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6
? 什么是小说? ? 对这个问题,当代作家们也是各有己见。
陆文夫说:小说就是小处说说。 ? 汪曾祺说:小说是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样式。
7
? 小说的基本特点在于用散体文的形式来表 现叙事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展 示社会生活,刻画人物。
? 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认为:“小说是用 散文写成的具有某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这反映了小说的基本特点——虚构性。
? 小说如何塑造形象?
17
? (1)小说情节赋予人物以特定的精神品 质。……(2)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3)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人物形 象分析除了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物之间 的关系入手,将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人物形 象的精神内涵揭示出来。同时也要注意解读次要 人物。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分 析,为解读主要人物形象的的性格命运服务。
10
丰富性
? 第三是它的丰富性。小说无论其表现的内 容,还是其表现的手法,跟其它文学形式 相比,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因 此,小说有“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美誉。 小说的读者面也是最广的,影响也是最大 的,堪称文坛盟主。
11
小说的分类
? 小说按篇幅来分可以分为长、中、短、微型小说 等类型。(四分法)
? 按题材分:历史、神魔、公案、武侠、世情、狭 邪等等 按创作流派: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形式主义 、表现主义 、存在主义 、意识流 、黑 色幽默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 等
? 按语体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 按载体分:纸媒(传统)小说、网络小说 ? ……
12
二、小说教学的内容
间传说和风俗故事,后来就称小说为“稗
官”。班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小说家
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
者之所造也。”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
语、道听涂( 同“途”) 说者之所造”,虽
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
角度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
特点。
5
小说乃“国民之魂”“正史之根”
?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 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 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 “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 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3
小说乃“琐屑之言”
?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 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 小说 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 县令,美好的名声。 ) “琐屑之言”、“浅 识小道”,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4
小说乃“街谈巷代有一种
“稗官”,也就是小官,专为帝王讲述民
21
?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环境描写 ?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纷纷
扬扬卷起一天的大雪来。林冲去沽酒时,“那雪 正下得紧” ……林冲从酒店回来,“看那雪,到 晚越下得紧了。” (大风雪) ? “入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 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 又无邻舍,又无庙主。” (故庙)
? (一)小说教学中的情节结构分析 ?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三)解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 (四)解读小说的语言 ? (五)运用典型化理论解读小说 ? (六)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小说 ? (七)多角度读解小说
13
(一)小说教学中的情节结构分析
? 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 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相互关系——某种 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 (2 )结合场面分析的方法把握小说的情节 结构。如《药》
? (3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清小说的叙 事脉络 。如《项链》、《药》
16
(二)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 人物形象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主要人 物和次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塑造人物形 象的方法。
? 传统的小说主要是塑造典型人物,有无典 型人物,是一部小说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18
? 例如:鲁四老爷
19
? 例如:《百合花》中谁是主要人物?谁 是次要人物?
20
(三)解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 人物必然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一定的 环境才能产生一定的人物,小说必然有环 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多种作用,或反映时 代特点,或反映地方风情,或渲染气氛, 或推动清节,或表现人物性格,或提供人 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是人物的语境,因 此小说教学必然要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 列事件。
14
? 英国作家福斯特曾经对“故事”与“情节” 做了这样的比较:“国王死了,不久王后 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 王后也因伤心而死”便是情节。
15
?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呢?
? (1 )分析文章段落归纳层次明确基本内容, 用速读法结合复述法,叫学生复述故事梗 概。然后弄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 潮——结局。
22
(四)解读小说的语言
? 与诗歌、散文的语言相比而言,小说语言的基本 功能就是描摹。无论叙述、描写、对话、分析、 推理都起着描摹人生的作用。小说的语言艺术主 要就是描摹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小说语言的形象 性或小说语言的浮雕性。别林斯基写道“果戈里 不是写,而是画,他的描绘呈现出现实世界的奇 颜丽色,你能看到和听到它们。每个字,每个句 子都清晰地、明确地、浮雕般地表现着他的思 维。”
小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汤振纲
1
? 一、小说理论概述 ? 二、小说教学的内容 ? 三、小说教学的方法
2
一、小说理论概述
? 小说是叙事类文学、也是整个文学的主要 体裁之一,它源出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历 史悠久,然而成熟较晚,它是史诗和戏剧 这两种伟大文学形式的共同后裔。我国小 说发展的历史大约经历了神话传说、六朝 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 “五四”以来的现代小说这样漫长的发展 历程。
8
虚构性
? 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虚构性是它最明显 的特点。小说虚构性的特点也使作家可以 充分地、自由地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 认识,创造出特定的审美对象。
9
情节性
? 其次,情节性是小说文体的重要特点,和 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相比,小说的情节更 加引人入胜,更加曲折多变。即使是心理 结构的小说,某些西方现代派小说,大都 仍然包含贯穿始终的一定的情节,只是相 对有些淡化而已,心理描写如果完全脱离 的情节线索的制约,就成了莫名其妙的自 我意识的宣泄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