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1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1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1.说⎩⎪⎨⎪⎧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④鲰生说.我曰 (游说,劝说)2.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推辞)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③不辞.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词)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审讯)3.鄙⎩⎪⎨⎪⎧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 边邑)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②微.行入古寺 (帝王或高官便服 私访)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隐约约地)④烟涛微.茫信难求 (迷漫而模糊)⑤微.风鼓浪 (轻微)⑥但微.颔之 (稍微)⑦周室卑微.,诸侯相兼 (地位低)5.若⎩⎪⎨⎪⎧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6.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7.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④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8.其⎩⎪⎨⎪⎧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③必先苦其.心志 (代词,他的)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反诘语气, 难道)四、重要实词1.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3.何厌.之有 满足 4.唯君图.之 仔细考虑 5.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舍弃 7.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8.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4.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6.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动词作名词,恩惠 8.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0.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损11.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12.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13.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14.阙秦以利.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译文:现在情况危急了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

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七、名句填空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八、课内文化常识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4.执事:文中是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3.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4.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6.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年长之人。

3.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6.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三、一词多义1.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见 (极,尽)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贫穷)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尽头)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⑦穷.兵黩武 (用尽)2.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身子向上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牵、拉)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⑤相如引.车避匿 (调转)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带领)⑦恭疏短引.(序)⑧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⑨引.而不发 (拉开弓)3.见⎩⎪⎪⎨⎪⎪⎧①图穷而匕首见. (露出,出现)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拜见,会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召见,接见)⑤慈父见.背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么样)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 (看见的东西)4.兵⎩⎪⎨⎪⎧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②不得持尺兵.(兵器)③不及召下兵.(侍卫)5.发⎩⎪⎨⎪⎧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6.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副词,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实在)7.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 不过,只是)②顾.笑武阳 (回头看)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8.乃⎩⎪⎨⎪⎧①乃.今得闻教 (副词,才)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连词,于是)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的,你们的)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副词,就是)9.以⎩⎪⎨⎪⎧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连词,表目的,来)②以.试人,血濡缕 (介词,用)③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介词,按照)④以.故荆轲逐秦王 (连词,因为)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介词,表原因,因为)四、重要实词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并列 4.唯.大王命之 希望 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宽容、原谅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 身子向上起 7.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9.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物 10.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掷击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3.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5.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6.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7.士皆垂泪涕.泣名词作动词,流泪8.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樊於期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10.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1.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12.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13.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译文: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害或被收为奴婢。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句)译文: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持有一点儿兵器。

5.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宾语前置句)译文:又报将军的血海深仇,怎么样?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定语后置句)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赐,悬赏他的头。

7.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译文: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1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省略句)译文: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11.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省略句)译文: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2.见燕使者咸阳官。

(省略句)译文:(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七、名句填空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八、课内文化常识1.《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共33篇。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2.既祖: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3.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4.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