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

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

走近盛唐诗仙李白(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积累、吟诵李白的
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2、了解李白豪放、狂傲、自由的
性格,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引
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3、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搜集
信息的渠道,掌握更多更好的阅读
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课件播放古老蜀地风光图片
及《高山流水》乐曲。

)
四川,是著名的文化之邦,地灵
人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光耀千古
的伟大诗人李白。

他从秀美的巴山
蜀水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
诗坛,唱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强音。

走进盛唐诗仙李白(字幕)
(二)、汇报研究成果
1、李白生平及创作简介
第一小组两位发言人发言(李
白故里、墓园及诗集的图片,相关字幕),再结合其他同学的补充,全面
了解李白。

2、李白前期诗风简介
第二小组中心发言人简介前期
创作(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概括特点:清新自然,仙
姿倜傥。

3、李白后期诗作简介
第三小组两位发言人
①简析转变的原因
②列举后期作品并结合对《月
下独酌》的赏析,了解其后期诗作的风格:高傲狂放、深沉强烈、瑰丽浪漫。

(相关图片及字幕)
③集体朗读《月下独酌》,加深
体会。

4、朗诵欣赏
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
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

欣赏第四小组同学的表演:
①朗诵《将进酒》(字幕!画面!音乐)
②朗诵完毕,师提问:为什么要
选择这首诗来朗诵?
学生简析
③小结:这首诗全篇大起大落,
情感如狂飙突进,变化似江河百曲, 力能扛鼎。

特别是它的结句写出了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风流。

(齐读结束句,一起感受)
5、长安之行
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
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李白却痛苦万分。

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在长安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李白离开长安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猜测和疑问,让喜欢李白的人们久久不能释怀。

在长安,他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李白为什么
要离开长安?
第五小组发言
①李白与贺知章。

(诗才服人)
②李白与唐玄宗。

(御用文人)
(相关图片、字幕)
(三)、质疑!研讨
①讨论交流
②小结
四、总结:
五、阅读指导:
一、博约结合,粗精结合。

(培养
阅读能力)
二、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发展
思维能力)
三、读审相连,化读为写。

(提高
鉴赏能力)
常言道“工夫在诗外”,要学好
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多阅读,多思考,不仅阅读书籍,还要阅
读人生、阅读社会,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六、教学反思: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
人的阅读史,但对于刚刚开智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的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引导的。

尤其是当今社会,不良诱惑太多,学业负担太重。

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很多人可能从此就会远离书本,厌恶读书。

这节课我是把阅读当作一门独
立的课程来设计的,但由于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强加给阅读的负荷太多,期待太多,目标太多,所以同学
们的阅读与交流显得不是很轻松。

其实,真正愉悦而有兴趣的阅
读,应该是在宽松、自由、宁静状态下的阅读。

作为教师,我还要努力为学生争取这样的读书空间,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阅读教学我认为要作一个超越急功近利的长
远打算,通过阅读课的精心设计和
引导,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
愿的行动,教学生把书读活,读出韵
味,进而审视社会人生,去读世间这
本无字的书。

(邮编:064400)
走进盛唐诗仙李白
(教学简案及反思,课堂实录文献见光盘) ?课堂实录
49
李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