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I、数据隐私保护与区块链

AI、数据隐私保护与区块链


—区块链和加密算法将给AI插上飞翔的翅膀—
· 数据隐私得到保护。 · 数据资产得到确权。 · 数据共享得到激励。 · 数据计算得以开放。 · 数据治理得以有序。
—区块链是加密算法的绝配—
· 链式数据库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 防止“双花”促成数据资产化。 · 点对点交易机制防止数据垄断。 · 去中心化信任机制保障数据安全。 · 数字货币系统建立新的数据协作激励模式。
—区块链和加密算法的发展趋势—
· 越来越多的密码学家都在研究区块链与加密算法,并加入区块链创业团队。 · 明年美密、欧密密码学年会,接近一半的论文都将是MPC(安全多方计算)。 · 区块链论坛上数据隐私保护也日益成为主要话题。 · 去中心化是最好的保护方案,密码学天然就是去中心化的。 · PlatON实现了工程化突破,已经实现两方安全计算,明年中将实现三方安全计算,多方协同计算可以期待!
AI本身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但不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阻碍AI的发展。
—加密算法成为数据保护的“白马骑士”—
· 哈希函数: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 · 非对称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匿名、确权登记 · 零知识证明:在数据加密的情况下,状态可第三方验证 · 同态加密:数据加密后,第三方仍可处理数据,但结果由密钥拥有者得到 · 安全多方计算:一组互不信任的参与方,数据加密后协同计算,共享结果但无法推断原始数据
AI、数据隐私
—— AI惹的祸?——
· 2016年AI迎来第三次高潮,技术对数据的依赖、创业项目估值的火热,带来对数据价值的重新发现。 · 因为AI,所以数据!
—— 四大热门话题——
· 数据的产权确认 · 数据的隐私保护 · 数据的协同计算 · 数据的价值分配
—但加密算法也“力有不逮”—
· 数据确权 · 数据真实(防篡改) · 数据资产化 · 数据存储(分布式)
· 去中心化计算(点对点计算、边缘计算) · 多方协同计算(算法、算力、数据、需求) · 参与多方的价值分配和激励相容
—互联网也不能解决加密算法剩下的问题—
· 技术上:不能完全排除系统的BUG和抗黑客攻击。 · 利益上:需要利用数据来赚钱。 · 意愿上:希望掌控数据的主动权。 · 管理上:可能有无心之过。
—互联网与区块链—
· 信息机器&事实机器:分布式链式数据库只可增加,不可撤除、篡改,可追溯。 · 中心化信任&去中心化信任:共识算法建立分布式信任机制。 · 激励相斥&激励相容:博弈算法论结合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 · App&Dapp:去平台化分布式商业。 · 数据独享&数据共享:分布式账本系统。 · 法定货币&数字货币:可编程智能货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