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初探

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初探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
战略性决策。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
的作用。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滋长了学生不爱体育锻炼
的不良习气。

重智育、轻体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主要思想状况,所以,现代体育教育要从
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
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寓德于教、精心组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的最大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
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
一种倾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育教育教学的活动对体育产生一种渴求的心理,对体育
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
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中这种兴趣和灵感的锻炼和培养,就
会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和不怕吃苦的优良
品质,从而诱发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爱校爱国和积极进取的习惯。

体育教学
的兴趣培养和品德形成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
硬扯。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寓德于教,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
知不觉地产生学习兴趣、得到思想锤炼。

二、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阵地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也在课堂。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抓好
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做好以下两方面的
工作:
1.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梯度和布局,充分研究和反复探讨教材的要求,使教学内容
既符合中上游水平的学生又切合差等生的需要。

无论从教学形式到教学方法上,都要有全局
和全体的教学意识,要针对所有学生去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合理地布局教学结构,使教学
内容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和需要中。

同时,教学的安排上要具有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形
式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体育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直接和间接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学生只要获得了体力和技能的锻炼就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其实不然,这种教学观点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
就是说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意志、情感和品德的培养,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

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
学生边想边练,练好了,也就明白了。

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围绕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要把这个
中心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学到一项活动项目就要得到一种技能、形成一种品德、养
成一种情感。

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技能的发展过程,还是
一个品德形成的过程。

要改变过去那种“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
自由、宽松、愉悦、和谐和民主的空间环境和时间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吸引力,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开放式的体育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
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情感品德的形成。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教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启发学生的创
新和创造性,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
立性、创造性的过程。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

根据学校现有
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以利于最大潜力的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优势,使学生的身心、技能和品德,都在这个体育课以外的第二课堂上得到更有利的熏陶和锤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中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阶段,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涵非常丰富。

培养
和造就21世纪高质量的新一代,要求我们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教学进行理性的思考和
大胆的探索,真正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体、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味、
改造社会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