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深加工行业分析云南省

有色金属深加工行业分析云南省

有色金属深加工行业分析云南省一、云南有色金属现状分析 (2)二、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现状 (5)1、云南省整体技术水平 (5)2、云南省内集团公司技术水平 (5)3、云南有色金属科研现状 (7)三、铜、铝、锌、锡、有色金属分析 (8)1、铜产业 (8)(1)我国铜材加工产业进展的现状 (8)(2)云南铜业代表企业 (9)(3)云南铜业市场分析 (10)(4)云南铜业进展存在的问题 (12)(5)云南铜业进展方向 (13)2、铝产业 (15)(1)我国铝业进展现状 (15)(2)云南铝业代表企业 (17)(3)云南铝业市场分析 (18)(4)云南铝产业存在问题 (20)(5)进展方向 (20)3、锌产业 (22)(1)我国锌的进展状况 (22)(2)我国锌进展存在的问题 (24)(3)云南代表企业 (26)(4)云南锌业市场分析 (26)(5)进展方向 (27)4、锡产业 (27)(1)云南锡业代表企业 (28)(2)云锡集团在我国锡产业中的地位 (29)(3)进展方向 (30)一、云南有色金属现状分析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

我省有色金属矿产具有储量大、矿种全的特点,已发觉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

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储量居前3位,锑保有金属储量居第4位,铝土矿保有矿石储量居第7位,钨保有矿物储量居第8位,共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锡矿:云南是全国最大的锡业生产基地,保有金属储量125.24万吨,居全国第1位。

产地65处,集中分布在个旧、文山和保山地区,资源远景556万吨。

近几年,在6个地、州的19个县发觉锡矿床(点)60多处。

滇西已探明大中型矿8个,可望建成新的锡业基地。

铅锌矿:是云南的又一优势矿产,保有金属储量铅531. 94万吨、钵1899.49万吨,富矿约占1/5,均居全国第1位。

产地118处,要紧分布在滇西、滇南地区,资源远景4445万吨。

在探明矿床中,伴生镉、铊的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

兰坪金顶铅锌矿储量1547.6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床之一,矿体集中、露采条件好、富矿比例大。

铜矿:云南铜矿点多面广,几乎遍及全省。

保有金属储量695.05万吨,富矿占46.1 %,居全国第3位。

产地156处,要紧分布在滇中地区,资源远景2154万吨。

现已建成东川、易门、牟定、大姚等4个大中型铜矿生产基地。

新平大红山铜矿,探明储量155.64 万吨(其中富矿45万吨)。

锑矿:云南锑矿品位高、组份单一、选冶工艺简单、开采条件好。

保有金属储量27.09万吨,居全国第4位。

产地11处,要紧分布在滇东南、滇西地区。

资源远景201万吨。

钨矿:云南钨矿矿石类型简单,以白钨矿为主,保有矿物储量17.93万吨,居全国第8位。

产地14处,要紧分布在滇南、滇西地区,除麻栗坡、中甸钨矿已开采外,多数属伴生矿,矿石品位低、利用较困难。

镍矿:保有金属储量69.58万吨,居全国第3位。

产地16处,要紧分布在滇南地区。

因76%的储量为硅酸镍,选冶技术尚未过关,暂难利用。

铝土矿:保有矿石储量3200万吨,居全国第7位。

产地21处,集中分布在昆明、文山地区,资源远景7300万吨。

近几年,全省累计投入勘探资金18.6亿元,新发觉德钦羊拉铜矿、香格里拉普朗铜矿、东川播卡金矿、兰坪白秧坪银矿、金平长安金矿、思茅大平掌铜多金属矿等一批大型矿产地,新增探明资源储量铜175万吨、铅98万吨、锌187万吨、煤炭18亿吨、铁矿石5890万吨、金140吨、银2677吨、磷矿1.93亿吨、铝土矿1144万吨,还在“三江”等地区新发觉一批矿产地。

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的进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较长时期内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为国民经济的进展提供了大量急需的锡、铜、铅、锌等有色金属。

199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有色金属产业作为重点培养的支柱产业之一,依靠云南有色金属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鼓舞有色金属企业采纳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并重点支持和培养大集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006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7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0.8%,居全国第2位。

其中,锡产量居全国第1位,铜产量全国第3位,锌第2位,铅第4位。

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达到192亿元、883亿元、131亿元和9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5.5%、26.9%、14.1%和31%。

有色金属矿产加工业历来是云南经济进展的重点,通过建国后50多年的进展,目前,云南差不多建成了五大有色金属基地,分别是:1)滇东北的锌、铅、锗基地,2)滇西北的铅锌基地,3)滇南的个旧锡业基地,4)滇中的铜业基地,5)昆明的铝业基地。

在矿产资源整合中,云南省针对不同矿产开发觉状,摸索出了“个旧模式”“迪庆模式”“兰坪模式”三种模式,对锡、铜、铅、锌等 6 种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整合,使矿区资产得到了优化配置。

个旧模式是锡资源整合中的国有资产整体划转方式,迪庆模式是铜资源整合中的托付加工方式,兰坪模式是铅锌资源整合中的赎买退出、引进战略投资者方式。

实施整合后,云南省要紧铜、锡、铅锌资源分别集中到云铜、云锡、云南冶金等骨干企业,为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大集团奠定了基础。

2006年,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7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0.8%,居全国第2位。

其中,锡产量居全国第1位,铜产量全国第3位,锌第2位,铅第4位。

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达到192亿元、883亿元、131亿元和9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5.5%、26.9%、14.1%和31%。

二、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技术现状1、云南省整体技术水平有色金属工业是我云南重点进展的支柱产业,通过50多年的建设,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技术水平坦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采矿技术方面,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突破,并已初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有色金属矿年采矿量达1164.8万吨,整体的采矿技术水平处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水平,一些重点矿山采矿技术工艺和装备方面部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冶炼加工技术方面,大型骨干企业冶炼整体水平已实现高新技术化,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锌、铜、锡等有色金属冶炼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锡冶炼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经济指标重新跃上了国内先进的行列,部分指标居领先地位,如铝电解单位电耗、粗铜工艺能耗等,顶吹沉没熔炼炉炉寿目前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有色地勘单位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同攻关,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取得了地质找矿工作的明显进展和突破。

我省整体的采矿技术水平处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水平,部分采矿技术工艺和装备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云南省内集团公司技术水平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和云南铜业集团公司等三大有色金属骨干集团都相继采纳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实现传统有色金属工业的现代化。

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完成对186KA预焙阳极电解槽和300KA系列预焙阳极电解槽的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在国内首家全部剔除自焙阳极电解槽,形成电解铝30万t/a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引进艾萨炼铅技术的氧化段与自有的富铅渣还原熔炼技术组合开发了ISA—YMG炼铅工艺,集中改造所属企业的烧结焙烧生产线;在新建的l0万t/a电锌系统中采纳自主研究开发的深度净化-长周期电积技术,并引进机械剥锌生产线。

全面提高铅电解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机械化程度;同时采纳自主研究开发的“高铁锌精矿自催化高温加压浸出技术”建设3万t/a高铁锌精矿加压浸出-电积系统。

云南铜业股份公司引进了先进艾萨炼铜工艺技术与装备并进行二次创新,建成投产并制造了能耗等六项艾萨炉世界之最,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世界同类企业领先水平,此外,还实现了对富氧顶吹炼铜技术的完善和重大技术跨过;云南锡业公司引进了澳斯麦特炼锡炉技术工艺与装备,保持了世界炼锡领先水平;锌冶炼方面,我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兰坪铅锌矿、会泽铅锌矿等技改项目将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打算,省冶金集团公司6万t粗铅项目也将列入国家重点技改打算,正在建设的云南冶金集团曲靖有色基地,拟建一套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湿法10万t/a节能、环保炼锌系统,都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云南驰宏锌锗公司将自主研发的“富铅渣鼓风炉熔炼技术”与引进的技术装备有机整合,在世界上首次将艾萨炉应用于铅冶炼,形成了新的“ISA—CYMG铅熔炼技术”,该技术预备出口哈萨克斯坦国。

目前,我省的铜、铝、锡、锌冶炼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云南有色金属科研现状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云南有色金属矿业开发历史悠久,拥有一支包括多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配套齐全,包括科研、生产、设计、建设、教学等各方面的科技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为云南有色金属工业的进展作出了庞大的奉献。

据骨干企业的统计,共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5000多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5000多人。

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是云南有色金属工业进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云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及生产企业,拥有专业配套齐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条件,加上各企业的人才培养鼓舞政策,为云南有色金属特色产业链的建设进展提供了较有利的人才基础。

以骨干大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许多企业及院校都较早地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因此在选矿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人材,积存了许多体会,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总体水平在全国是居于先进水平。

三、铜、铝、锌、锡、有色金属分析1、铜产业(1)我国铜材加工产业进展的现状中国铜矿资源以硫化矿为主,铜的资源要紧分布在5个地区。

其中,长江中下游(鄂、赣、皖)占33.7%;西藏占15%;川、滇地区占12%;甘肃占6.5%;晋南占5.2%。

其余的27.6%,分别在新、青、蒙、苏、豫、粤、浙等省区及东北三省。

中国铜资源的现状是储量大、品位高的矿床少,有少量高品位矿区又在青藏地区、交通不便的高寒地带。

中国国有铜矿山大部分差不多上50年代探矿,60年代生产,经20-30多年的开采,显现资源枯竭,铜矿石品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加上原材料涨价,营业外支出增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

我国铜矿品位低、大型铜矿少,可供利用的资源严峻不足,难以满足铜工业进展需要。

我国是个铜资源短缺的国家,精炼铜的原料自率只有40%,每年均需进口大量的铜精矿。

铜的进口构成中原料进口占的比重较大,电解铜的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半成品(铜杆、铜管等)的进口增长幅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