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命题趋向】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布来看,多以区域地理作为信息载体和考查背景,考查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时,突出区域地理复习的思路和方法,构建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模式。
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经济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主要环境问题等)、区域发展条件评价(优缺点及相应措施)、区域环境问题及整治措施等。
【考点透视】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 (单位:万平方千米) 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亚洲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100o E非洲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赤道20o E北美洲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40o N90o W南美洲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40o N90o W南极洲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陆冰川广布80°S60°W-120°E欧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50°N洲最低一洲(300m)⑶冰川地形广布10°E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地形区。
西部低矮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23°26′S140°E三、各大洲的气候特点洲名气候主要特征亚洲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显著非洲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③气候南北对称欧洲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②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北美洲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②气候类型多样南美洲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②热带气候为主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大洋洲①干旱区面积大(大分水岭位于大陆东部,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南极洲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四、世界主要河流湖泊洲名河名注入海洋发源地主要地形亚洲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结冰期长。
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黑龙江黄河长江太平洋亚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影响较大。
以秦岭—淮河为界,界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界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五、世界的自然资源六、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2)人口问题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1)人种:黄、白、黑[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联合国官方语言:英语、汉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罗斯面积1700万KM2,人口1.5亿,邻国最多14个,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最大海港圣彼得堡以高原(东部)和平原(西部)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众多,封冻期长,不利航运耕地面积最大,但因气候寒冷而产量不稳,需进口大量人谷物;重工业(尤其是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美国930万KM2,人口2.5亿;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和港口纽约;绝大多数居民为欧洲(英法)移民后裔,原住居民为印第安人,有色人种还有黑人(南部)、墨西哥人、华人(旧金山纽约);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影响,温差大,降水小,冬多寒潮,夏多飓风),洛杉矶及旧金山为地中海气候农业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农业带——小麦带、乳畜带、棉花带、玉米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石油农业”,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畜牧业主值高。
世界最大工业国,电子、飞机、机械、化工、航天居世界首位。
钢铁—芝加哥、匹兹堡,汽车—底特律,航天—休斯敦、达拉斯、西雅图、洛杉矶,电子—旧金山澳大利亚面积768万KM2,人口1600万,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港口悉尼,欧洲(英国)移民后裔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大自流盆地,西部高原沙漠,气候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大堡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农牧业(二战前占主导)和工矿业(二战后占主导),是世界重要的小麦、羊毛(首位)、铁矿石和煤矿(首位)巴西面积850万KM2,人口1.4亿,集中东南部,首都巴西利亚(世界文化遗产),最大城市世界占有热带(雨林和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和平原种植业为主,企业化种植园,商品率高,分布东南部【例题解析】例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3,完成(1)~(3)题。
(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解析:(1)本题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区域定位。
根据图示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英国,位于西风带内,结合a图所示地形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最多。
(2)本题考查人口分布。
结合a、b两图可以看出L地海拔在500m以上,地势较高,所以人口稀少。
(3)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由第(1)题解析可知该国为英国,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高度发达的经济使得该地发展乳畜业的优势明显。
答案:(1)A (2)A (3)B例2:(2008年高考全国I)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1)判断地形,需要从图中寻找信息,题目所给信息中有经纬度、等高线和河流,其中和地形直接相关的是等高线,通过等高线的走向及数值变化可判断地形,而河流的流向与地势有关,也可间接判断出地形的大致走向。
(2)水量的多少与其补给来源有关,而从该地所在经纬度可以看出G河流主要位于赤道附近,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二多雨。
(3)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呈的冲积平原。
所以形成三角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河流含沙量较大;流速慢使泥沙容易沉积。
答案:(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若答出洋流影响和海岸较陡,不利于泥沙沉积,可适当给分。
)例3:(2008年高考广东地理卷)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资料三:见图13。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 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B. 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C. 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 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法国E. 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 __(填正确项字母)。
A. 福建B. 黑龙江C. 四川D. 甘肃(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说明理由。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1)中东地区美国日本(2)ABCE(3)D(4)丙地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原因: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