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9:个人所得税会计
任务1 认识个人所得税
1
任务目标
1.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2.明确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2
任务重点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3.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3
任务难点
所得税来源的确定
2
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的劳务 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主要特点
4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工资收入-费用扣除数 (3500或4800元)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 算扣除数
4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举例
中国公民刘某2014年每月应发工资6 500元,个人缴 纳的三险-金总计450元,计算刘某应缴纳的个人所 得税。
9.1.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和税率
个人所 得税的 纳税对 象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 税所得,共有11项,包括现金、实物、 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其他所得项目
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2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支付捐赠方运输
费用1万元,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直接记入了“资本公积”账户(注:城市 任务要求: 维护建设税税率 7%,教育费附加税率3%)。 计算张先生 2014年度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完成张先生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工作。
1
案例评析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专门将个人确立为(自然人)纳税 人,并对其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本着“税负从轻、 区别对待、分类调节”的原则,将征收范围涵盖了工资薪金 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十一大类 个人常见所得,以实现对我国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缩小贫 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本案中,我们应判定张先生 各项所得所属类别,从而确定税款的计算方法和申报要求, 进而完成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工作。
引导案例
张先生为国内某大学的教授,身份证号码430804196109118442, 每月从学校领取工资,并由学校扣缴“三险一金”,2014年12月份, 取得工资收入5 000元,单位及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900元,另 取得年终奖 36 000元。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由学校于发放工资 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纺织设备, 2010年度自行申报取得产品销售收入 时扣缴。 2014 年,除年收入90 000元之外,张先生还取得以下收入。 5 000 万元,扣除的成本费用和销售税金共计 4 600万元,实现会计利润总额 (1)3月出版一本专著,取得稿酬15 000元,个人所得税已由出版社扣 400万元,公司张会计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所得额403万元,并按25%的 缴。 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100.75万元。2011 年元,个人所得税未扣缴。 4月,经某税务师事务所审查, (2)5月份外出讲课一次,取得讲课费 2 800 该公司2010年的核算资料中存在以下情况:(1)完工的自制设备未交付使用 (3)6月在某广播电台担任兼职主持人取得收入 5 000元,个人所得税 已由广播电台扣缴。 前取得租金收入25万元,直接冲减了在建工程成本;(2)扣除的费用中含全年 (4)10 月其撰写的一本小说稿在一次竞价中取得拍卖收入 80 000元, 发生的业务招待费 28万元; (3)2010年10月公司接受一批捐赠商品,取得 个人所得税已由拍卖公司扣缴。
4
9.2.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 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税金)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 算扣除数
任务难点
1.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2.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 产经营所得的允许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
2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征税项目
不征税项目 福利性津贴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 助费
工资、薪金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津贴、补贴等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税务会计
主编:徐田强 李西杰
情境9 个人所得税会计
【情境要求】 1.明确个人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进行个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纳税申 报的实务操作。
【能力要点】 1.了解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划分;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4
9.2.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举例
(接上例) 确定税法允许扣除的限额: ①销售收入的5‰为50 000元; ②实际支出的60%为30 000元; ③以较小数30 000元作为税法允许的扣除限额,超标准的20 000元应当调增本年度的会计利润; (3)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50 000+30 000+20 000-42 000)×35%-9 350 =80 950(元)。
4
9.2.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 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取得的所得。 • (2)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 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 (3)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比照执行。 • (4)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
解析: 应纳税所得额=6 500-3 500-450=2 550(元) 速算扣除法: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 550×10% 一105=150(元)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 •
(1)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 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义务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 当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9.2.1 工资Βιβλιοθήκη 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账务处理
• • • • • • • • • • • 以例9-1为例的会计处理: ①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 6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6500 ②代扣个人所得税及三险一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三险一金 450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款) 150 ③缴纳代扣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4
9.2.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的计算
计算举例
例9-9 甲个人独资企业2014年发生销售收入1 000 000元,实际支出广告 费180 000元;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50 000元,当年的会计利润为250 000元,计算该个人独资企业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 (1)税法允许扣除的广告费限额是1 000 000×15%=15 000(元),实际支出 的广告费超过税法允许扣除的部分是30 000元,应当调增本年度的会 计利润,并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 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4
9.1.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和税率
所得税 来源的 确定
我国个人所得税依据“所得来源 地”判断经济活动的实质,征收 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 率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业、事业 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 超额累进税率 (3)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4)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 应纳税额减征30%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其他所得适用20%的 税率。
4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账务处理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计提工资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 酬——应付工资”; 2、代扣个税及“三险一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 资”,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代扣代缴的个人 所得税款)”及“应付职工薪酬——三险一金” 3、实际缴纳个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代 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款)”,贷记“银行存款”。
工作性补助 差旅费津贴、午餐补助、 高温补助等
“五险一金”不属于征税范围
福利性、补助性津贴不征税
4
9.2.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1、全年一次性奖金 •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者年终 加薪、劳动分红的,可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 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且不再按居住天数进行划分计 算 • 2、津贴、公务交通、通信补贴 • 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 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 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 费用扣除额较宽。 · 计算简便。 · 采取课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