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鸣凤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鸣凤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鸣凤中心小学关于新建塑胶运动场的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湖北恒中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鸣凤中心小学关于新建塑胶运动场的项目建议书建议书总工程师:熊作荣审定人:陈立参加编制人:陈立廖朝新游刚陈蓉编制单位:湖北恒中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一项目总论 (4)1、项目名称 (4)2、项目法人 (4)3、建设地点 (4)4、建设内容 (4)5、建设规模 (4)6、估算投资 (4)7、效益分析 (4)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一)、项目背景 (7)1、建设单位概况 (7)2、建议书编制依据 (7)3、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8)(二)、基本条件 (8)1、拟建地址状况 (8)2、拟建地址的建设条件 (8)(三)、项目建设的意义 (9)三建设内容、规模及工程方案 (12)(一)、建设内容与规模 (12)1、建设规模及理由 (12)2、规划设计原则 (13)3、建设内容技术方案 (14)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6)(一)、投资估算 (16)1、投资估算依据 (16)2、建设投资估算 (17)3、投资估算表 (17)(二)、资金筹措方案 (17)1、项目法人自筹资金 (17)2、信贷融资........................................ (18)五项目建设管理与进度安排 (18)六效益分析 (19)(一)、社会效益 (19)七结论 (22)附件 (24)一项目总论1、项目名称鸣凤中心小学关于新建塑胶运动场的项目建议书2、项目法人远安县鸣凤中心小学3、建设地点远安县鸣凤中心小学位于鸣凤镇凤德路30号4、建设内容远安县鸣凤中心小学位于鸣凤镇凤德路30号 ,是一所全日制小学,现有教职工56人,学生1090人。

现在是水泥运动场,学生活动很不安全,根据教育局项目规划和学校规划,我校拟新建塑胶运动场,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需要。

5、建设规模鸣凤中心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规模5000㎡。

6、概算投资鸣凤中心小学塑胶运动场新建项目概算投资198万元。

7、效益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活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

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国社区活动中心已达到8479个,一般社区服务,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福利设施“星光计划”和国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全国城市社区新增3.2万多个社区活动之家和约2000个较完善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促进了全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如今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文化教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

但是,我国社区服务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

针对这一点,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专门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中重点指出:“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

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面向社区的老年大学、市民学校、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社区体育设施。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

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培育社区群众性体育组织,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特别是面对城市流动人口、退休职工、困难群众及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社区服务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项目立足于栖凤社区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栖凤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提出,项目实施可帮助栖凤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区物质文化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项目建设意义重大。

该项目建筑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民心工程。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背景1、建设单位概况鸣凤社区成立于2007年8月,位于鸣凤城区东端,东至环城路,南至凤仪路,西至鸣凤大道,北至三吉巷。

是鸣凤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鸣凤镇政府所在社区。

鸣凤社区面积约2平方米,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112人;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2021户,6123人,共计划分为7个网络。

社区有工作人员8名;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1家(包括2所学校)。

2、建议书编制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5《中华共和国建筑节能法》;2.6《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7建设单位提供其他基础资料。

2.8其他专业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章、规定。

3、提出的理由与过程现鸣凤社区及所属鸣凤镇还未有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可供健身、锻炼、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共场所。

随着近年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小城镇工作的不断深入,镇域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城镇功能的有待完善点也日益表现出来,特别是镇级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项目亟待建设。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的当代,人民群众对文化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强,集中反映在当地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不断升温和入驻企业对文化体育配套设施需求的日益迫切。

本项目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二)、基本条件1、拟建地址状况远安县鸣凤镇鸣凤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拟选位置在远安县鸣凤镇鸣凤社区居委会院内,占用原有空地,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场地内无保密物。

2、拟建地址的建设条件本项目所在地交通较为便利,周边无标志性或特殊建筑。

项目建成后与周边环境及已有建筑物协调一致,且道路绿化合理均衡。

该项目得到城建、环保、土地等有关单位的人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并得到当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都为该项目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项目建设的意义党的十五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奥运会在国内的成功举办,也极大的激发了远安县人民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

但目前远安县乡镇的基层文化建设仍比较薄弱,大部分乡镇,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体育生活还比较贫乏。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体育建设,需要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阵地,使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和生活理念。

1、是实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

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以小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

城市要在搞好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加强小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面向群体大众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鸣凤镇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镇“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是实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2、是响应“全民健身”战略构想的具体行动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给人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追求。

体育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所追求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公平竞赛的丰富精神内涵。

全民健身运动是现代社会为追求与促进和谐发展而产生,对促进人类文明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体育运动,体现着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

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享受体育,欣赏体育,分享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以后,直接激发了全民的体育热情和体育需求,使人们享受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带来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为了响应“我运动、我健康”的口号,远安县大力开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加速远安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远安县鸣凤镇栖凤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正是响应“我运动、我健康”构想的具体行动。

3、符合文化体育建设重点向城市基层和农村倾斜的政策目前,全县文化建设重点要向社区基层和农村倾斜,大力加强县域新建社区、农村乡镇和村委会、老年人口群体、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对此,要分别采取措施,做到规划安排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更好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项目的建设将直接服务于中心镇的基层群众和周边农民。

完全符合向农村倾斜的政策。

4、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逐步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入手,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在提高经济发展总量水平的同时,保障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使社会公共服务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水平。

文化体育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一个缺乏文化内涵,文明程度不高的地区,也缺少持续发展的动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因此,急需建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体系,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充分满足公众的文化体育需求,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