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学习难点】
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过(1,3)和(3,1)两点,且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
解:设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k≠0),把(3,1),(1,3)代入,得⎩⎪⎨⎪⎧3k +b =1,k +b =3.解得⎩
⎪⎨⎪⎧k =-1,
b =4.∴直
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4.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分段函数问题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 133“动脑筋”,完成下列问题:
(1)“动脑筋”中第(1)问的解决你觉得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函数的图象由两段组成,不同的函数图象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也不同.
(2)若将第(3)问中改为“小王家4月份缴纳电费194元,求小王家4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你还会求吗?
【合作探究】
李明骑自行车去上学途中,经过先上坡后下坡的一条路段,在这段路上所走的路程s(m )与时间t(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求李明上坡时所走的路程s 1(m )与时间t(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下坡时所走的路程s 2(m )与时间t(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李明放学后按原路返回,且往返过程中,上坡的速度相同,下坡的速度也相同,问李明返回时走这段路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解:(1)设s 1=k 1t (0≤t≤6),∵图象经过点(6,900),∴900=6k 1,解得k 1=150,∴s 1=150t(0≤t≤6),设s 2
=k 2t +b(6<t≤10).∵图象经过点(6,900),(10,2100),∴⎩⎪⎨⎪⎧6k 2+b =900,10k 2+b =2100,解得⎩⎪⎨⎪⎧k 2=300,
b =-900.
∴s 2=300t -
900(6<t≤10);(2)李明返回时所用时间为:(2100-900)÷(900÷6)+900÷[(2100-90)÷(10-6)]=8+3=11.答:李明返回时所用时间为11min .
归纳:求某种客观现象的函数的过程,实际上是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 知识模块二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相交直线问题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134例1,完成下列内容:
(1)在画函数图象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注意标明函数表达式等问题.(2)例1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代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两人在该点相遇的时间及所走的路程.
【合作探究】
1.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km,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北京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D)
A.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km/h
B.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
C.妈妈在距离家12km处追上小亮
D.9:30妈妈追上小亮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h,进而得到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对应函数图象,得到妈妈到姥姥家所用的时间;根据交点的坐标确定妈妈追上小亮所用时间,即可解答.2.某学校的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其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关系如下表:
x(页)1002004001000…
y(元)4080160400…
(1)若y与x
(2)现在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每月付给200元的承包费,则可按每页0.15元收费,求乙复印社每月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函数关系.
(3)在给出的坐标系内画出(1)、(2)中的函数图象,并回答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元左右应该选择哪个复印社?
解:(1)y=0.4x(x≥0);(2)y=0.15x+200(x≥0);
(3)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左右时,应该选乙复印社更合算.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小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解疑.
2.各小组由小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分段函数问题
知识模块二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相交直线问题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