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幕墙工程施工技术交底PPT(166页)[详细]

幕墙工程施工技术交底PPT(166页)[详细]


幕墙施工重点
1 、幕墙所选用的材料 2 、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节点安装及防腐处理。 3 、幕墙立柱与横梁连接节点安装及防腐处理。 4 、幕墙的防火、保温安装。 5 、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转角节点的安装。 6 、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 7 、幕墙的封口安装。 8 、施工现场安全、防火。
幕墙验收强制性条款
三、预埋件埋设的要求
▪ 1、 预埋件在埋设过程中,要以多轴线进行埋设,相对来说轴线之间 的精确度足以满足埋件的几何尺寸,若以单轴线定位,丈量过程中尺 寸误差会积累,造成埋件的偏位,相对轴线偏差小于20mm(参见下 图)
▪ 2、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 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位置偏差上下不应大于10mm, 上下测量依据底模用卷尺进行测量。图示:
▪ 2、当每一层楼土建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按照预埋件点 位布置图及标高尺寸,根据土建梁柱尺寸控制线,在钢筋 上视具体情况用红笔划出预埋件埋设控制线。如下图示:
▪ 3、 在埋设预埋件之前,当土建支模时, 就进行分格,将预埋件分格线弹在底模外 檐口处。(如图)
▪ 4、 根据埋件施工图埋件分布的情况,对埋件以轴线右边 起第一个埋件进行编号,从1至若干个进行埋设(参见下 图)
预埋件
竖向分格墨线
水平墨线
▪ 13、埋件进出检查 ▪ 埋件进出时,测量放线人员从首层与顶层用钢线检查,
一般在15米左右布置一根钢线,为减少垂直钢线的数量, 横向使用鱼丝线进行结构检查,检查尺寸计算:理论尺寸 -实际尺寸=偏差尺寸。
竖向钢丝
横向鱼丝线 尺寸
尺寸 横向鱼丝线
尺寸 竖向钢线
侧向视图
俯视图
目前幕墙主要安装技术种类
1、明框玻璃幕墙安装技术及工艺 2、隐框玻璃幕墙安装技术及工艺 3、 单元式幕墙安装方法 4、 玻璃肋点式幕墙安装方法 5、钢结构点玻幕墙安装方法 6、拉杆式玻璃幕墙安装技术方法 7、拉索式玻璃幕墙安装技术及方法 8、 全玻幕墙安装方法
9、 双层外循环玻璃幕墙安装方法 10、石材幕墙安装方法(铝合金挂件式) 11、 石材幕墙安装方法(不锈钢背栓式) 12、石材幕墙安装方法(不锈钢-T挂件式) 13、 陶板幕墙安装方法 14、 铝板幕墙施工方案 15、蜂窝铝板幕墙施工方案 16、 铝塑复合板幕墙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为施工中的重点及难点
▪ 测量放线的工程量大且精度要求高,是 工程的一大难点。测量质量好坏直接关系 到今后各分项工程施工和安装质量,以及 施工速度。放线步骤如下:
▪ ① 清理预埋件,测定基准轴线及边线; ▪ ②按:中—边—中—边的循环测量方法,
测定各支持点中心线位置;
▪ ③ 全面校准并定位各中心线间距; ▪ ④ 测定与校准底层基准水平线;
▪ 二、首层基准点、线布置
▪ 1、进入工地放线之前请总包方提供基准点线布置图,以及首层原始标高点 (参见下图),施工人员依据基准点、线布置图,进行复核基准点、线及原 始标高点,原始标高点只需要一个(总包单位标高只有复核后符合标准才能 用)。
原始标高点
原始标高点图
基准点 1
钢板 1
A点放大图
A控制点
▪ 基准点、线的确认
尺寸
尺寸
基准线
基准点
尺寸பைடு நூலகம்尺寸
▪ 4、首层控制线的布置
▪ 因总包单位便于施工,控制线一般设定离 结构较远(2米左右),而幕墙施工需将控 制线进行外移(一般0.5~1米),依据总 包首层控制轴线,建立幕墙首层内控制网, 再由内控制网根据安装需求进行外移形成 外控制网,按照图纸设计对控制网进行复 核校正,使之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
▪ 6、打完孔后,将玻璃管药剂放入孔中,再将锚栓进行安 装。放入螺杆后高速进行搅拌(手枪钻转速为750转/秒), 待洞口有少量混合物外露后即可停止。
深度标尺
▪ 7、打孔后各项数据要求,螺栓锚入时必须 保持垂直混凝土面,不允许胀栓上倾或下 斜,确保螺栓有充分的锚固深度,螺栓锚 入后拧紧时不允许连杆转动。螺栓锁紧时 扭矩力必须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图示:
垂直度
▪ 8、当螺栓施工完毕后,进行埋件施工。 预埋件节点板与主体连接必须紧密平整, 主体结构不平整处要剔凿,剔凿后用角磨。 如图:
▪ 9、打孔深 度及打孔 直径依据 下表进行,
混凝土配 孔直径 (适应 ASQ 混凝 土强度为 C25~C60)
螺杆直径 (mm)
8
10 12 16
钻孔直径 (mm)
▪ 首层控制线的布置
内控制网
结构外围 0.5~1米
外控制网
▪ 5、楼内高程的传递: ▪ 高程传递可分阶段分多次传递,为确保精度,可做多测回
闭合测量。用水准仪与钢卷尺向建筑物上引测水准点,如 下图所示:
B为地面到测水准点,A为建筑物上待放高程点。
▪ 6、外围结构的测量
▪ 内控线布置后,以总承包单位提供的轴线、基准点、 控制线作为一级基准点,在底层投出外围控制线, 用测距仪测出外控制线的距离,用全站仪监控作出 各外控线延长线的交汇点,通过确定延长线上的交 汇点作出二级控制点,各基准点之间互相连线成闭 合状,二级控制网建立后,用全站仪测出与棱镜二 点间的距离,总长度误差≤2mm,然后测出各面、 角的基础结构,轮廓线检查建筑结构外围实际尺寸 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程度,对大于或小于设计偏 差要求的结构区域,由总承包单位进行修正后,交 付验收后使用。
原始标高点图
基准点
1-1剖面图
▪ 2、寻找首层基准点, ▪ 站在首层朝二层天花 ▪ 板望,看到二层有 ▪ 200×200的方孔, ▪ 侧下方就有基准点 ▪ (如图示)。
▪ 3、 基准点、线的确认
▪ 幕墙测量放线,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 点布置图,检查总包单位基准点尺寸是否符 合尺寸要求,基准点线与轴线的尺寸是否符 合要求。基准点对角线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原始标高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 幕墙设计图、建筑结构图进行认可,经检查 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记录表,请总承 包单位有关负责人给予认可签字。
10
12 14 18
钻孔深度 (mm)
80
90 110 125
安全剪力 (KN)
12.6 18.3 28.9
安全拉力 (KN)
13.8 19.8 34.6
20
25
170
54.0
52.4
注:1、由于同一种直径的螺杆长度并不相同,故钻孔深度仅供参考; 2、安全剪力和安全拉力是根据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测定的,不能作 为设计施工依据,实际承受能力应以现场的拉拔实验为准。
幕墙工程
▪ 主要内容: ▪ 幕墙概念及种类 ▪ 幕墙验收强制性条款 ▪ 幕墙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 幕墙的发展趋势
幕墙概念及种类
幕墙概念
▪ 建筑幕墙
▪ 由支承结构体系与 面板组成的,可相 对主体结构有一定 位移能力,不分担 主体结构所受作用 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或装饰性结构
幕墙特点 ▪ 非承重 ▪ 连续墙面 ▪ 锚节点

幕墙所采用的结构粘结必须是,中性
硅酮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 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的各种预埋件, 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
▪ 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及幕墙板的安装必须符 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
第一章 主要施工技术方法
▪ 第一节 埋件施工
▪ 一、埋件需提供的质保资料 ▪ 1、钢材质保书; ▪ 2、钢筋质保书(钢板、钢筋)一定要有供应单
位红章; ▪ 3、镀锌质保书,要有供应单位红章; ▪ 4、埋件的拉拔试验报告,(请国家有关部门做
试验,报告给监理,拉拔的试样锚板做成如: 100*100钢材块,焊四根长为300mm的钢筋,如 图示:
¢12
▪ 5、若是哈芬槽式埋件,则需提交与相关的拉拔试验报告。
预埋装置,先将C型槽预埋于混凝土中,再将T型螺栓的 大头扣进C型槽中,要安装的构件再用T型螺栓固定。
N 锚栓
锚栓拉拔试验
▪ 4、埋件施工步骤和要求 ▪ (1)、测量放线人员将打埋件位置用墨
线弹在结构上,施工人员依据所弹十字定 位线放置埋件,并进行打孔。图示:
竖向分格墨线
水平墨线
▪ (2)、为确保打孔深度,应在冲击钻上设 立标尺,控制打控制深度。冲击钻如下图 示:
深度标尺
▪ 5、在混凝土上打孔后,应吹去孔内的灰尘,保持孔内清 洁,项目质量员应跟踪监督检查。
测量放线工艺流程
▪ 熟悉了解图纸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在施 ▪ 工现场找准所放线的位置→在关键层打水平 ▪ 线→寻找辅助层打水平线→找出骨架放线定 ▪ 位点→将定位点加固→拉水平线→检查水平 ▪ 线的误差→调整误差→进行水平分割→复查 ▪ 水平分割的准确性→吊垂直线→检查垂直度 ▪ →固定垂直线→检查所有放线的准确线→重 ▪ 点清查转角,变面位置的放线情况。
五、后补埋件施工方法
▪ 1、工程部分楼层需要后补埋件,设计师依据偏差情况制订埋件后补
施工方案以及补埋的方式,并提供施工图及强度计算书,然后根据施 工图进行施工。 ▪ 2、埋件补埋施工图及强度计算书应提交给业主、监理认可,待确 认后方可施工。 ▪ 3、后补埋件在施工之前应进行拉拔试验,按照各种规格每三件为 一组,试验可在现场进行。如图示:





14、预埋件安装检查表
测量数据
预埋部位
出入
左右
上下
倾斜度
备注
▪ 15、预埋件检查完毕后,将记录表整理成册,用尺寸计 算的方法对每个埋件尺寸进行分析,依据施工图给定的尺 寸,检查结构尺寸是否超过设计尺寸偏差。设计尺寸参见 下图:
▪ 16、依据测量所得的结构偏差表,经计算 超过设计尺寸,首先与设计进行沟通,将 检查表提交给设计进行分析,若偏差超出 设计范围,则要报告业主、监理和总包, 共同做出解决方案。推荐以下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