。
十二月花图清康熙朝流行瓷器装饰纹饰之一。
常用于一套十二个的瓷杯之上,杯上分别绘一年十二个月中某月的一种应时花卉,用以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旁题相应诗句。
分别是:正月,梅花花神寿公主;二月,杏花花神杨玉环;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丽娟;五月,石榴花神卫氏;六月,荷花花神西施;七月,葵花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花神徐贤妃;九月,菊花花神左贵嫔;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
宝杵纹一种瓷器装饰纹样。
宝杵为佛教礼器或法器,即将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又称“十字杵”,亦有加饰飘带者,称为“结带宝杵”。
十字杵用于瓷器纹饰最早见于元代青花碗内,于明初瓷器上较为少见,盛行于明代中期。
特别是在明代成化官窑瓷器上,宝杵属典型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