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决定》的出台,拉开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篇章,而《英语课程标准》就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出台的。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反思,特别是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于推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促进素质教育,都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观念反思
1.相关概念
1.1教学改革的含义
所谓改革,是“指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11月,P402)顾名思义,教学改革是指把教学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现实客观情况的。

也就是说,教学改革要传承历史、立足社会现实、着眼长远、与国际接轨,把教学中不能适应现实教学的东西进行改变和革新,以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更多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这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

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事物就会灭亡。

所以,深化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2观念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商务印书馆,2001年11月,P463),观念是指“①思想意识;②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印象。

”用我们的话来说,观念即是指想法、主意、念头、思想、计划、打算、意见等。

众所周知,人的活动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要实现教学客体的变化,首先得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大脑中的想法、观念发生变化,否则,教育改革就不能有效进行。

正如有句名言所说的“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观念的转变是何等重要。

1.3何为反思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11月,P349)的解释,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又译“反省”、“反映”,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已经有的思想的再思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认为,“所谓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2004)。

”余主任还指出,“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检讨自己、改善自己,
是教师个人“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技术。

”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更多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观念方面存在的不足
2.1将英语教学定格为语言知识的教学
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2.2英语教学中“以本为本”观念的僵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由于存在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一把钥匙开把锁”的方法,反对“一刀切”的做法。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坚持以“本(教材)为本”,更有甚者是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改动与创新。

这种做法偏离教学实际,有违教育教学的规律,其结果是学生学习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知识内容单调,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2.3以分为本的评价标准
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分数论英雄是传统教学中铁的法则。

在评价上,上至领导和教师,下至家长和学生,无不把考试分数作为工作、学习评价的根本标准。

所以,有人叹言,“分,学生的命根;考,教师的法宝。

”考试成了教师和学生提高成绩的法宝,分数成了师生的命根。

而对于学习中技能的获得、态度与情感体验等等之类更精华的东西,则往往被忽略掉了,分数直接成了实现梦想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需要。

成绩好的学生一美盖百丑,什么好的东西都归其所有,而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则受到的是更多的冷眼和批评和打击,这两种不同的“待遇”因而就更多地扼杀了众多“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与创造活力,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考试虫”。

更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不但适应社会的能力差,而且有的思想品质极差,被社会称之为“被教育过的垃圾”。

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与地位,因而自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支配主体。

这种“以师为本”的观念,极不利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阻碍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这些旧的教育观念具有共性,不但在英语教学中如此,而且在整个中学教学实践中也如此。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存在众多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因而不利于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可见,深化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旧的中学教学观念进行反思。

3.转变旧的、落后的中学英语教学观念
3.1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语言知识教学向语言技能教学的转变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

作为奋斗在中学教学第一线的中学英语老师,是应该懂得和学会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但能实现学生的高分,更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值得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

从贵州省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瓶颈”在于听力和语言,因而,加强对于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和实践,是一项长期和很必要的工程,不能忽视。

3.2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观念的转变
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其中,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元素。

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

因此,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运用于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当今流行的一些网络词汇:e-mail,BBS,clone,Blog等。

通过这种转变,不但不会偏离教本,而且更多是对教本的有益补充,真正实现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观念的转变。

3.3由“以分为本”向多元评价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分数都是最主要甚至是最根本的评价标准。

从人的心理规律、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极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构建和谐教学是一大危害。

因此,改变“以分为本”的单一评价模式,实现向多元评价模式的转变,将极大地有助于教学绩效的形成和实现教学工作的新进展。

3.4由“以师为本”向以“师生为本”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要进一步贯彻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从而在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更多地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潜力。

总之,要转变旧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就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以人为本”,观,实现新的中学英语教学观念的形成,从而为构建和谐教学、推进中学英语素质教育提供更强大的思想动力,这就是对中学英语教学观念进行反思的根本要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梅德明(主编).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王长纯.学科教育学概论.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6]杨玉林,崔希智.英语教育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