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章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

第二十章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1.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 2.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再审。 3.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4.当事人申请再审。
二、审判监督案件的审理程序
(一)审理程序的种类 1.原审法院的再审程序。 2.上级法院提审的审判程序。
二、审判监督案件的审理程序
(二)裁判 1.原审判决确有错误和被诉行政行为违法的,应一并撤 销或者撤销后判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2.二审维持一审不予受理裁定错误的,再审法院应当撤 销一、二审裁定,指令第一审人民法院立案受理。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重点:起诉、受理、撤诉、普通程序、上诉的提起与受 理、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再审案件的 审理程序。
本章教学难点:起诉、受理、普通程序、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
一、起诉
(一)起诉的程序条件 以当事人自行选择为原则,以复议前置为例外。
第二十章 行政诉讼程序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第三节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第四节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行政诉讼的 程序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要求:以诉讼流程为线索,依次介绍行政诉讼的起诉 与受理、行政诉讼一审程序中的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二审程 序的提起与受理、审理和裁判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和审理 程序。
(四)起诉的形式条件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 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 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 当事人。
二、受理
行政诉讼中的受理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受诉人民 法院审查后,人民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并决定接受其诉讼请求的 法律行为。 在审查起诉的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注意审查以下内容:
第一,审查起诉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条件; 第二,审查是否重复起诉; 第三,审查起诉状的内容是否明确、具体,起诉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法 律的规定。
三、撤诉
(一)撤诉的概念和种类 撤诉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以后,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之前,原 告主动要求撤回或者取消诉讼请求,放弃或处分诉讼权利的行为。 撤诉的种类有两种:
1.两审程序发生的基础不同; 2.行使权利的主体范围不同; 3.两审程序的审理对象不同。
二、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上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具有法定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必须针对法律允许提起上诉的对象; 3.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
三、上诉的审理和裁判
(一)上诉案件的审理: 1.审理前的准备 2.开庭审理 3.撤回上诉 4.上诉审的审理期限
第一,原告自动撤诉。 第二,因被告改变被诉的行政行为而撤诉。
(二)撤诉的条件 第一,原告申请撤诉必须自愿; 第二,原告申请撤诉必须是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前提出; 第三,原告撤诉必须经过人民法院裁定准许。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一、普通程序
(一)一审前准备 1.交换诉状 2.查阅案卷 3.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证据或自行依职权调查取证 4.更换或追加当事人 5.先行给付 6.决定有关事项,为开庭作准备
(二)开庭审理 1.庭前准备 2.宣布开庭 3.法庭辩论 4.合议庭评议 5.宣判
二、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1.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2.案件涉及款额2000元以下的; 3.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4.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 1.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2.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45日内审结; 3.简易程序的庭审阶段简化,庭审可以省略普通程序审理的某些诉讼环节, 以迅速、准确审结案件; 4.简易程序可以变更为普通程序。
第四节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或人民检 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 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 1.形式要件。提起再审的权利主体必须是依法享有审判监督 权和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实质要件。提起再审的实质要件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决或裁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起诉的时间条件 不服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的期限:经行政复议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的期限为15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 限为6个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起诉的一般条件 1. 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
谢谢
第三节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一、行政诉讼二审程序概述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或终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 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案件的裁判,在其发生法律效力之前,基于当事人的 上诉,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审判程序,具有不同于第一审程 序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三)审限 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或者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分别适 用《行政诉讼法》第81条、第88条规定的审限,审限自作 出再审裁定之日起算。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起诉?起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提起上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二审裁判的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5.试比较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异同?
(二)二审的裁判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 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 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 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 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