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大纲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大纲

FCD 11030FCD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定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6年3月ﻬ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定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引言............................................... 42、设计依据文件与规范 (4)3、基本资料ﻩ54、设计内容与方法ﻩ65.专题研究 (8)6.应提供得设计成果ﻩ9107.附录Aﻩ8.附录B (12)9.附录C...................................................... 141、引言1、1 工程与河道概况工程位于省(区) 市(县) 乡村河(江)上。

工程设计标准为, 设计洪水流量为m3/s;校核标准为, 校核洪水流量为m3/s。

坝址以上流域位于东经~;北纬~ 之间。

坝址以上河道长度k m, 集水面积km2, 纵比降 。

坝址河段形势:1、(1) 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绘制,应以一定得实测资料为依据, 绘制所得得为工程修建前天然情况下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高程应与工程设计采用同一基面。

(3)本阶段所拟定得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 应在坝址待机实测低、中、高各级水位下得流量对其进行验证, 如较前一设计阶段成果改变较大时,应有充分得论证。

(4) 工程修建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修正,必要时应列专题作为专题研究内容。

2、设计依据文件与规范2、1 有关本工程(或专业)得文件(1)本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2)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3) 水工、施工等专业提出得要求。

2、2设计规范(1)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 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3)SL 58-93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4)SDJ 214-8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5) SD 244-87 水文年鉴编印规范;(6) SL77-94ﻩ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7)GB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2、3 参考资料(1) 洪水调查资料审编刊印试行办法, 水利电力部颁发, 水利电力出版社,1976年10月;(2)洪水调查, 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77 年2月;(3) 水利水电量与单位实用手册,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11月;(4)水文资料整编方法, 水利电力部水文局编,1958年10月。

3、基本资料3、1 河段平面图3、3、3、3、3、7 水面线资料34、1 天然情况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拟定4、14、1、2 设计断面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延长4、1、3设计断面非单一性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拟定及延长4、14、4、2、1施工弃碴对电站尾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影响得修正4、2、2射流增差作用对电站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影响得修正(1)动量方程法根据工程实践,当枢纽采用挑流消能时,射流增差效果比较大, 可以根据入射水流上下游断面河道动量得变化,考虑高速水流得掺气影响, 按动量平衡原理计算水位增差值∆Z。

(2) 能量方程法当枢纽采用其她消能方式时, 进入下游河道得动量减小, 则射流增差作用小, 应选取冲刷坑下游河段, 按能量方程估算增差值∆Z。

4、2、3 分流河段上修建工程后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修正4、2影响得修正4提供得设计成果,主要有计算书、报告书、附图及附表等。

(1)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定计算书;(2)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拟定报告书;(3)专题研究报告;(4) 天然情况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表1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表2 堆碴后计入射流增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6) 工程修建后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表得格式参考表2;(7) 设计河段平面图;(8) 设计断面实测横断面图;(9)设计河段实测与调查水面线图;(10)设计断面及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附录A 设计断面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拟定根据设计河段水位、流量、水面线资料与上、下游邻近水文站得实测资料情况,选用下列相应方法拟定设计断面单一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1当设计断面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比较充分时, 可直接根据实测水位流量资料绘制。

A2当设计断面有实测水位与水面线资料, 其上、下游有实测流量资料,区间又无较大支流, 则可将上、下游流量经适当修正(当设计断面与设计依据站集水面积相差超过3%,但小于15%,降雨量与下垫面条件相差不大时,则应按面积比得指数关系修正)后移用到设计断面。

借用上、下游修正后得流量与设计断面得相应水位, 绘制设计断面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3 当设计断面水位资料短缺,又无水面线资料, 但上、下游流量资料经适当修正后能移用到设计断面,应在设计断面处设水尺观测水位, 并施测设计河段不同水位级得水面线。

借用上、下游修正后得流量与设计断面得相应观测水位, 绘制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4 当设计断面水位资料短缺,无水面线资料, 并且其上、下游流量资料短缺或不能移用时, 应在设计断面设站观测水位, 施测设计河段不同水位级得水面线,并在设计断面施测流量。

根据施测得水位、流量绘制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5当设计断面无任何实测水位流量资料, 其上、下游又无流量资料可以移用,也无条件设站观测水位流量时, 应在设计河段进行洪、枯水面线调查及河段纵断面图、设计断面横断面图施测。

然后根据河段纵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横断面图,参照主槽河底平均比降与洪、枯水调查得水面比降,以及根据河道特征参照天然河道糙率, 采用比降法估算各级假定水位下相应流量, 绘制“计算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A5、1 若河段顺直均整, 上下断面形态及断面面积接近,河床稳定, 可近似地用稳定均匀流公式即:(A1)计算各级假定水位下相应得流量,据以点绘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式中:Q−−洪峰流量,m3/s;n−−河道糙率;I−−水面比降;A−−有效过水断面面积,m2;R−−水力半径,m。

A5、2 若设计河段内断面沿水流方向逐渐扩散或逐渐收缩时,应采用稳定非均匀流公式计算各级假定水位下相应得流量,即(A2)式中:∆H−−沿程水头损失,m;L−−河段长度,m;−−上下两断面输水率平均值,m3/s;A1、A2−−上下两断面得有效过水面积, m2;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断面收缩时ζ=0、1或0; 断面突然扩散时ζ=0、5~1、0;逐渐扩散时ζ=0、3~0、5。

收缩河段为1+ζ; 扩散河段为1-ζ。

如果设计河段较长,调查洪痕点较少, 河段内河底坡降及横断面得变化较大,不能由少数洪痕联成直线确定水面比降时,一般用水面曲线法推求洪峰流量。

常用计算方法有试算法与图解法(详细计算可参见“洪水调查”一书)。

根据假定水位及相应流量点绘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ﻬ附录B 设计断面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延长设计断面河段均匀顺直, 河床比较稳定, 不受下游变动回水影响,其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关系时, 可根据设计河段河道平面形态、河床特性、河道糙率、水面比降、断面特性得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

B1 利用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作高低水延长河床比较稳定,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点子比较集中, 曲线趋势明显得测站或断面, 可用此法。

(1)根据实测得大断面资料, 绘制水位面积曲线。

(2) 根据高水得水位流速曲线常趋于同纵轴接近平行得直线, 可顺实测得水位流速关系曲线趋势向上或向下延长。

(3)以延长部分得各级水位得流速乘以相应面积得相应流量, 据此便可绘出延长部分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B2 用曼宁公式作高水延长河道顺直、河床底坡平坦、断面均匀稳定得测站或断面, 视有无糙率、比降资料可用曼宁公式作高水延长。

B2、1有糙率与比降资料得测站或断面:可点绘水位与糙率关系曲线,并延长至高水。

选用高水时得糙率n值与实测比降I, 并由实测大断面算得水力半径R与面积A,代入曼宁公式:ﻩ(B1)ﻩ(B2)计算高水时得流速V、流量Q,据以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对于宽深比()超过40得河槽可用平均水深代替水力半径R。

B2、2无糙率、比降资料得测站或断面:根据实测流量资料,用曼宁公式计算(即)值, 并据以点绘Z~关系曲线,顺趋势沿平行于纵轴得方向延长至高水。

再据实测大断面资料, 计算面积A,水力半径R与值, 点绘Z~关系曲线。

按不同水位在曲线上分别查得相应得与值,以两者乘积求得流量, 据以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B2、3 若高水漫滩,则主槽与漫滩部分应分别计算流量进行延长。

B3 用曲线作高水延长断面为单式河槽,无显著冲淤,高水糙率与比降变化不大得测站或断面,可用此法。

B3、1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 计算各级水位得值,并点绘关系曲线。

B3、2 根据实测部分得曲线与关系曲线, 查得各级水位得、值,点绘关系曲线, 并顺趋势按直线向上延长。

B3、3 以不同得高水位Z, 在曲线上查得值,再以值在曲线上查得相应Q值, 据以点绘在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连成平滑得高水延长曲线。

B3、4对于宽深比()大于40得河槽,可用平均水深代替水力半径R。

B4 以断流水位为控制作低水延长当需要作低水延长时, 可用断流水位为控制。

根据河道、断面及以情况确定断流水位有下述三种方法:B4、1 根据水文站纵横断面资料确定:即以水文站下游浅滩或石梁得顶部高程作断流水位;若下游较长距离内河底平坦, 则以水尺断面最低点高程作断流水位。

B4、2分析法:当断面整齐, 在延长水位变幅内河宽变化不大, 无浅滩、分流现象时,在曲线中低水弯曲部分,从高向低依次取a、b、c三点,使这三点得流量关系满足, 则断流水位:(B3) 式中:Z0−−断流水位,m;Za、Zb、Z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a、b、c三点得水位, m。

以断流水位与流量为零得坐标(Z0,0)为控制点, 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向下延长至需要得水位处。

B4、3图解法:原理与使用条件与分析法相同。

具体方法请参见SD244-87。

ﻬ附录C 设计断面非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得拟定及延长根据设计断面(测站)所受主要水力因素影响不同以及河道、断面特性与外延幅度, 选用其中相应方法拟定并延长非单一性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C1 受洪水涨落影响得水位流量关系当受洪水涨落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呈绳套形状得曲线, 应通过涨落率为零得实测点据或按校正因素法定出单一得综合曲线后, 再予以延长。

C2受变动回水影响得水位流量关系受变动回水影响河道得水位流量关系可用定落差法(适用于河段内各断面比较均匀,河底平坦得站或断面)与落差指数法(适用于河段顺直,断面与河槽基本稳定,落差代表性好得站或断面)以及等落差法(适用断面稳定, 用上下水尺断面间得落差计算得比降能代表基本水尺断面处得水面比降)处理为单一线后,再予以延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