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水砖规程

透水砖规程

1 总则透水砖路面(地面)能减轻雨水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压力,减少城市绿化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气候。

为适应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透水砖市场的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所配套的路面、景观广场以及市政路面人行道、步行街(无公交通行)、小型停车场、休闲广场、公园休闲道等透水砖路面(地面)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 透水砖不宜在下列场所中应用:1 车辆重量超过小车的路面或停车场;2 车速大于20km/h的路面。

1.0.4 透水砖产品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建材行业标准《透水砖》JC/T945-2005及《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的要求。

1.0.5 透水砖路面(地面)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透水砖Water permeable brick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经成型等工艺处理后制成,具有较大水渗透性能的铺地砖。

2.0.2 烧结透水砖Fired water permeable brick原材料成型后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水砖。

2.0.3 免烧透水砖Unfired water permeable brick原材料成型后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透水砖。

2.0.4 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表示透水砖水渗透能力的指标。

2.0.5 砂找平(结合)层Sand troweling(combined)course在路面基层与透水砖面层之间,能吸收和缓冲路面冲击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层,并能在路面基层与透水砖面层之间施工中起调整高低和结合作用的构造层。

2.0.6 垫层Under layer在建筑地基上设置承受并传递上部荷载的构造层2.0.7 刮板法Darby method用固定架、导杆、刮板组成的用来摊铺垫砂层的施工方法。

2.0.8 切断块Cut-off brick用切割机切割透水砖所得到符合一定形状的砖块。

3 一般规定透水砖路面(地面)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3.0.2 施工单位应按经审核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

3.0.3 透水砖路面(地面)工程应由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3.0.4 进场的透水砖路面(地面)材料及产品应进行现场验收。

3.0.5 施工时,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0.6 透水砖路面(地面)地基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有关规定执行。

3.0.7 透水砖路面(地面)结构应由面层和基层组成,其面层在边缘应有约束。

3.0.8 透水砖路面面层中两块相邻透水砖之间的接缝宽度应为(4±2)mm;砂垫层厚度应为(30±5)mm。

3.0.9 基层根据采用材料不同可分为砂基层、手摆石基层、级配砂砾基层、无砂混凝土基层、水泥稳定基层等。

4 透水砖质量要求透水砖分类、规格、等级4.1.1 根据透水砖生产工艺不同,透水砖分为烧结透水砖和免烧透水砖两大类。

4.1.2 透水砖规格尺寸应符合表规定或根据合同要求确定。

4.1.3 透水砖按照抗压强度的不同,分为Cc30、Cc35、Cc40、Cc50、Cc60六个等级。

技术要求4.2.1 透水砖产品外观质量应符合表规定。

表4.2.1 透水砖产品外观质量4.2.2透水砖产品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2规定。

表4.2.2 透水砖产品尺寸允许偏差4.2.3 透水砖产品抗压强度和抗折破坏荷载应符合表规定。

当产品的边长/厚度≥5时, 抗折破坏荷载不小于6kN。

表4.2.3 透水砖产品抗压强度要求4.2.4 透水砖产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规定。

4.2.5 用于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透水砖,其规格、面层尚应满足《触感引路面面砖》NY/T670的相关规定。

4.2.6 透水砖产品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使用说明书以及包装与运输及贮存等按国家行业标准《透水砖》JC/T945的相关规定执行。

5 现场材料质量要求面层材料质量要求现场透水砖质量要求:1 透水砖质量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外,每批透水砖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2mm;2 透水砖顶面四周应有5×45°的倒角。

3 透水砖表面应有一定粗糙度;4 透水砖的彩色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mm,且宜采用耐候性好、不易退色的颜料。

5.1.2 透水砖接缝用砂质量要求:1 通过筛孔的累计余量不应大于5%;2 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表5.1.2-2的规定;表5.1.2-2 接缝用砂级配3 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应小于1%;4 含水率宜小于3%。

5.1.3 找平(结合)层用砂质量要求:1 找平(结合)层用砂宜采用中粗砂。

2 找平(结合)层用砂级配应符合表5.1.3-2的规定。

表5.1.3-2 找平(结合)层用砂级配3 通过5mm筛孔的累计余量不应大于5%。

4 含泥量应小于5%;泥块含量应小于2%。

5 含水率宜小于3%。

基层材料质量要求5.2.1 砂垫层用砂和手摆石灌砂材料质量参照本规程第条第2款规定执行。

5.2.2 手摆石所采用的拳石、碎石,其抗压强度不低于3级的石灰岩、花岗岩等,拳石尺寸为150~200mm,碎石为10~20mm或20~40mm,且规格均匀、无杂质。

5.2.3 采用的砂砾石含泥量不应大于3%。

且宜采用人工级配,筛去小于的土颗粒。

5.2.4 无砂混凝土材料质量要求:1 无砂混凝土骨料(石) 分别采用5mm~10mm、10mm~20mm 的单一粒径的碎石,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

石子粒径5mm以下颗粒含量体积不应大于35%,含泥量不应大于砂砾(小于5mm)质量的5%。

2 无砂混凝土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性能指标见表5.2.4-2。

表5.2.4-2 水泥主要性能指标3 骨料界面粉体粘结剂主要由水泥、矿物掺合料及外加剂组成,是否添加骨料界面粉体粘结剂由试验结果来确定。

5.2.5 水泥稳定材料质量要求:1 水泥稳定层采用的碎石应洁净、坚硬、菱角、级配连续。

石子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石子针、片状(≥1:3)颗粒含量小于20%。

水泥稳定集料中石料的磨耗值不超过35%,石料的压碎值不超过30%。

2 水泥稳定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应符合表5.3.5-2规定,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mm。

3 水泥稳定层的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低标号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禁止采用快硬、早强和变质水泥。

土工布质量要求土工布应根据反滤、排水、防渗、增强、隔离功能选用。

5.3.2 其质量要求应符合表规定:表5.3.1 土工布质量要求6 设计要求竖向设计透水砖路面(地面)用于城镇路面人行道等,其竖向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的相关规定。

6.1.2 透水砖路面用于小区步道、小区路面、公园休闲道、景观广场等,其竖向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及《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相关规定。

6. 2 面层设计6.2.1 透水砖路面(地面)面层的颜色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6.2.2 透水砖路面(地面)面层强度、最小厚度、块形及铺装形式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来确定,透水砖的强度、最小厚度、块形及铺装形式应符合表规定。

2 休闲广场、步行街(无公交通行)、大型景观广场等可按人行道(无停车)情况进行设计;3 公园休闲道、景观广场等可按小区步行道情况进行设计。

6.2.3 透水砖路面(地面)面层的透水率应根据使用场所、汇水面积,并结合当地降雨量、路面(地面)坡度情况来确定,透水砖的透水率,透水砖的汇水面积、透水率应符合表规定。

表 6.2.3 透水砖的汇水面积、透水率6. 3 无障碍设计透水砖路面(地面)面层的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CJ122的有关规定。

6. 4 基层设计透水砖路面(地面)用于小区步行道[包括:公园休闲道、景观广场等]基层设计要求:1 中粗砂垫层或手摆石灌砂,压实度≥93%;2 级配砂砾基层、垫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80Mpa,压实度≥93%。

6.4.2 透水砖路面(地面)用于市政路面人行道[包括:休闲广场、步行街(无公交通行)、大型景观广场等]基层设计要求:1 无砂混凝土应符合基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300Mpa,压实度≥93%;2 级配砂砾底基层、垫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80Mpa,压实度≥93%。

6.4.3 透水砖路面(地面)用于人行道(有停车)[包括:小型停车场、人行道(有停车)、大型休闲广场等]基层设计要求:1 水泥稳定层类应符合基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300Mpa,压实度≥95%;2 无砂混凝土应符合基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500Mpa,压实度≥95%。

6. 5 土基设计6.5.1 透水砖路面(地面) 地基土应满足基土抗压弹性模量E0≥30MPa,不满足此要求者,应按相关规范另行设计。

6. 6 基层渗水、蓄水设计透水砖路面(地面) 基层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设计时还应考虑基层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

6.6.2 为提高基层的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基层宜采取下列设计:1 中粗砂垫层或手摆石灌砂基层宜加厚或设置渗水沟,沟中填级配砾石;2 无砂混凝土或级配砂砾基层宜设置渗水井,挖Φ1500间距30m,井中填级配砾石;3 水泥稳定层类基层按梅花形设置Φ75 PVC-U塑料管,间距的透水管,管内填无砂混凝土;4 在基层下设置连通孔(与地下透水层连通),钻Φ300间距30m连通孔,孔内填级配砾石。

6.6.3 透水砖路面(地面) 基层与砂找平(结合)层间或在渗水沟、渗水井、透水孔或连通孔上部应设置一道土工布。

7 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场状况应进行调查,根据施工要求及调查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 施工地段应设置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与绕行路线的标志;3 制定相应施工安全措施。

7.1.2 材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设计要求对所用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2 透水砖应按批量、块形、厚度、透水率、颜色、抗压强度等分别码放;3 找平层用砂、接缝用砂、水泥及碎砾石及土工布等原材料应分别堆放,并应采取防止雨淋的措施。

基层施工中粗砂垫层施工要求:1 中粗砂垫层每层虚厚度不应超过150mm,摊铺虚厚度按设计厚度乘压实系数计算,压实系数为~。

2 中粗砂垫层铺摊长度宜控制在30m~50m开始灌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