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育才高级中学张科锋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为了更好的阐述本课我分了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一)、《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将前面传统美术进行一段了解和分析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国学国粹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讲解与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现代艺术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由于内容和篇幅过多,四十分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若把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讲解难以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能力。
所以我将教学设计重新整理整合。
分作两个课时进行讲解,本课是以中国美术为主题。
以便更好的更系统的讲授与探究学习。
主要内容为两点:1、介绍传统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新的面貌,以及造成这些面貌的成因。
2、中国画在新时代形成了新的面貌,以及在这些变化中中国画永恒不变“笔墨”灵魂。
我个人觉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搬过来,不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阳春白雪”式教学难以达到效果。
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
将知识生活化通俗化。
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授和体验。
使学生在传统与创新上有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生活的变化引申到现代美术。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对中国画精髓“笔墨”的通俗讲解使学生从表及里。
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2、情感与德育目标:通过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现代作品附有新面貌的分析。
使他们更加的尊重多元文化。
增强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识。
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现代化社会文化下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
作品在那些方面有了新的面貌。
(五)、教学难点:中国画在创新的同时,他的不变的艺术灵魂“笔墨”讲解。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体验,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探究学习。
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现代美术的共同特征与成因,并对传统“笔墨”深入浅出的演示和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在我看来有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增加了学案内容。
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以探究分析为主,在教具学具充足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和体验实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发现。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实物激趣法:导课阶段我用“筷子”阐述了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
因为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非常常见。
以生活的经验作为突破
口学生更易于接受和融入情境。
(二)、学案分析法:教师将所扩展的知识做成学案,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释问题。
更具有一定的带动性。
这种方式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地总结血案经验。
更好的为学生自学服务。
(三)、创设情境法:通过所学的知识,将学生带入“虚拟“的情境中参与活动。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也可以说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考验学生知识接受力。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
通过一个鉴宝活动学生融入情境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打油诗小结法: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只要细心有效地挖掘总会找到一点适合自己路子文化理念和信息。
去掉一些“阳春白雪”的知识点,将一些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和谚语加以小节。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又提高了收视率,教师学生共同融入氛围气氛和谐。
又增加了文化意味。
三、说学法
一堂课好的课在备课阶段要认真备好学生的学情和班情。
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从导课开始到本堂课结束他应该是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观察作品与分析问题、体验技法与探究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一)、观察体验法:美术的特性决定着教学的学法,他必须通过观察视觉的图像进行分析归纳的。
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为直观更为生动。
中国传统的“笔墨”若用专业抽象的概念去分析,对于我们普通的高中生太过于“遥远”。
所以通过简化生活化的理解和体验尝试更使学生增加了认识同时又不缺乏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自主探究法:课堂学习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快乐的,在学生的发展空间上必须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
这样更利于他们知识与审美的成长。
知识的深度挖掘更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也会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金量。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注重教材内容的同时。
更要深度“勘探挖掘”才能达到知识与文化的升华。
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的学法才是一堂有质量课的根本。
教师的路子铺的好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才能挖到宝藏。
本堂课通过现代作品与传统的共性探究出了从传统到现代永恒不变的“笔墨”灵魂。
从而进行了深层次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简)
(一)、第一环节
导课:一双筷子引发的思考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这一活动,引入传统与现代。
使学生明确本课主题。
通过生活的感知进入学习氛围。
传统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
并附有了新的内容。
(二)、第二环节
进入新课:(实物激趣)
步骤一:身边的变化:展示图片,从建国以来,不同的年代人的审美和精神面貌总有不同的体现。
步骤二:小结:打油诗小结。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不同的年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分析造成这些不同感觉的原因。
生活导入艺术,打油诗小节引起下文
(三)、第三环节(探究学习)
探索新知
步骤一:展示、现代作品《阿Q像》《齐白石肖像》《素描头像》让学生分析三者其间的内在联系。
步骤二:展示两幅山水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富春山居图》(局部)比较
步骤三:《樱花小鸟》与《漓江烟岚图》通过教师的提示找出两者共同的内容。
总结归纳。
引起下文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比较和联系,现代中国画受西方或时代精神焕发出了新的面貌。
造型上接受了西方的素描造型丰富了现代国画的内容。
通过作品的比较出中国画共性特点。
即“笔墨”引起深一步的探究。
(四)、第四环节(自主学习、体验学习)
知识深化:
步骤一:“笔”与“墨”的解释与示范。
通过赵孟頫的书画同法论让学生理解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步骤二:示范笔在绘画中的掌握,让学生体验墨的自然变化
教学预想目标:通过对“笔墨”的讲解与示范。
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更关注了理得认识。
提高了个人人文素养。
从另一个层面上提高了文化层次。
(五)第五环节(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检验成果小结
步骤一:设置情境,检验传统精髓“笔墨”齐白石真品赝品辨别活动。
步骤二:教师以“懒”得方式开展活动。
让学生得出结论。
步骤三:押韵的打油诗再次进行总结(诗文略)
教学预想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对美术作品鉴别。
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通过富有押韵的诗句概括本课。
是我的一个尝试。
以便让学生有所了解。
有所认识、加深印象。
五、说教学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附板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一、生活————————变化
时代与外来文化
二、艺术——————————新面貌(中国画)
三、笔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