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饱和烃
H H C6H5 C=C
C=C H
H C H3
_ _ _ _ (1E , 3Z) 1 苯基 1,3 戊二烯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与烷烃的不同之处: 碳原子电负性:三键碳>双键碳>饱和碳
顺反异构体:
CH3 H CH3 H CH3 H μ =0
C
C
H
C C CH3
μ =1.1×10-30 C.m
第二步:加成产物的生成
CH 3 H
H 顺-2-丁烯
C C
CH 3 Br
+ Br CH 3 CH 3 C C H Br- H + Br CH 3 CH 3 C C H - H Br
2
CH 3 Br H C C CH 3 H Br - 二溴丁烷 2R,3R -2,3 CH 3 Br H C C CH 3 Br H 2S,3S - 2,3 - 二溴丁烷
(重排) CH3 C + CH CH3 。 H 3 碳正离子
CH3
思考题 给出下列反应的机理:
+ HBr CH2CH3 Br
5.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CH3 CH3 CH3
H C C CH3 H HBr CH3CH2 C ( Br ) H H + CH3CH2 Br
Br CH3 H (R) - 2 - 溴丁烷 C CH3 H C
=
H
重排
CH3 C
O
四、硼氢化反应和羟汞化反应
1. 硼氢化反应
硼烷对π 键的加成反应,称为硼氢化反应。
CH2= CH2 1/2 (BH3)2 CH2= CH2 (CH CH ) BH CH3CH2BH2 3 23 三乙硼烷 一乙硼烷
(CH 3CH 2)3B
H2O2, OH , H2O 。 25 ~ 30 C
CH3 CH3 C CH CHCH3 CH3
4,4 –二甲基–2–戊烯
CH3 CH2CH3
4 –甲基–3–乙基环庚烯
CH3(CH2)3CH CH(CH2)4CH3
5 –十一碳烯
烯炔的命名: 命名原则: 1、编号时尽可能使重键的位次低 2、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时, 优先给予双键较低的位次。 CH3CH CH C CH
CH3 CH3 C= CH4+ I Cl ?
F F C CH=CH 2 + HX F ?
4. 碳正离子的重排
C H3 C H3 C H
C H3 C H3 C Cl C H2 C H3 实际产物
C H3
HCl
C H=C H2
C H3
C
C H C H3
H Cl
重排过程:
CH3
CH3 + HCl CH3 C CH=CH2 ( CH3 C CH CH3 ) Cl H H
2.卤素对不饱和烃加成的反应活性: F2 > Cl2 > Br2 > I2
3.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
玻璃容器 涂石蜡 玻璃容器 C H2 C H2 + Br2/CCl4 干燥 非极性分子 一滴 H2O 难,几乎不反应 反应。 不反应。 立即反应。
实验事实:极性分子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的 进行。
δ
+
C H2
炔烃加成,同样服从“马氏规则”。
HBr
CH3CH2CH2C
+ +
CH
CH3CH2CH2C Br
+
CH2
Markovnikov规则的理论解释:
CH3 CH CH2 H (Ⅱ)
+ H CH CH= CH H CH CH CH2 3 2 3 H (Ⅰ)
哪种容易生成?
诱导效应解释:
CH3 sp2 + C CH3
C C
一、乙烯的结构
一个sp2杂化轨道
sp2杂化的碳原子
乙烯分子中的π键 二、乙炔分子的结构
乙炔分子比例模型
乙炔π键的电子云分布
§3.2 烯烃与炔烃的同分异构
(isomerism in alkenes and alkynes)
C4H8:
H H C C
CH2CH3 H H H
C C
CH3 CH3
b.p
顺式(3.5℃)> 反式(0.9℃)
顺式异构体有弱的极性,分子间偶极-偶极作用力
m.p
反式(-105.5℃) > 顺式(-139.3℃)
反式异构体对称性好,晶格中的排列紧密。
炔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氧化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C
C
C H
C C H
C
H
α–氢的反应 炔氢的反应
§3-5 烯烃与炔烃加成反应
=
C C
CH3CH2
=
H CH3 Br (S) - 2 - 溴丁烷
结论:产物为外消旋体。
三、加水反应
H2SO4 R CH CH R CH=CH2 + H2O 3 OH
HgSO4 H C CH 2 HC CH+ H2O H SO 2 4 OH
C= C H O 烯醇式(不稳定)
C C H O 酮 式(稳定)
3 CH3CH2OH
以上两步反应合起来成为硼氢化 – 氧化反应。
反应的净结果:H 原子加到含氢较少 的双键碳原子上, “反 – 马氏规则” 实际反应过程……….
R' R
δ+ δ
H H
R' C H C
C C
R
H H BH2
2.1 δ H
2
共轭效应解释:
H H C
: +
C CH3
CH3 sp
3
电负性:sp
(C H3)3C 。+ 3 C
+
sp3
(C H3)2C H 。+ 2C
+
H3C
+ +
C H3C H2 。+ 1C
C H3
烯烃与极性试剂加成的相对活性顺序应该是:
四取代乙烯 三取代乙烯 二取代乙烯
一取代乙烯
乙 烯
卤代乙烯
若亲电试剂分子中不含H原子
CH 3 Br H C C H CH 3 Br H Br CH 3 C C CH 3 Br H 2S,3R -2,3 - 二溴丁烷 内消旋体
CH 3 H
CH 3 反-2-丁烯
C C
H
Br2
+ Br CH 3 H C C H - CH 3 Br + Br CH 3 H C C H - CH 3 Br
C2H5C
有 机 化 学
主讲:杨大伟
第六章 不饱和烃
【本章重点】
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及其立体化学。
【必须掌握的内容】 1.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 反应、α - H的反应。
2.不饱和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及其立体化学。
§3.1 烯烃与炔烃结构
烯烃的通式:CnH2n 炔烃的通式:CnH2n-2 官能团 C C
119.5 -1 . kJ mol
115.3 kJ .mol-1
(1)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稳定性是:反式 > 顺式
Van der Waals 斥力大 C H3 C H3 C H3
C H3
(2) 双键碳原子连有烷基数目↑,氢化热↓,稳定性↑。 因此,烯烃的稳定性次序为:
R R C C R R R R C CHR R R C CH2 RCH CHR 反式 顺式 RCH CH2 CH2 CH2
CH3CH CHCH3
1–丁烯
2–甲基丙烯
2–丁烯
构造 异构
H 3C H
C
C
CH3 H
H3C H
C
C
H CH3
二者是否为同一物质?Why?
顺反异构
还有哪些结构具有顺反异构?
(1). 含有 (2). C =C 、 C =N 、 N =N
环状化合物。
a b
a b
a b
b a
§3.3 烯烃与炔烃的命名 一、常见的烯基和炔基:
?
3. 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取向及理论解释:
CH3 CH3 C CH3 CH3 (1) (1) I + H I CH3 C CH2 (2) CH3 (2) CH3 CH CH2I
Markovnikov总结出:氢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 双键碳原子上,卤原子(或其它原子或基团) 加 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简称“马氏规则”
- H + δ δ δ CH2 H O
Br C H2 Br C H2 NaC l C H2 + Br2 水溶液 C H2 Br C H2 Br C H2 C H2 + NaC l 不反应 C H2 Cl C H2 OH C H2
实验事实得知:反应一定是分步进行的。否 则,不会有1-氯-2-溴乙烷和2-溴乙醇生成。 哪个第一位加上去? Br+
§3-5-1 催化加氢(catalytic hydrogenation)
CC+H源自Cat. C H HC H
HC
CH + H2
CH3CH3
H= 断裂 — 生成 = (264 +435)-828 = -129 kJ· mol-1
一、反应能否自动进行? 反应能否进 行,不取决 无Cat. 与是否放热 加Cat. 和吸热,而 取决于活化 能。催化剂 CH3CH3 降低活化能
四、催化加氢的立体化学: 1. 烯烃: 烯烃的催化加氢大多为顺式加氢。但催化剂、 溶剂和压力会对顺式加氢和反式加氢产物的比例 产生影响。 2. 炔烃: 二取代乙炔部分加氢可以控制烯烃的构型:
Lindlar催化剂、P-2催化剂、Pd-CaCO3/Pb(OAc)2 或Pd- BaSO4/喹啉;] 将得到顺式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