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主要优势树种龄组表。
一、关于小班调查
➢ 14、平均树高、平均直径和公顷株数 ➢ 平均树高、平均直径和株数有直接关系,正常情况下
平均树高要低于平均直径,但是株数太大(密度高) 时,将会呈现相反现状。三个因子与蓄积有直接联系, 一般说以此3个因子查二元立木材积表的蓄积应与目测 蓄积基本相当。建议项目根据原有资料粗配树高曲线, 形成蓄积简表,有利现地调查使用。但是反对直接用 平均胸径和树高直接计算蓄积。
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相关问题探讨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二0一三年九月
第一部分、技术细则 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内容
➢一、P14页,第十三条第四款之(二)中删除 “(含林带蓄积量和四旁树蓄积量)”。
➢二、P55页,第五十条第二款之(二)“设10~20 块各种类型林分、面积为0.0667 hm2~0.10hm2(1.0 亩~1.5亩)的标准地”按国家技术要求更改为“设 30块各种类型林分、面积为0.0667 hm2~0.10hm2(1.0 亩~1.5亩)的标准地”
13456
140.49475
36
200
13456
标准误
19.868958
37
400
7056
变动系数
C
38
100
46656
39
100
46656
误差E
40
500
33856
200
13456
17
400
7056
18
400
7056
19
400
7056
20
400
7056
21
200
13456
41
100
46656
22
200
13456
23
300
256
24
300
256
25
500
33856
26
400
7056
27
400
7056
28
500
33856
42
400
7056
43
300
256
44
100
第一部分、技术细则 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内容
➢六、表5-1中二元立木材积式杉木、枊杉、马尾松、云南 松和柏木更换为地方标准。使用时应先验证。 ➢1、杉木二元立木材积表(DB51/T 1464-2012) ➢2、枊杉二元立木材积表(DB51/T 1464-2012) ➢3、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表(DB51/T 1464-2012) ➢4、云南松二元立木材积表(DB51/T 1464-2012) ➢5、柏木二元立木材积表(DB51/T 1464-2012)
样地号
样地 每公顷蓄积
(Xi-XX)2
1
300
256
2
500
33856
3
400
7056
4
300
256
5
100
46656
6
300
256
7
300
256
8
200
13456
9
500
33856
10
500
33856
11
400
7056
12
300
256
13
500
33856
14
500
33856
15
400
7056
16
一、关于小班调查
➢ 22、幼树、幼苗、下木和地被物 ➢ 几项因子的总盖度与土壤侵蚀状况有关。即使有一定
的郁闭度,但是幼树、幼苗和下木的盖度不够时,仍 会产生土壤侵蚀。 ➢ 地被物对地表水土流失影响较大。
一、关于小班调查
➢ 23、母树 ➢ 对于需要封山育林的林地,需要认真调查母树情况。 ➢ 24、经营意见 ➢ 此因子需要调查在现地结合相关技术要求认真填写。
状况。如蜀柏毒蛾等。 ➢ 4)土地退化类型、退化程度 ➢ 根据全面沙化、荒漠化和石漠化范围调查。特别注意:石漠化范围内的灌木
林为“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 5)湿地类型 ➢ 所有的水域地类均应确定湿地类型。同时应特别注意草本沼泽和灌木沼泽的
湿地调查。
一、关于小班调查
➢ 19、森林经营 ➢ 可及度与老细则有质的差异。新细则要求应对所有林地
代码块: rec=0 def SelectPlot(v): global rec if (v%975 == 11):
rec = 1 else:
rec=0 return rec 表达式: SelectPlot ( !PlotNumber! )
二、关于蓄积抽样
➢ 6)蓄积抽样样地分布图。通过属性选择导出图层,并 计算出抽样单元的中心点坐标,此坐标即为方形样地 的西南角点、同心样地的中心点坐标。
一、关于小班调查
➢ 18、森林生态 ➢ 1)天然更新等级 ➢ 此因子与幼树、幼苗有关。如果为良、中等级,而没有幼树、幼苗记载,则
调查有误。 ➢ 2)森林健康等级 ➢ 此因子与有害生物、灾害和龄组有关,如无有害生物、灾害,又不是成过熟
林,原则应为“健康”等级。 ➢ 3)有害生物、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 ➢ 此类因子发生后,其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消亡,调查时应多询问和查看林地
非林地。林保林地范围确有非林地,二调时土地利用 属性应确定为非林地,但是林保林地范围以外的均应 确定非林地。 ➢ 二是要遵从公益林(地)界线。 ➢ 三是应参考林权界线。
一、关于小班调查
➢ 2、区划系统 ➢ 对于林场是县、乡、村是所在县、所在乡和所在村。
对于调查范围内有国有林业单位的。两套区划系统要 完整,有利于统计成果的编制。 ➢ 3、地类 ➢ 二类调查地类为现状调查,即是说以土地附着物现状 确定地类。对于政府确定为发展林业的土地为林地 (可以称为基本林地),有森林资源附作的本次调查 仍按林地分类调查,此部分可以称为“可变林地”。 是否为林地(基本林地)调查时以土地利用属性分开。
➢ 4)总体单元重新编号
代码块: rec=0 def autoIncrement(): global rec pStart = 1 #adjust start value, if req'd pInterval = 1 #adjust interval value, if req'd if (rec == 0):
46656
45
200
13456
46
100
46656
47
500
33856
29
200
13456
48
100
46656
30
500
3385649ຫໍສະໝຸດ 400705631
300
256
50
200
13456
32
100
46656
计
15800 967200
33
200
13456
平均XX
316
34
500
33856
标准差S
35
200
第一部分、技术细则
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内容
➢五、P77页,第六十一条第九款与第十三条第四款之 (二)有矛盾。“凡总体内各小班累计蓄积同总体抽样蓄 积相差(累偏)小于±1倍标准误的,即认为符合精度要求, 并以累计数字为总体资源数字;累偏在±1倍标准误~±2 倍标准误的,应进行检查,除找出并纠正误差较大的因素 外,应对小班蓄积进行修正;凡累偏大于±2倍标准误的, 应对蓄积量重新进行调查。”修改为“凡总体内各小班累 计蓄积同总体抽样蓄积相差(累偏)小于±1倍标准误的,即 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并以累计数字为总体资源数字;累偏 在±1倍标准误~±3倍标准误的,应进行检查,除找出并 纠正误差较大的因素外,应对小班蓄积进行修正;凡累偏 大于±3倍标准误的,应对蓄积量重新进行调查。”
是否妥当将涉及到调查成果的森林经营建议章节。
二、关于蓄积抽样
➢ 1、关于抽样对象、样地数量 ➢ 新细则抽样对象包括了林地范围内及非林地上有蓄积
的有、疏林地。 ➢ 县总体要求不少于50个样地,以林场为总体样地不少于
30个样地
二、关于蓄积抽样
➢ 2、关于样地布点 ➢ 将所有的抽样对象形成单独图层,图层应使用投影坐
调查可及度,实际上它交通可达性的调查。 ➢ 对于立地类型,由于《四川省立地类型表》很细,调查
单位可以根据调查范围的实际情况先行编制立地类型表。 但是要注意造林类型和经营类型与此因子有关联,在调 查和内业中应引起重视,否则会张冠李戴。
一、关于小班调查
➢ 20、地形地貌 ➢ 要注意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地貌与海拔有关;林种与
第一部分、技术细则 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内容
➢三、P71页,第五十八条中“凡坡度不大于36度 的中龄林以上(含中龄)和平均直径大于5cm的幼龄林” 按国家技术要求应为“凡坡度不大于45度的中龄林 以上(含中龄)和平均直径等于大于5cm的幼龄林”。
➢四、P82页,第六十六条第三款中所有“标准误” 更改为“允许误差”。
度应为第5级。自然度与植被地理分布有关,应注意!
一、关于小班调查
➢ 8、群落结构 ➢ 群落结构与林分、下木、地被物有关。如林分为复层
林、又有下木层和地被物层,则为完整结构。 ➢ 9、调查点 ➢ 根据面积大小设置调查点数量,个数发与面积匹配。
一、关于小班调查
➢ 10、郁闭度 ➢ 应深入林内调查,否则调查有偏。要特别注意幼、中
龄林的郁闭度调查,此项目因子将涉及未来森林经营、 抚育间伐。 ➢ 11、疏密度 ➢ 它是单位胸高断面积和与标准林分单位胸高断面积和 的比值。标准表中可查出。一般情况下它比郁闭度小 0.1。注意,此因子与蓄积有关系,要注意其协调性。
一、关于小班调查
➢ 12、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 ➢ 地位级:是以林分平均高为指标因子。 ➢ 立地指数级:是以林分优势树高为指标因子。 ➢ 13、年龄、龄级、龄组 ➢ 三个因子有内存联系,同时与起源和区域有关,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