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校园智慧能源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智慧能源建设方案

大学校区智慧能源建设方案目录1 前言 (3)1.1项目背景 (3)1.2项目意义 (3)1.3立项依据 (5)1.4编制依据 (5)2 项目概况 (7)2.1建设原则 (7)2.2总体目标 (8)2.3存在的问题 (8)2.4建设思路 (12)3 现状分析 (15)4 智慧能源技术方案 (16)4.1总体方案设计 (17)4.2智慧能源层级结构 (18)4.3智慧能源综合信息监控系统 (20)4.3.1 硬件架构 (21)4.3.2 软件架构 (24)4.3.3 应用功能 (26)4.3.4 关键技术简介 (43)4.4智慧能源通信网络 (45)4.5智慧能源应用系统 (46)5 智慧能源建设方案 (48)5.1分布式电源建设 (48)5.1.1 概述 (48)5.1.2 建设情况 (49)5.1.3 建设思路 (50)5.1.4 建设方案 (51)5.2校园配电自动化建设 (53)5.2.1 概述 (53)5.2.2 建设目标 (54)5.2.3 建设思路 (54)5.2.4 建设方案 (55)5.3用电信息采集建设 (59)5.3.1 概述 (59)5.3.2 建设目标 (59)5.3.3 建设思路 (60)5.3.4 建设方案 (61)5.4智能教室、宿舍、办公室建设 (63)5.4.1 概述 (63)5.4.2 建设目标 (64)5.4.3 建设思路 (66)5.4.4 建设方案 (67)5.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70)5.5.1 概述 (70)5.5.2 建设目标 (70)5.5.3 建设思路 (71)5.5.4 建设方案 (71)5.6智能楼宇建设 (75)5.6.1 概述 (75)5.6.2 建设目标 (75)5.6.3 建设思路 (76)5.6.4 建设方案 (77)5.7配电系统节电器应用示范 (91)5.7.1 概述 (91)5.7.2 建设目标 (92)5.7.3 建设思路 (92)5.7.4 建设方案 (93)5.8智慧能源综合信息监控系统建设 (94)5.8.1 概述 (94)5.8.2 编制依据 (94)5.8.3 建设目标 (96)5.8.4 建设思路 (96)5.8.5 建设方案 (97)5.8.6 技术指标 (98)5.9综合可视化展厅建设 (103)5.9.1 概述 (103)5.9.2 建设目标 (103)5.9.3 建设思路 (104)5.9.4 建设方案 (106)5.10信息通信网建设 (112)5.10.1 概述 (113)5.10.2 建设目标 (113)5.10.3 建设思路 (114)5.10.4 建设方案 (115)6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22)1前言1.1项目背景##大学##校区是##大学的校区之一,位于上海市##区东川路800号,校区毗邻华东师范大学##校区,占地面积约309.25公顷(4638.75亩)。

##校区有学生宿舍94栋,总计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合计住宿的本科生、研究生2万多人。

校区内有医院、邮局、银行、影院、学生活动中心、各类体育场所等设施,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

1.2项目意义智能电网作为高校管理智能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智慧能源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基础和前提,也是智慧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智能电网还可以从提供增值服务、推动节能减排和带动相关科技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智慧校园的发展。

通过##大学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努力将##大学##校区打造成具有高可靠性、国际一流、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现代校园智能电网。

建设##大学##校区智慧能源的意义如下:能源智慧化提升校园吸引力智慧能源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园内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能源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可以改善校园生活环境,显著提升学生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校园内的师生服务,通过智慧的路灯、电力、热水、空调、电动汽车等能源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科研、生活、创新环境,消除师生的后顾之忧,并适时的为师生发展提供各种支持。

通过智慧能源的建设,把校园管理机构、校园师生、校园商户等校园内各方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为校园打造一个整体的优质品牌,可以显著提升校园对优质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能源智慧化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能源建设来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人员负担等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改造提升传统电力运维方式,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后勤管理结构,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校园,使许多高校后勤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化是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级阶段,而且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智慧能源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能源智慧化助力校园科研发展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是由##大学牵头,上海市科委立项的关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专业平台,致力于推动上海市能源互联网发展。

能源互联网是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产业,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需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管理、研究、生活的各个方面,围绕“管理”、“引导”和“服务”三大工作核心,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及生产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项目真实,数据实时、有效。

扩大交大在全国高校绿色智慧能源建设中的影响力。

1.3立项依据《上海市智慧校园设计概念纲要》《上海市智慧校园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4编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2008]530号《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建科综函[2008]58号《关于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42号《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DL/T 698-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DL/T 614-2007)《1级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GB/T17215-2002)《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 13702-1992)《软件项目术语》(GB/T 11457-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GB/T 8566-1995)《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SJ/T 11234-200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G/T 11235-2001)《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B50198-94 GA/T75-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气装臵安装项目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臵安装项目接地装臵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配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功能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2项目概况2.1建设原则●结合校区实际,引领技术发展紧密结合##校区智能电网实际需求,做到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部分应用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的领域力争超前研究、率先试点并推广应用。

●区别传统电网,提供经验借鉴在##校区智能电网的具体建设方案规划和实施中注意体现“新的理念,新的规划,新的做法”,贯彻“能复制、能推广、有特色”的思想,为校园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成功经验。

●注重智能技术,过程循序渐进在建设内容上注重合理处理好智能化技术在##大学##校区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处理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的协调关系,做到循序渐进,分布实施。

●总体规划、一体设计、分步实施、考虑扩展原则系统采用一体化平台建设,统一建模,模块化设计,尽量避免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确保公用事业监管平台的建设能不断扩容、升级和接入。

同时必须确保系统涉及的各子模块能平滑升级、按需扩容、全面接入,尽量降低各管理子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加大各子模块之间的隔离度,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资源整合、服务为先、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原则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和规划建设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充分利用,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有限的资源整合原有管理系统,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同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制定并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2.2总体目标##大学##校区智能电网建设,在智慧能源中建设统一呈现、数据中心、基础能力组件、管理功能等,实现智慧能源应用集成、数据交换、统一数据以及统一网络的功能。

智慧能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直接为智慧能源管理方服务,进一步提升校园内部能源的管理能力,增强智慧能源在推动师生创新上的服务能力,体现创新、安全、可靠、经济、节能和集中展示目标;二是间接为校园内的师生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师生提供优良学习、科研、生活环境,并为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支撑,实现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安全、互动、干净”的智慧能源。

最终实现智慧能源和师生共赢的局面。

2.3存在的问题智慧能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充分降低能源管理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校园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校园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校园提升产业效能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多年的校园发展中,信息化建设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信息化水平与校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与校园的发展要求与定位也不相适应。

其中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校的配电系统设备设施主要有:10KV高压进线,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负荷(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和特殊设备设施)﹑应急系统(发电机和UPS)﹑其他辅助保护系统(防雷接地等)。

运行多年以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用电扩容学校正所处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加速期,教育事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三五”开局年开始,大型科研﹑试验和宿舍类建筑拔地而起,目前已确定新增的电力需求容量包括:理科大楼﹑转化医学大楼和密西根大楼,需增加10100KV A的供电容量,未来三年还将增加文博大楼﹑九期学生公寓等,二周边的变电站已达到饱和状态,已无法提供多余的电力专线给新建大楼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