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物体的内能温标考点剖析【教学要求】1.知道物体的内能的概念,了解物体的内能与宏观物理量间的关系。
2.知道两种温标以及它们间的换算关系。
【知识再现】一、内能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分子平均动能.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②当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③r=r0时,分子势能最小.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4.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和.二、温度(T或t)1.两种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微观上标志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它是物体分子的标志.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沸点作为.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作为0K.绝对零度(0K)是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两种温标的关系:每1度表示的冷热差别,两种温标是相同的,只是不同,所以二者关系为式:T=t+273(K),△T=△t重点突破知识点一对分子动能的理解对大量的分子的动能才有意义。
分子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总动能是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也等于分子平均动能与分子总数的乘积。
【应用1】当物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个分子的温度都升高B.每个分子的运动都加剧C.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导示: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不代表个别分子的情况,所以温度升高后,只能说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而D正确。
当温度一定是,物体内分子动能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即分子动能大的和小的数目较少,而处于中间某定值的知识点二对分子势能的理解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应用2】(07苏州调研)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纵轴表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A.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乙分子由a到d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一直增加C.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D.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c时速度最大导示: 乙分子由a 向甲分子运动时,运动到c 之前一直为引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速度增大,再靠近乙分子的过程中,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速度又要减小。
故D 正确。
知识点三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是依据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所以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和物质的量有关。
又可分为微观决定因素:分子势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的数目。
宏观因素:体积、温度、物质的量。
【应用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B .同样质量的水100℃时的内能比60℃时大C .内能相同的物体,温度一定相同导示: 根据内能的决定因素可知,A 选项正确。
物体的速度与分子热运动的速度无关,D 错,故选A 。
分子的平均动能由温度惟一决定,个别分子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分子势能是由物体体积决定的,具有相对性。
物体的内能则由分子平均动能、总分子势能、分子数目共同决定。
知识点四温标间的换算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为:T=t+273.15,温度每升高1ºC ,在热力学温标中就升高1K ,在量值上是相等的,只不过是规定的零起点不同而已。
【应用4】关于热力学温标的正确说法是( )A .—33 ºC=240KB .热力学温标零度为—273 ºC ,叫绝对零度C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以取负值D .温度由t ºC 升高到2t ºC ,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K+t导示:在热力学温标中,273.15近似地认为是273,根据换算,AD 正确,热力学温标零度为—273 ºC ,叫绝对零度是一种正常的说法,但摄氏温度中有负值,热力学温度中是没有负值的。
故选ABD 。
类型一内能、热量、机械能的比较对于同一物体,机械能由物体的状态和位置决定,内能则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有关,与物体宏观的机械运动无关。
热量则是物体之间内能转移的一种量度。
【例1】关于机械能、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多,热量也多B .物体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可以增加C .物体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也可以为零D .物体温度不变,没有热量传递导示:物体的机械能大,与内能无关,而热量则是热传递过程中量度内能转移的物理量,A 错。
机械能损失了,有可能就转化为该物体的内能了,内能可能增加,B 对。
物体的机械能可能为零,而内能为零是不可能的,C 错。
物体温度不变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有热传递,如对物体做了功,要保持温度不变,必有热传递过程,D 错。
故选B 。
能量是状态量,物理中状态量的还有:动能、速度等,热量和功一样是过程量,过程量是在状态量发生变化过程中的一种量度。
类型二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计算辐射、熔解、汽化、液化、升华等物理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在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有关能量计算问题,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该过程计算的依据。
【例2】 (07扬州期末)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估测太阳对地面的辐射功率,制作了一个半径0.10m 的0ºC 的冰球,在环境温度为0ºC 时,用黑布把冰球包裹后悬吊在弹簧秤下放在太阳光中。
经过40min 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少了3.5N 。
已知冰的熔化热λ=3.35×105J/kg ,请你帮助这个小组估算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每平方米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冰的熔化热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kg 0ºC 的冰熔化成0ºC 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设冰融化成水后,全部滴离黑布包着的冰球。
g =10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导示: 太阳光垂直照射时间t=2400s面积2r S π==21014.3-⨯m2方法探究冰减少的质量g F m ==0.35kg冰吸收的热量51017.1⨯==m Q λJ由热平衡方程Q PSt =所以=P 3106.1⨯W/㎡另外,在计算热辐射时常用到一种模型:以辐射源为球心,从辐射源到吸热物体的距离为半径,作一个球面,类型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例2】(07苏锡常镇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初始状态A 开始,按图中的箭头所示方向进行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A ,即A →B →C→A ,这一过程称为一个循环,对气体在该循环中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A →B ,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热量 B .由B →C ,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增大,内能减小,吸收热量 C .由C →A ,气体的内能减小,放出热量,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内能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导示: 由A →B ,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同时体积增大,气体要对外做功,A 正确。
由B →C ,气体体积不变,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B 错。
由C →A ,温度降低,气体的内能减小,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必放出热量,C 正确。
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后,气体又回到了原来状态,气体内能不变,D 错。
故选AC 。
物体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中,要分清是由哪种情况而产生的,对内能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小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1.下列关于分子的动能,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速度大,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大B .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C .温度降低,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减小D .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2.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分子势能增大B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增大C .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大D .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为零3.(07高考理综北京卷)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位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先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定时序号 瓶内水量(mL ) 初始水温(℃) 时间(h ) 末态水温(℃)1 1000 91 4 782 1000 98 8 743 1500 914 804 1500 98 10 755 2000 91 4 826 2000 98 12 77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B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C .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D .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4.( 07南京检测)固定的水平气缸内由活塞 B 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假设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若用外力 F 将活塞B 缓慢地向右拉动,如图所示,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关于气缸内气体的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C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D .气体从外界吸热,气体内能不变成功体验参考答案:1.CD 2.CD 3.A 4.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