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墓简介蚩尤墓简介_什么是蚩尤墓_蚩尤墓指什么_蚩尤墓拼音、示例、用法...查字典通>>百科>> 蚩尤墓蚩尤墓拼音:chīyóu mù目录抢救修筑历史记载学术讨论蚩尤墓谒旅游资源蚩尤出身抢救修筑为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2002年,中共巨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蚩尤墓进行了抢救性修筑,墓四周以净边蘑菇石围砌。
高1.9米,周长81米,上设护栏,周匝环绕石板路,并在冢上栽植苍松翠柏,以象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历史记载在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氏族部落之间常常为了掠夺财富和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不断发生战争。
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通典云:“三年九战而城不下。
”史记中也载“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尤死后。
被分尸葬埋。
皇览。
冢墓记称:“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
”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
”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家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
世本。
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
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
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
由于受“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的影响。
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学术讨论综述近些年来,史学界考证发现,蚩尤作为中华三始祖之一,重农耕、冶铜专家学者们在山东阳谷蚩尤冢现场进行考察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大贡献。
蚩尤肩髀冢在山东省巨野县,那么蚩尤的主体墓在哪里?是学术界苦苦求证的一个难题。
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和考古发现,蚩尤的主体墓就是位于阳谷县境内的“皇姑冢”。
在阳谷举行的研讨会上,就蚩尤冢的巨大资源效应,与会专家从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多个角度纷纷发言指出——为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对中华民族起源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中华三始祖重新客观定位,2006年10月11日至14日,阳谷县委、县政府邀请全国多年从事蚩尤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在阳谷宾馆举办了“2006山东·阳谷蚩尤文化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论述了蚩尤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并就阳谷十五里园镇叶街村村旁的皇姑冢是蚩尤首级主体冢,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讨论。
神话了的历史人物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说,“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奠定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
段宝林在发言中说,“胜者为王败者寇”是中国历史上沿袭了几千年的思想,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所著的正统史书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戮统治苗民等内容,丑化、讹传了蚩尤的形象;一些野史、文学专著中,还把蚩尤描绘成“人身牛头、四目六手”等形象。
专家们在会议中多次提到,远古时代的蚩尤率领的“东夷集团”生活在阳谷周围广袤的平原大地上,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而西北部的炎帝和黄帝率领的游牧部落征战蚩尤部落,当时并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既然炎、黄二帝能够得到后世的认可,奉为中华人文始祖,那么和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杰出部落首领”蚩尤,不应是被丑化了的神话人物,也应该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
蚩尤是东方英雄聊城市文物研究室陈昆麟主任介绍,蚩尤不仅为保卫东夷族人的利益,坚决反抗炎帝、黄帝的蚕食进攻,还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他还有众多的发明创造,为东夷人的生活带来了实惠,因此应该被尊奉为英雄。
陈昆麟介绍,根据史料记载,蚩尤是金属兵器的发明者,发明了征战中穿戴的盔甲,还发明了原始历法。
贵州大学教授、知名蚩尤研究专家田玉隆介绍,因蚩尤骁勇善战,自夏、商、周以来一直被历代帝王尊为兵主。
蚩尤文化研究会顾问王大民说,蚩尤是百戏之祖,“蚩尤戏”在史料上有明确记载,沿袭至今;史书上描述蚩尤会“吹烟吐雾”、“吞金吐火”,说蚩尤是杂技之祖也有充足的史料依据。
蚩尤冢就在阳谷蚩尤主体冢位置在哪里,经专家认定,阳谷境内的“皇姑冢”就是人们寻求已久的蚩尤冢。
二十多年前就着手论证皇姑冢是蚩尤冢的王立泉介绍,皇姑冢地域与《皇览》、《水经注》中蚩尤冢地域一致;蚩尤生活在龙山文化时期,而皇姑冢也属于龙山文化遗址;皇姑冢面积4000平方米,巨野蚩尤冢面积也是4000平方米,与《皇览》所记巨野肩髀冢“大小与阚冢等”吻合。
2006年7月,聊城市文物考古队在国家、省级考古队之后,对皇姑冢进行了第三次考古,考证出皇姑冢总高度为7.6米,周围还有一个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椭圆形城池。
皇姑冢具备了《皇览》中描述蚩尤冢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特征。
皇姑冢就是蚩尤冢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2006年10月12日,在阳谷县文化馆段宝林教授写下了“蚩尤故乡”的题词,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金光题写了“错将蚩尤认皇姑”的诗句,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石朝江题写了“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皇姑冢即蚩尤冢”的留言。
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在宝鸡市、黄陵县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炎帝、黄帝祭祀活动,潜藏着巨大商机。
既然阳谷境内埋葬着和炎、黄二帝齐名的人文始祖蚩尤,为什么不筹建“蚩尤陵”,供海内外人士祭拜呢?石朝江在研讨会上说,全国有六个地方争相说自己的辖区内有蚩尤冢,但有史料记载的只有山东的两处,其中就有阳谷境内的皇姑冢。
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既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一边争取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一边着手筹建“蚩尤陵”。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过竹说,阳谷县应该确立蚩尤文化品牌的专属权,建立“蚩尤人文生态保护区”,通过海内外人士祭祀、旅游等实现带动“蚩尤故乡”经济发展的目的。
蚩尤墓谒作者:曹务宝几年前才听说出巨野城向东北行三里有蚩尤墓,很是吃惊。
蚩尤,何许人也?战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山倾,天崩地裂,苍穹让他戳了一个大窟窿,女娲只好为他炼石补天。
蚩尤是汉民族三大种族群华夏、东夷、苗蛮之东夷部落的首领,率部族长期生活在淮河流域而主要在今山东一带,他禀性刚烈,骁勇善战,且知天时,得民心,通天道,文治武功兼备,未被尊为“三皇五帝”恐是胜者王侯败者囚之故,但其时他的声望、地位和影响力是和炎黄二帝并驾齐驱的,虽然他在为维护部族利益的涿鹿之战中为黄帝所败。
中国不是有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古话吗,用在对蚩尤的评价上,实在恰当!蚩尤殁后,葬于山东,似有道理,但确切考证,已无可能。
据我所知,在全国范围内仅西安有蚩尤祠,从未听说哪里还有蚩尤墓,当然如果这是孤陋寡闻之说也就另当别论了。
祠和墓又是不同的,足见蚩尤墓之在巨野的意义了。
这样大的人文遗迹要是被哪位考古学家发现还不知道会折腾成个什么样。
而我不过屈屈庶民,纵然谨遵“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古训,又何来为古人操心办事的本事,拜谒先祖终于本分,况且蚩尤墓距我的住所也不过咫只之遥。
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寻到了蚩尤墓的所在,面前的场景竞让我惊呆了,万世人祖的栖息地变成了人声鼎沸,机声轰轰的工地!现在回忆起来我实在无法说清当时所给予我的巨大震撼与强烈冲击,是愤怒、是悲哀、是遗憾、是无可奈何都说不清,抑或兼而有之。
情定之后几经打听才明白我不过杞人忧天,自作多情而已。
这个工地原来就是有关部门斥巨资正在重建中的蚩尤墓园。
据说,原来的蚩尤墓,实际上已经了然无存,在萋萋荒草中只有一个略高出地面的土固堆,上面满是破败的瓦砾,瓦砾都是白色,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时有缕缕白烟,氤氲出一片惨淡和凄凉。
当地的百姓们叫它作仙固堆,旁边的村子叫固堆庙。
固堆庙这个村子并不算很小,总有千把人的样子。
一个村庄能繁衍万千把人的规模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不会有疑问的。
这样说来,蚩尤墓作为荒冢已是很久的事情了。
重修后的蚩尤墓称蚩尤广场,所在区域已是初具规模的经济开发区。
墓地即坐落于开发区巨富路东段北侧,附近有聚祥机械、仲元纺织、泰山水泥、阳光搪瓷诸厂家环绕相拥,占地面积约有两千平方米。
墓园内由南而北依次是墓地、刻石、草坪、假山,整体给人以庄严、肃穆、古雅、清静之感。
蚩尤雕像耸立于中央,登九级石阶而上的一磨光大理石辅就的正方形平台,平台之上便是雕像的底座了,也是正方形,由蘑菇状花岗岩堆垒而成。
正面刻有篆书体“蚩尤”二字,东面嵌有《九黎百姓乐业图》,相传蚩尤为东夷部落的九黎族人。
图中较全面地反映了先民们渔猎、稼穑、冶炼、取火的原始生活场景。
背面是以文言撰就的蚩尤生平。
底座之上端立着蚩尤的大型雕像,高约三米,面部棱角分明,目光如炬,直视远方,深邃刚毅中透出温敦淳厚,成竹在胸,似有千言。
难道我们的先祖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在这一刻醒来了?是啊,醒来了,真的醒来了,在今天,在今天的经济发展中,他在说,我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更愿融入未来的岁月;我曾经牵手蒙昧和野蛮,却也正是从那里引燃了文明的火种;但愿我这把朽骨能亮起荧荧磷火为我曾献身过的这片热土增添一丝温度也可。
塑像四周植有草坪,草坪内有刻石数座,各以蚩尤的生平传说为据加以命名,石上刻字意蕴隽永,耐人寻味,足见墓园设计,建设者用心之良苦。
“战神石”刻字:“司兵之星蚩尤,秦始皇、汉高祖凡出兵必祭之。
”“天通石”刻字:“行为适应自然,德行符合于民,谓之‘天道’。
”“雨石”刻字:“夏求雨,其神蚩尤,司农耕,治疾疫,扶此石蚩尤赐福。
”上述诸石刻字有的据传说,有的依史料,如不可尽信,但也绝不能认为是无稽之谈,由是视之,我们对蚩尤其人可聊作如下妄论,蚩尤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又是一位顺民心、得民意、深谙治乱之道的政治家;他知天文、通医道、懂农耕,博学多才。
走出墓园已日近正午,回首望去,蚩尤雕像银光熠熠。
旅游资源中华民族形成,始于上古时代。
那时有三大部族和三位始祖领袖:炎帝、黄帝和蚩尤。
三大集团间曾先后爆发战争,黄帝相继打败了炎帝和蚩尤,统一了各部落,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三始祖之一的蚩尤一直被视为反面历史人物。
然而,蚩尤后裔和他活动地区的人们,则一直将他作为先祖祭祀,当成英雄崇拜。
黄帝打败蚩尤后,蚩尤被擒杀,其所属一部分南迁江南,一部分留在山西,一部分被俘为奴,即所谓“黎民”,也就是社会最下层人群。
今天北方的阚姓、邹姓、屠姓等居民都是其后裔。
商代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打败殷纣王后,封到齐地,封蚩尤为兵主神,在鲁西寿张蚩尤墓建祠堂,供人祭祀。
当地民众每年10月都要举行大型祭祀活动。
近几年,河北省涿鹿县在新建的黄帝城中,除恢复黄帝遗迹外,还建有蚩尤寨,在“三祖堂”中同时供奉黄帝、炎帝和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