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PNF技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治疗技术
一、基本手法技术
1. 阻力(resistance) 2.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3.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4. 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5. 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 6. 视觉(vision ) 7.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8. 牵张(stretch)
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
调。 • 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
7.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 起肌肉的牵张反射;③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 目的。 - 分类
2.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 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
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较 弱的肌肉。
3.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 为控制运动及抵抗旋转治疗师使用蚓状肌抓握。
优点: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
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
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 作用: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促进关节的稳定;③促进负 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④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 - 分类
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 地加以施加。
小 结 及 预习
1.PNF的发展简史,定义,技术特点 2.PNF的基本操作技术
预习: PNF的特殊治疗技术是什么?
Thank you!
5.言语刺激或指令 (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
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 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 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
6.视觉 (vision )
• 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引导 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的方向,
1950年 1955年
脊髓灰质炎
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 后和其他疾病 应用于作业治疗
20世纪80年代
我国20世纪80年代 末90年代初
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
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 能训练。
第一节 概NF技术)是指通过刺
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
9. 节律(normal timing)
10. 运动模式(pattern)
1.阻力(resistance)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 方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 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8.牵张(stretching)
• 当肌纤维被动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
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 • 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
-
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
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 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
• 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 疗法
附属二院 康复医学科 柴德君
思 考
什么是PNF? PNF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发明的? PNF的常用技术有哪些? PNF的特殊技术有哪些? PNF的运动模式是什么?
如何在临床应用PNF?
第一节 概 述
1.PNF发展简史
美国 Herman Kabat
时间 主要应用
20世纪40年代
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 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4、避免疼痛
4.体位及身体力学 (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站立。 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字步(或弓箭步),与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双脚的位置或“丁”字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转换。 阻力来源于治疗师的身体,而手臂相对放松。
9.节律(pattern of movement)
• 节律是运动的顺序。
• 正常节律是产生协调动作的运动顺序或过 程。 • 强调节律是改变动作的异常节律,强调重 视特定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
10.运动模式(pattern)
特点:螺旋对角交叉
的运动模式
屈曲→伸展
外展→内收 外旋→内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