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教学大纲
(2004年制定,2012年第二次修改)
课程名称: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课程英文名称:Stress Field Analysis and Fracture Prediction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
大纲执笔人:曾联波主讲教师:曾联波
师资队伍:曾联波、童亨茂、陈书平
一、课程内容简介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是地质学专业和资源勘探与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门课程。
讲授古、现应力场和储层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应力与应力场的基础概念、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裂缝的基础知识,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古应力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现今地应力和裂缝在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本门课程为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古、今应力场分析与储层裂缝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油田应力场分布及进行储层裂缝预测的基本能力。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课程涉及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储层地质学、岩石力学、石油地质学和油气藏工程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了大学本科地质类专业的构造地质学、固体力学、石油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等课程。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应力、应力场和裂缝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分布特征;
2.掌握古应力场研究方法及进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分析油田古应力场分布和指导油气勘探;
3.掌握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分析低渗透油气田的地应力分布和指导油气田开发。
4. 掌握储层裂缝的研究和预测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研究和预测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分布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
§1. 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基础知识(4学时)
§1.1应力、应力场和裂缝的基本概念。
§1.2应力场和裂缝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3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应力场分析和裂缝预测的研究意义。
§2. 现今地应力测量方法(4学时)
§2.1现场地应力测量方法。
§2.2岩心地应力测量方法。
§2.3测井地应力分析方法。
§2.4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 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6学时)
§3.1古构造应力方向分析方法。
§3.2古构造应力大小分析方法。
§3.3构造应力场的物理模拟方法。
§3.4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4.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中应用(4学时)
§4.1应力场在油气运移及聚集中的应用。
§4.2应力场在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5. 储层裂缝预测方法(8学时)
§5.1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
§5.2储层裂缝的地质研究方法、控制因素、发育模式。
§5.3储层裂缝的测井研究方法。
§5.4储层裂缝的地震研究方法。
§5.5储层裂缝的定量预测方法。
§6. 地应力与裂缝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应用(4学时)
§6.1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原则。
§6.2地应力与裂缝在井网部署中的应用。
§6.3地应力与裂缝在注水管理中的应用。
§6.4地应力与裂缝在压裂改造中的应用。
§6.4地应力与裂缝的其它应用。
§7. 课程总结与讨论(2学时)
四、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
1.李志明,张金珠.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