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政府工作报告篇一:政府工作报告区十三届人大(七)五次会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2月23日在武汉市汉阳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涂山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前行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克难奋进,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5亿元,增长3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8亿元,增长17%;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3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0.22亿元,分别增长16.8%和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
全区人民在?再造新汉阳、实现新跨越?的征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优化生产经营环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区领导与企业对话制度,开通企业便利?直通车?,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主办?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园区行?活动,组织银企对接会7次,帮助中小企业贷款融资15.77亿元。
加大本地名优产品扶持力度,举办企业产品供需对接会3场,达成供需协议1.55亿元。
扶持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工业企业?小进规?、商贸企业?小进限?分别净增31户和70户,总数分别达到167户和174户;百威、健民、金牛、苏泊尔、亚太等企业产值大幅增长,100户重点纳税企业中81户税收实现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1亿元,同比增长17%。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海天数码港、汉商国际等项目用地正抓紧报批,九州通大厦、民生医药配送中心等项目征地拆迁积极推进。
全力推动项目开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主场馆全面开工,百威啤酒公司100万吨扩产项目顺利启动,苏泊尔二期、福达坊食用油基地等41个新项目开工建设。
竭力促成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武汉摩尔城、顶琇广场、欧亚达家居广场、达诚医药物流、金牛管业、四新铜业、耐帆科技等24个项目完工。
加强项目引进和储备,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大财团纷纷来区洽谈,投资85亿元的奥特莱斯华中旗舰中心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月湖宝龙休闲中心、投资20亿元的汉阳万达广场、投资30亿元的江堤村综合改造等重大项目相继签约。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实际到位内资24.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8%和39.09%。
提升四大主导产业,经济支撑日益巩固。
加快都市工业集聚发展,黄金口都市工业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元,税收8.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市级都市工业园中位居前列。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创业中心搬迁完成,新增孵化企业21家;黄金口科技孵化综合大楼装修完工,西屋电子等3家企业落户,预计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5.86亿元,增长25.16%。
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闽东家乐福、汉桥中百仓储、红光武商量贩店、欧亚达家居广场、大洋百货等卖场相继开业,汉商银座项目进展顺利,广州百货签约入驻武汉摩尔城。
汉阳经济开发区产业特色更加明晰,商贸、汽车、医药板块销售分别达到18亿元、45.67亿元和57.44亿元,综合实力继续增强,被评为?省级开发区立功单位?。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世茂锦绣长江、华润中央公园、水墨清华等一批中高档楼盘加快建设,全年房地产开工91.08万平方米,竣工104.26万平方米。
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成功举办武汉知音花灯节、月湖国庆焰火晚会和武汉知音歌会。
加速旅游项目建设,琴台音乐厅建成迎宾,?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晴川阁改造工程相继开工,中华奇石馆扩建完成。
全年接待游客657万人次,直接收入 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2.5%。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主动服务武汉新区建设,拦江大道、四新大道及四新南路、四新北路工程进展顺利,滨江大道开工建设,鹦鹉洲长江大桥、地铁3号线一期年内开工。
全力争取市级城建项目,什湖大道、龙阳湖北路、归元寺南路等6条道路列入市级城建计划。
探索投融资平台建设,全年融资2.9亿元,推进了芳草路、龙阳湖东路等对区域发展带动性强的道路建设;完成了月湖大道、惠民路、龙江路、十里侧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改造背街小巷6.09万平方米。
加强水务设施建设,莲花湖泵站改建工程和墨水湖污水泵站建设工程完工,黄金口污水处理厂、杨泗港雨水泵站及收集系统开工建设,崔子湾、陶家岭泵站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部分地区排污和渍水问题得到缓解。
不断完善公用设施,黄金口11万伏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
全面推进?两大改造?,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区签订拆迁协议320万平方米,实际拆除289万平方米。
二环线内铁桥、江堤、向阳、汉城等4个村基本实现整村拆迁,江堤、陶家岭2个村实现土地挂牌,铁桥新家园、龙阳新村、潮江村太子湖畔、江欣苑二三期、新新观澜御苑等还建小区建设全面推进,铁桥建国大酒店、红光商厦等产业项目陆续启动。
积极推进旧城改造,着力开展土地储备试点,五里墩片储备项目完成拆迁1509户,占居民拆迁总量的86.8%;世茂锦绣长江二期建设顺利,三期开发即将启动;洗马长街、月湖五期、汉钢北片拆迁继续推进;和睦巷片、塑机片危改项目获市政府批准。
全年完成重点工程、旧城改造及道路拆迁87.18万平方米。
加快建设?两型城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继续加强园林绿化,全年植树5.25万株,新增绿地8.5万平方米,建设道路绿化小景和游园6处,墨水湖、琴台路两处小森林建设顺利,汉阳长江江滩二期拆迁正积极推进,10个社区1.4万平方米绿化提档升级完成。
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武烟集团、苏泊尔、棒材厂、健民药业等7家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相继完成,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降低5%。
加强污染防治与监管,完成锅炉改燃26台,关停搬迁排污企业2家,?五小?企业整治成效明显,化学需氧量减排4%,二氧化硫减排4.7%。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六湖连通工程继续推进,墨水湖截污工程完工,龙阳湖截污工程启动;月湖水治理得到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代表充分肯定。
积极开展?两型?创建活动,两型家庭、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创建蓬勃开展;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节能灯9.14万只,新建绿色出行站点105个,投放绿色环保公用自行车2500辆。
加大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市容面貌较大改观。
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对重点主次干道、连通道口及社区背街小巷实施全方位控管,鹦鹉街、洲头街、江堤街等在全市?双创?同类街道中名列前茅。
推行路段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完善清扫保洁质量监篇二:20XX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5日唐良智)20XX年01月31日15:15来源:政府网站[[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点击查阅更多20XX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作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5日在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唐良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第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与全市人民一道,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武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
预计经济总量跨越7000亿元、8000亿元两个台阶。
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稳中有进。
——工业倍增势头强劲。
预计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工业投资1700亿元,增长41.7%。
能源环保、食品烟草成为新的千亿产业,千亿产业达到5个。
——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积极构建水陆空国际大通道。
新辟武汉至巴黎等9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累计20条,成为中部地区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专列开通,江海直达班轮稳定运行,阳逻港成为全国唯一试行内河启运港退税政策港口。
“双谷双城”合作全面推进。
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7家,累计101家。
——武汉迈入“地铁时代”。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建成试运营,全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在汉诞生,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适。
——“城管革命”成效明显。
推进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环境创新。
环境卫生、绿化水平、城市立面形象明显提升,交通秩序、经营秩序明显改善,渣土污染、违法建筑得到有效治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增长15%以上。
一年来,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内增实力、外树形象,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制定实施稳增长政策措施。
面对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及时出台促进工业发展“13条”、民营经济发展“新56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3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抓投资、扩内需,保企业、兴产业。
提速工业倍增计划。
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6个新城区工业倍增示范园区各实现1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各实现5平方公里“七通一平”。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80万吨乙烯建成中交,东风本田二厂、武钢一硅钢技术改造、100万吨煤焦油、武石化炼油改造二期、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
上海通用武汉生产基地、联想武汉生产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武钢镀锡板、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修造基地、力诺武汉产业基地、湖北广电传媒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
签约引进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个,其中50亿元以上10个。
重点区域支撑作用增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36%,新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以上。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5家。
启动服务业升级计划。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工程设计中心。
新引进7家金融机构,新增上市企业11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27家金融机构在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