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锁头包括锁套、拨轮、锁芯、离合机构和空转防盗秘钥机构;锁套内设有沿一轴线设置的芯腔,锁套成型有一轮槽口,芯腔被轮槽口分为外侧腔和内侧腔;拨轮绕轴线转动设置在轮槽口中且具有与轴线同轴的贯通孔;锁芯自外侧腔穿过拨轮的贯通孔直到内侧腔的内端设置在锁套中,锁芯的内外端上均连接有与信号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端子插座;锁芯包括收容于外侧腔内具有钥匙孔的空转芯和穿过拨轮的贯通孔及内侧腔并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的联动芯;锁芯上设置的信号线连接通道包括在空转芯外周侧壁上成型的布线槽。
这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在具有钥匙开启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避免出现信号线缠绕的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包括:锁套,具有外锁套(1)和内锁套(2),所述外锁套(1)中的外侧腔与所述内锁套(2)中的内侧腔均为圆柱型,并各圆柱型沿同一轴线设置,所述外锁套(1)与所述内锁套(2)之间设有轮槽口;拨轮(9),具有以所述轴线为轴心的贯通孔,并绕所述轴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轮槽口中,适于带动门锁中的锁舌机构实现开锁动作或上锁动作;锁芯,自所述外侧腔穿过所述拨轮(9)上的贯通孔直到所述内侧腔的内端设置在所述锁套中,所述锁芯上设置有信号线连接通道,且所述锁芯的内外端上均连接有与信号线(14)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连接端子插座(47);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包括收容于所述外侧腔内具有适于钥匙插入的钥匙孔的空转芯(4),以及穿过所述拨轮(9)的贯通孔并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内锁套(2)中的所述内侧腔的联动芯,所述联动芯穿过所述拨轮(9)的贯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空转芯(4)保持相对周向和轴向上的传动连接;所述信号线连接通道包括在所述空转芯(4)的外周侧壁上成型的布线槽(15);空转防盗秘钥机构,具有在匹配钥匙未插入所述空转芯(4)的钥匙孔时,保持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传动分离的锁定状态和在匹配钥匙插入所述空转芯(4)的钥匙孔时实现所述锁芯与所述拨轮(9)传动结合的开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连接通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联动芯上供所述信号线(14)在其内部走线的布线腔(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由靠近所述空转芯(4)的过渡芯(6)和位于所述过渡芯(6)另一侧且相对轴向和周向固定连接的延伸芯(7)构成;所述延伸芯(7)为管状结构,其管腔构成所述布线腔(16)的管腔部分;所述过渡芯(6)上成型有一凹槽状的转换腔(17),所述转换腔(17)连通所述布线腔(16)的所述管腔部分和所述布线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腔(17)具有适于所述信号线(14)折叠存入的收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之间、与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可轴向滑动和周向固定连接的离合传动芯(5),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拨轮(9)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分离嵌合结构,通过其在传动结合位置与传动分离位置之间的轴向移动实现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拨轮(9)之间相对周向固定的传动连接及分离;所述离合传动芯(5)对应所述空转芯(4)上的所述布线槽(15)的侧壁上成型有离合线槽(18),所述转换腔(17)通过所述离合线槽(18)连通所述布线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芯(4)及所述联动芯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之间通过可相互嵌合的凸爪结构实现两者相对周向固定且可相对轴向滑动。
(15)上盖设有第一布线盖板(19),所述第一布线盖板(19)与所述空转芯(4)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的所述转换腔(17)上盖设有第二布线盖板(20);所述第二布线盖板(20)与所述联动芯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传动芯(5)的所述离合线槽(18)上盖设有第三布线盖板,所述第三布线盖板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芯的所述转换腔(17)上盖设有第二布线盖板(20);所述离合传动芯(5)的所述离合线槽(18)上盖设有第三布线盖板;所述第二布线盖板(20)与所述第三布线盖板一体成型,并分别与所述联动芯及所述离合传动芯(5)形成圆柱形外轮廓。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内侧腔内、与所述拨轮(9)保持相对周向及轴向固定且呈管状的转动轴(10),所述联动芯保持相对轴向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转动轴(10)的管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防盗秘钥机构包括在所述外侧腔的内壁上成型的套键槽,在所述空转芯(4)的外周对应所述套键槽部位向内凹陷成型的芯键槽,在所述空转芯(4)和所述拨轮(9)之间设有相对所述外锁套(1)轴向定位的锁定芯(8),在所述锁定芯(8)成型且与所述套键槽位置对应的锁定卡槽;锁定键(11)在所述空转芯(4)中秘钥组件的抵推力下部分收容于所述套键槽内、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锁定卡槽内,以实现所述锁套和所述锁定芯(8)的相对周向锁定;在所述秘钥组件的抵推力作用消失时在一朝向所述空转芯(4)方向的偏压力作用下从所述套键槽滑出并进入所述芯键槽内以实现所述空转芯(4)和所述锁定芯(8)的相对周向锁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秘钥组件包括在所述空转芯(4)上成型的若干沿所述空转芯(4)的轴向依次布置且与该轴向呈一交角的叶片槽,所述叶片槽内均设置有密钥叶片,所述密钥叶片上设有凹口;各个所述密钥叶片在偏压力作用下的多个所述凹口保持相互错位以将所述锁定键(11)抵推于所述锁定状态、并在匹配钥匙插入所述钥匙孔中克服各所述密钥叶片受到偏压力时形成可供所述锁定键(11)滑出所述套键槽的直线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转防盗秘钥机构还包括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芯键槽内的空转键(42);当所述锁定键(11)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空转键(42)完全处于所述芯键槽内并抵压所述锁定键(11)嵌入所述套键槽内;当所述锁定键(11)处于开锁状态时,所述空转键(42)滑入各个所述凹口形成的直线凹槽内以使所述锁定键(11)从所述套键槽滑出并进入所述芯键槽内。
拨轮(9)的所述贯通孔同轴设置的中心通孔,所述离合传动芯(5)设置在所述贯通孔及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离合传动芯(5)与所述锁定芯(8)之间设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相对周向固定的传动连接或相互分离以解除相对周向固定的第二分离嵌合结构;在所述离合传动芯(5)从所述传动分离位置向所述传动结合位置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分离嵌合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的时间不晚于第一分离嵌合结构实现传动连接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芯(7)上设置有与其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延伸垫块(71),所述延伸垫块(71)具有与所述延伸芯(7)同轴的管状结构,其管腔与所述延伸芯(7)的管腔共同构成所述布线腔(16)的所述管腔部分;所述拨轮(9)由拨轮本体及相互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拨轮垫块(91)组成,在所述拨轮垫块(91)上也设置可与所述离合传动芯(5)上的第一嵌合凹槽(911)嵌合的对应结构;所述转动轴(10)上设置有与其卡合连接成轴向和周向上相对固定的若干节传动垫块(101)。
17.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和安装在所述锁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信号线的锁头,所述带信号线的锁头通过所述拨轮(9)的转动推动所述锁体上的锁舌机构伸出或缩回。
技术说明书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信号线的锁头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对于普通的机械式安全锁来说,由于受到原门锁结构的限制,锁头的结构尺度难以有大的变化,因此将其升级为智能锁而又不更换门扇内的门锁,最简单的方式是仅仅更换锁头及手柄。
如此,可以设置智能元器件的空间主要在手柄中。
又由于智能元器件中的指纹、虹膜、面部识别以及密码输入等方式的信息采集模块必须设置在外手柄中,因此将全部智能元器件都设置在外手柄中是最简单的方式。
但是这样设置的缺点是外手柄最容易受到破坏,一旦将外手柄破坏了,就可以绕开信息采集及识别等模块而直接采用电驱动机构打开门锁。
解决这样问题的方式是将除了信息采集模块之外的所有其它智能元器件设置在内手柄内,通过穿过锁头的信号线连接内外手柄中的智能元件。
然而,通常的内外手柄在工作中不是总是一同旋转的。
如公开号为CN102704755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双传动开锁的弹片式空转锁头,包括锁体(即锁套),转动地安装在锁套上的启锁件(即拨轮),在拨轮靠外侧的锁套中转动地安装有主要由内锁芯(即空转芯)和启动芯(即锁定芯)组成的转动部件(即锁芯),其中锁定芯与拨轮之间设有离合组件,在拨轮靠内侧的锁套中转动地安装有与内手柄固定连接的传动芯,传动芯与拨轮固定连接。
相匹配的钥匙插入空转芯时,空转芯与锁定芯联动,同时钥匙抵推离合组件,使锁定芯通过离合组件带着拨轮转动,实现了锁头的开启。
这样的锁头结构,由于锁芯与传动芯分别占据拨轮的两侧,而且内手柄需要不通过秘钥即可以开启锁头,因此两者不可能同步转动。
特别是该现有技术的空转锁头,在没有钥匙开启时,空转芯可以相对锁套空转,而锁定芯则保持相对锁套固定,同时其中的离合机构又需要保持相对锁定芯周向固定。
因此,连接信息采集模块与其它智能元器件之间的通讯信号线在工作中存在发生缠绕的问题。
针对上述通讯信号线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9025531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智能门锁的锁芯结构(即锁头),包括外手柄组件和内手柄组件,外手柄组件中安装有信息采集模块,内手柄组件包括安装有控制模块的第一转动部件及套设在第一转动部件外的第二转动部件,信息采集模块接收采集并向控制模块发送使用者信息;一个管状的第一转轴的一端与外手柄组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部件连接。
控制模块与信息采集模块通过穿过第一转轴管腔的导线(即信号线)电连接;拨轮固定有一个第二转轴(即转动轴),转动轴套设在第一转轴向内手柄组件延伸的部分上,其靠近内手柄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部件连接,拨轮相对于轴壳(即锁套)转动以实现开锁或上锁;在第一转轴与拨轮之间设有受控制模块控制的离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