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
• 孔德对“实证”的解释: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 “实证”的基本特征:
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一切知识的 根源,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 对经验作现象主义的解释,主张从经验或直接所予出发, 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强调经验上的证实对于科 学理论的重要性。 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同时 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的倾向。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一)
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 孔德(1798-1857) 孔德 - )
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启了 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和《论实证精 神》,阐述其实证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孔德的实证原则: 孔德的实证原则: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 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 内容,据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 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 抽象本质。即以实证的知识替代替神学和 以实证的知识替代替神学和 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实证方法的经典运用——《自杀论》
• 迪尔凯姆发表于1897年,是社会学历史上第一部以经验资料写成的 标准的社会学著作。它奠定了社会学的合法基础,提出社会学研究 的主题和范畴,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开创实证主义、 客体主义和科学主义特别是定量研究的先河。 • 对于自杀这种社会现象,迪尔凯姆收集大量当时法国及其他国家统 计部门的资料,对不同的自杀情况作了大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自杀具有心理方面的先兆,这种先兆在具体条件下看上去似乎是由 某种情况,如神经错乱、家庭遗传等引起,但是促成自杀的最终动 力并不是来自这些现象,也不是来自自杀者的心理,而是来自于社 会。
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一)
• 社会历史根源
欧洲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先后取得政权,英、法等国着 手工业革命;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资产阶级对发展科 技表现出强烈兴趣。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科学理论不 断转化成应用技术。
孔德实证主义的创立,决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 孔德实证主义的创立,决不是属于他个人的, 是“时代的共同财产”——穆勒 时代的共同财产”
实证主义的影响
• 在“否定形而上学”的口号下,抹煞哲学基本问题,抹 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宣扬哲学上的第三条道 路。 • 强调经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并把科学的认识限制于经验 范围之内,研究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和以感觉经验为依据 构筑知识体系的方法,为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 领域,为哲学服务于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各种实证方法
• 观察 • 访问 • 文献研究 • 抽样调查 • 实验 • 模型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的关系
• 实证主义是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学说或 科学。(作为体系的方法) • 实证方法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实质 上是研究的工具。(作为工具的方法) • 实证方法来自实证主义。但实证主义和实证方 实证方法来自实证主义。 法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方法论,后者是研 法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方法论,后者是研 方法论 究的工具。 究的工具。
• 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是一种理论体系,具有某种逻辑结构, 一系列既定结论和具体的理论架构。 • 实证方法作为工具,是认识客观现实的具体方法 或手段,本身没有逻辑结构,没有概念系统,也 没有带有倾向性的既定结论。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
“实证”的释义 实证”
•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言之皆有实证, 非为空谈。”——言谈都有实际的根据,不是空谈。 • 拉丁文positivus,意为“确实的”。 • positive study / empirical study /verification study /experimental approach/ evidence-based study / substantial evidence study……
实证方法在《自杀论》中的具体运用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性定义,实证研究程序的第一步) •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在占有大量文献 资料和统计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 “共变法”、“控制变量”等多样化技术的创新性运用
实证方法的两种类型:定量和定性
内容 定义 材料性质 研究目的 概念 抽样 资料分析和描述 使用手段 定量 分析单位用数字标示 统计学的 检验或发展理论 事先所知道的 有代表性的 表格 调查、实验、模型 定性 分析单位用名称或符号标示 非统计学的 建立或发现理论 从资料中发现的 理论指导的 摘要和说明 观察、访问、文献研究
实证方法
• 研究方法是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 实证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 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实证主义者试图寻 求对现存世界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世界的预测。 • 实证方法的特征是:原始材料的收集及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实证性分 析,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的语言陈述等。 • 实证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含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数学模型法、行动研究法等,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实证研究方法的特 征。
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二)
• 思想理论根源
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发展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贝 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这些 思想构成了实证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孔德等人在经
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即“经典时期”,以孔德、穆勒和斯宾 塞为代表; • 第二阶段即经验批判时期,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 为代表; • 第三阶段又称新实证主义时期。比较活跃的有逻 辑实证论等学说。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三)
赫伯特·斯宾塞( 赫伯特 斯宾塞(1820–1903) 斯宾塞
英国哲学家,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 最大代表。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第一原理》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科学和哲学均应以现象 为研究对象,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和可分类的东西。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 的存在。这种力是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事物普 遍进化的推动力。 “力的恒久性”也是一切 经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既是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法,同 时也是哲学上的一大流派,一般来说实证主义源 于哲学,但在社会学领域被广泛运用。 • 作为一种哲学,实证主义在欧美一直占有重要地 位。对于社会学来说,它是一种元理论,也就是 说,它是许多社会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的基本定义
•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 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 产生时间: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后 流传到其他西方国家。 • 创始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 创始人: • 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 形成标志: 《实证哲学教程》。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二)
约翰·斯图亚特 穆勒 约翰 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斯图亚特 穆勒( )
英国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心理学家,实证主 义和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经济学的古典学派的最后代表人 物,也是心理化学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功利主义》《孔德和实证主义》 主要著作: 穆勒的功利主义: 穆勒的功利主义:试图把功利主义置于实证哲学的基础之 上,用实证的观点论证功利主义的快乐原则。他主张将知 识限定在经验的范围内,并认为只有借助实证科学才能获得 知识。强调包括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知识 均起源于经验,认为“借直观所认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 理所由之出发的根本前提”。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四)
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1858-1917) )
又译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 人之一,早期 实证主义大师。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 主要著作: 则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经典)、《自杀论》 实证主义理论: 实证主义理论:批判继承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 义方法,抛弃了其生物学、物理学的解释方法。 主张用集体意识或集体现象去解释社会现象;提 出 “社会事实”一概念;提出客观性和特殊性两 大原则;倾向于既是经验性又具可比较性的科学 研究,提出两种解释社会事实的方式——因果关 系分析和功能主义阐释。
实证主义的影响
• 把生物进化论运用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鼓吹庸俗进化论, 主张爱、秩序、进步,反对革命,倡导改良这对反对封建迷 信和神学统治,反对传统权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19世 纪后半期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者如考茨基等人就宣扬 这种论调,对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 鼓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人生 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