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核要点指南(云南省监理协会版本)—本帖被bjzhj2008 从【工业与民用建筑】移动到本区(2008-08-1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核要点指南(云南省监理协会版本)一、审核前注意事项及准备工作(一)注意事项:大体积砼最薄处大于1m,方量成千上万,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准备工作:图纸、方案、规范、现场调查。
要求监理工程师平时积累一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基本知识。
二、审核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规程DBJ53-2-200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PKPM三、审核要点指南(一)重点审核内容1、方案的核心施工方法审核:方案的核心施工方法是指主要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法,简称为核心方法,如果核心方法不对头,后果十分混乱,此方案所有内容将变得毫无价值,必须返工重做,不必再审。
下面介绍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施工方法的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已有相关规范和成熟的施工方法,本文只分析与大体积砼相关部分。
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对大体积砼的规定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所以,大体积砼的主要施工方法应为控温施工法。
凡是没有控温措施的方案可以视为不合格。
2、大体积砼前期控制规定:鉴于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对大体积砼无具体规定,云南省建设厅在‘DBJ53-2-200 3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规程’里增加了如下几条: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a)水泥:宜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刚出厂温度较高的水泥不能用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
b).水:尽量使用温度较低的井水、河水、自来水等,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避免使用温度较高的水。
c)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缓凝剂、减水剂以及膨胀剂。
e)掺合剂:大体积混凝土宜大量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对配合比的要求a)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保证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按合理采用原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原则进行。
b)在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温度及裂缝控制的要求,提出必要的砂、石和拌和用水的降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偏低些。
d)在满足施工性及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水泥用量应尽量低。
e)应根据所用水泥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温升,并计算混凝土冷却后的体积收缩量,通过调整配合比控制在允许值内。
对大体积混凝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设计同意,可利用混凝土60天、90天的后期强度评定、工程交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3、温度控制计算:已知条件:长城花苑地下室底板厚度1.4m,浇灌C35商品砼,采用42.5P•O水泥,用量mc=410kg/m3。
实测砼入模温度T0=27℃,平均气温Th=18℃,比热C取0.92k J/kg•K,密度ρ=2400kg/m3,水化热Q取375kJ/kg。
先求最大绝热温度Th=mcQ/Cρ=410*375/0.92/2400=69.63℃考虑有散热时的温度Ts=T0+Tt•ζ。
ζ=散热系数,见下表。
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浇筑块厚度的关系表,适于20-30温度天气施工选择浇筑块厚度m 不同龄期(d)时的ζ值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浇筑块厚度的关系表,适于20-30温度天气施工选择浇筑块厚度m 不同龄期(d)时的ζ值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1 0.36 0.29 0.17 0.09 0.05 0.03 0.011.25 0.42 0.31 0.19 0.11 0.07 0.04 0.031.5 0.49 0.46 0.38 0.29 0.21 0.15 0.12 0.08 0.05 0.042.5 0.65 0.62 0.59 0.48 0.38 0.29 0.23 0.19 0.16 0.153 0.68 0.67 0.63 0.57 0.45 0.36 0.3 0.25 0.21 0.194 0.74 0.73 0.72 0.65 0.55 0.46 0.37 0.3 0.25 0.24根据实际,3天的温度最高,只需计算到3天就能得到最高温度。
查表3天ζ=0.49,得3天混凝土温度Ts=T0+Tt•ζ=27+69.1*0.49=61.12℃收缩变形公式εy(t)=εy0(1-ebt)*M1*M2*M3*M4*M5*M6*M7*M8*M9*M10当t=15天时,收缩较大,取系数b为0.01,取Mn如下,得变形εy(15)=3.24*10-4(1-e-0.15)1*1*1*1.1*1.2*0.93*0.7*1.2*1*0.85=4.65*10-5收缩当量温差计算公式:Ty(t)=εy(t)/a a=线膨胀系数=10*10-615天收缩温差当量Ty(15)=(0.47*10-4)/(10*10-6)=4.65℃15天砼弹性模量E15=2.33E+04N/mm2混凝土最大综合温差计算公式△Tt=T0+0.667*T(t)+K1Ty(t)-Th 。
K1=安全系数1.2。
15天△T15 =26+0.667*68.86+1.2*5.58-18=59.51℃收缩应力σ=-E(t)a△T•S(t)R/(1-νc),νc=泊松比0.1515天时砼的收缩应力σ15=2.33*104*1*10-5*59.51*0.23*0.32)/(1-0.15)=1.200N/mm 2小于15天时砼的抗拉力ft=1.382 N/mm2安全验收式Kσ15≤f15,(K=1.15),得1.15*1.2=1.380≤f15=1.382,合格也可以用PKPM计算,速度较快,可作参考。
4、测温控温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至少每2 h应测一次。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期间应进行温度监测,同时应测环境温度,第一次测温时间宜在浇筑后12h进行。
测温点的布置应事先经过监理人员审查,测温点的布置必须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所有测温点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
为了确保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封装。
封装后将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到预定的测温点处的钢筋上。
如相应测点处无钢筋,可另加钢筋。
要避免传感器直接与钢筋接触,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到损伤。
测温制度:人工测温,在混凝土升温及保持阶段,一般2-3h应测温一次。
在温度下降阶段,一般4-8h应测温一次,自动测温,其时间间隔根据仪器及需要定,但不得少于以上规定的次数。
采用预留测温孔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
不得采取沿孔洞变动温度计高度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处的温度。
孔中应注入5cm高的清水或油,玻璃或水银温度计末端应没入水中并保持至少3min,然后迅速抽出温度计,读数加上0.5-1摄氏度作为测定值。
采用预埋传感器进行测温时,要保护好传感器及引出线。
人工温度计测温没有电子测温计快捷准确。
测温工作应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
测温数据应及时交技术负责人阅读。
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有关人员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参数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摄氏度。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设计值,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超过25摄氏度。
3)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措施:降低骨料、拌和用水的温度,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炎夏搭棚遮阳。
将骨料放在凉棚内2-3d后使用,可使骨料温度相对暴晒降低2-4摄氏度;成品骨料堆高6-8m,并保持足够的储备。
通过底部和地垅取料可取得同样效果。
喷水雾进行骨料预冷,其效果也较好。
但要有排水措施,使骨料含水量保持稳定。
选定低温地下水或自来水,也可用冰水。
水温控制在5-10摄氏度时,其降温效果更为显著。
当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草包等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应运输而造成得温度回升。
可充分利用低温季节和夜间进行浇筑,以降低浇筑温度,减少温控费用。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日间要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缩短混凝土的暴晒时间,减少暴露面积。
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因吸收太阳能而造成的温度升高;夜间在不形成“冷缝”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
4)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待其收水后,即可在外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养护纸或喷涂养护液等保温材料。
塑料薄膜和浸湿的吸水性织物如麻袋、、帆布等配合使用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保住混凝土中的水分,而且能使混凝土表面水分均匀分布,避免由于水流淌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斑纹。
保温层铺设:可根据情况、部位采用草帘、麻袋、塑料薄膜、土、砂等保温材料覆盖,保温层的总厚度宜经过计算确定,并事先准备好。
有些地方可以适当加厚。
根据温度监测得结果,若混凝土内部升温较快,表面保温效果不好,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有可能超过控制值时,应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
当昼夜温差较大或天气预报将有寒潮、暴雨袭击时,现场应准备足够的保温材料,并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及混凝土内温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层厚度。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0摄氏度时,即可逐层拆除保温层,一般1-2d 拆除一层。
但要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控制值。
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度控制值时,即可全部拆掉保温层。
但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并备足保温材料,以防止寒潮、暴雨袭击。
(二)典型案例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实例:昆明长城滇池花苑底板浇灌:地上18层,地下室10000m2,底板尺寸42*25*1.4m。
浇灌C35商品砼,采用42.5P •O水泥,用量mc=410kg/m3。
入模温度T0=27℃,比热C取0.92kJ/kg•K,密度ρ=2 400kg/m3,水化热Q取375kJ/kg。
2天后实测温度61℃温差Tmax-Tb=61-40=21℃≥20℃,故需保温措施设采用2层薄膜加草席保温,其导热系数λi=0.14W/m•K,不易透风,取K=1.5厚度计算δ=0.5hλi(Tb-Ta)*K/λ(Tmax-Tb)0.5*1.4*0.14(40-18)*1.5/2.3(61-40)=0.067=6.7cm实际采用了双层薄膜和处理毛毡,厚度大大减少,同样达到效果。
下面是实测温度图电子测温仪BBCRI -JDC-2 ;导线测温点10个,中部1个表面1个(砼下100mm)对不起,此图没有传递成功中心温度(上线)最高温度62.1℃(比计算值大1度),表面(砼表面下100)温度39.6℃,温差22.5℃,未超过规范25℃,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