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广州市第113中学蔡敏玲一、本单元设计: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

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教材从金属矿物以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两个专题,阐明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上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同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以及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对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学习创造了条件。

接着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两节内容相辅相成。

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

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二、本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功能和地位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贯穿本章始终的核心观念。

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从科学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

②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学会辨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的特点①突出主题:通过金属矿物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化石燃料的利用为例,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化学变化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获得有用物质和获得能量),利用化学变化还可以创造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质(主要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使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二是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和平的重要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体现基础:知识内容方面是在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人类重要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学习方法方面是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基本方法来梳理从而较系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利用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人类重要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中过程的利弊来感受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本节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石油裂化的原理。

四、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及分析本章的内容要求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是属于必修2的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标准中第四章与第三章的要求放在一起,说明第四章的学习是建立在第三章学习的基础上的。

(以下有下划线是第四章的内容要求)主题三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

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新教材必修2第四章的内容在旧教材中分别在元素化合物的卤族、氧族、金属的通性、烃合成材料中介绍元素化合物2. 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及分析新教材中第四章的题目是《化学可持续发展》共两节书,第一节介绍的是金属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金属矿物资源的开发在新教材中主要介绍冶炼金属的三种不同方法,还介绍了铝热反应。

而这部分在旧教材中是高二化学第三《几种重要的金属》介绍《铝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及《金属的冶炼》中介绍的。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是旧教材高一化学第四章《卤素》中的选学内容,而在新教材中这一部分不但作为正文介绍,而且还加了海水提溴及海带含碘的科学探究,并且在介绍海水淡化的方法时再次巩固(必修1)第一章学习的蒸馏操作及原理。

新教材本章的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煤主要介绍其成分及干馏产物,而石油主要介绍分馏、裂解,裂化。

此内容在旧教材中是高二化学第四章《烃》第六节《石油、煤》,与旧教材相比这一节书的内容介绍得要简单。

五、本单元的内部结构关系、知识线索网六、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广州市教研室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要求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七、本单元的课时安排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2 课时;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2 课时;复习和机动 1 课时。

八、本单元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内涵丰富,知识面广。

该教材只用4课时进行教学。

我们必须解决内容多、时间短这一矛盾。

1.紧抓化学学科基础:参考教学目标提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紧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如金属的冶炼原理可与氧化还原理论结合,不同金属冶炼方法不同可与能量联系起来。

又如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可与物质的分类挂上钩。

有机物的转化只抓裂解反应和加聚反应。

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是最最基础的学科内容。

最具代表性的内容。

2.资源展现形式多样:本章教学的信息量需求很大。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效度。

信息的呈现方式适宜采用多样化。

如:海洋资源的丰富性的信息可通过有关的数据以表格形式展现。

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以彩图方式呈现,若制成动态的课件更好。

有些不适宜用上述两种方式的就采用专题阅读资料呈现。

如:“21世纪的矿物”-锰结核;会燃烧的“冰”-潜力巨大的新能源甲烷干冰。

3.最后一课时关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建议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

1.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或多媒体呈现后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归纳几种常用金属冶炼方法录像: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开发海底金属资源设想或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2.第二课时教学流程录像:海水资源介绍提出问题:利用海水资源,要解决哪些问题?海水淡化装置实验演示(原理分析)多媒体呈现:海水化学资源概况问题探究:海水提溴、海带中I-检验实验研讨: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3.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课前自学教材内容,收集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的资料(包括文字及录象)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分析:为什么对资源综合利用?谈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处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4.第四课时教学流程“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进行常规教学,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查资料。

九、本单元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及检测第一课时:1.在化学史上,金、银、铜等重金属发现较早,轻金属则发现较迟,如钾、钠、钙等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这是为什么?2.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要使MgSO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①的量应;(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如何得到单质镁?。

(4)写出①、②两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3.金属铝、铁、银的冶炼常用什么方法?为什么4.废旧金属如报废的汽车、自行车、罐头盒等金属制品,是一种固体废弃物,随着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这种固体废弃物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如何处理这些废旧金属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炼铁时,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中还原出来B.活泼金属Na只能用电解法冶炼制出C.汞的冶炼只能用还原剂法D.铝的冶炼用还原剂法6.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金属以____态存在,少数不活泼金属能以____态存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钠、铝等金属一般常用____法提炼;位于氢以后的金属可用____法提炼;位于中部的金属一般可用____法提炼。

7.蒸馏的操作方法,可以用于分离 [ ]A.混合气体B.悬浊液里的固体和液体C.沸点不同互溶的液体D.一切混合物第一课时答案:1 发现的早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有的金属虽然以化合态存在但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容易还原成金属,而一些活泼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以电解熔融物的方法才能得到金属单质。

而这种冶炼金属的方法发现的较晚。

熔融2 ①NaOH ,过量②过滤③ MgCl2====Mg+Cl2↑④ Mg2++2OH=Mg(OH)2↓ Mg(OH)2+2H+=Mg2++2H2O3 冶炼铝用电解法,冶炼铁用还原剂法,冶炼银用加热法,因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得电子能力不同,还原能力不同。

4 略5 C6化合,游离电解熔融物盐或氧化物,直接加热,热还原法7 C第二课时1.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即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COOR(〔―CH2―CH―〕n)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形成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能拦截、蓄积雨水作用。

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聚丙烯酸酯是由结构简式为CH2=CHCOOR的小分子聚合而成的②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③聚丙烯酸酯能发生加成反应④聚丙烯酸酯是纯净物A. ①②B. 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2.煤高温干馏的产物中,可用作燃料的是 [ ]A.焦炭B.煤焦油C.焦炉气D.粗氨水3.石油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 [ ]A.石油的反应液中B.接近容器底C.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容器瓶口处4.在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溴水,然后加入2mL裂化汽油,萃取水中之溴,振荡后静置,上下层液体均接近无色,这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

5.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它由哪些物质组成?6.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石油化工产品?7.下列石油加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①减压分馏②裂化③重整④裂解8.石油经过哪些化学变化可以制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品袋?9.干馏和分馏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课时答案:1. B2. A C3. C4.溴与裂化汽油中的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5.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