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C 过程的评估
管理过程
D
改善行动
E 以数据(证据)说话
目标给管理者提供了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引,但行动之前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抓手,而
“指标”就是这个抓手。
.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化具 体
指标
指引
尺度
目标
行动
评估
实现
改善
.
02 第二部分
Part
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定义
1
当管理目标或者管理结果发 生微弱的变化,管理者会在 某个指标的标值上看到明显 的反映,这便是敏感指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的管理和运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 护理部
主讲人:廖燕
时间:2017年8月4日
.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常用敏感指标解析Fra bibliotek评述 简要
(一)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是一项机构性护理敏感指标,其中满足三个条件:
①将“能力”作为护士分层级的基准
②将护士的结构配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③做到护士的能力在相应的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举例:在高学历护士占优势的医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抢救失败率、术后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等均较低,同时住院时间较短,出院患者满意度高(摘自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B
②对指标值影响因素的考量;
③关注指标可能带来的负面激励。
C
真诚反馈,合理辅导,持续改进
①对质量指标的目标值做适当的分解;
②敏感指标进行管理的过程包括:构建指标→监测/评估→反馈/辅导;
③有计划和安排的进行反馈,以提醒责任人注意自己的问题、辅导期改善为目的。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敏感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
01 第一部分
Part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从管理业务跨越到管理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从数据(值) 透视背后的内涵和道理。没有测量就没有改善。
护理质量管控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需要借助科学的测量工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A 基于目标制定计划
B 按计划行动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过程指标-一项
结果指标-六项
1.压疮发生率 2.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4.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6.跌倒/坠床发生率
强调:动态、实际、同期、时数、执业护士
各指标之间的关联与联合使用
.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定义
特点
2
管理者借助敏感指标,同在 这个点上的变化了解到整个 管理面上的地洞,让管理者 做到见微知著、以点带面。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管理者能够关注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称作管理者的“管理幅
度”。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把握敏感指标是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AB
管理目标或结果
病人受益
质量改善
目标达成
监测 评估
敏感性指标
反馈 辅导
素质提升
管理者
信息
.
一线人员
05 第五部分
Part
常用敏感指标解析
.
常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解析 (13项)
1.床护比 2.护患比 3.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4.护士离职率 5.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结构指标-五项
结构质量指标-一项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 护理数
结构指标一
床护比
床护比=1:
同期执业护士人数
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位数
指标 意义
1. 反映开放床位和护理人力的匹配关系 2. 保障一定数量的开放床位护理单元的基本护理人力配备,是医疗机构及其护理单元护 理人力的配备参考、评价指标
评述 简要
长时间内,床护比几乎是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医疗机构的配置护理人员的唯一一个量化指标。
护理工作的结果
(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影响护理过程和结局的结构 性因素
(反映护理人力数量和素质结构的指标)
质量管理的 要求
(防范为主)
(从结构、过程和结果三 方面入手)
敏感度的 考量
(重点管理)
(从负性指标入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需要把 握护理质量的“短板”
选择敏感度高的指标,是为了能 够让管理者通过少而精的咨询,
以床护比作为指标,最大的优势是涉及变量和计算的方式,也是这一指标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床护比实际上是以“实际开放床位数”代表护理服务的需要,以“执业护士数”代表护
理服务的提供,忽略了床位使用率对护理服务需要的影响,更没有细致到区分护理服务真正实
践率。
.
17
指标 类型
结构指标二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指标值随目标值变化的幅度越 大,意味着指标越敏感。
指标1 指标2
升敏 感 度 提
指标3
.
03 第三部分
Part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筛选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
护理工作的 特点
(从照护对象入手)
护理专业技术壁垒的指标
(各类感染的发生率)
体现护理工作关注患者安全 (跌倒发生率和跌倒伤害发生率)和身 体验(约束使用、疼痛管理)的指标
把握质量工作的关键问题。
.
04 第四部分
Part
敏感指标的应用原则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打开信息渠道,保障数据科获得性和可靠性
A
①计算敏感指标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
②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采集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③应当如何发展出服务于敏感指标管理的信息系统?
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
①对指标值本身考量;
护患比
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之和(×3)
平均每天护患比=1:
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责任护士数之和
指标 意义
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护理人力配备状况,进而建立一种以护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科学调配人力 资源的管理模式,让需要照顾的患者获得护理服务,保障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评述 简要
护患比之所以能成为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是因为患者能否获得与其病情相应的规范的护理服 务,但是取决于有多少一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是如若人手不够则质量会大打折 扣 举例:2002年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当地168所医院调查,护患比降低到1:8,患者死亡率上升7%。
.
18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基本 公式
指标 意义
结构指标三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同期某级别护士人数
某级别护士的比率=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
×100 %
1. 不同级别护士的配备反映医疗机构或者其他部门中护士的结构配置情况,及时了解护士队伍 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 2. 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护理人力提供依据,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