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建模暑期培训PPT幻灯片
数学建模暑期培训PPT幻灯片
尸体的温度变化规律为
T(t)2.111.15e0.00183 t 672
模型应用
用T(t)=37代入上模型 t=-176.386=-2小时56分
受害者死亡时间约为8时20分-2小时56分=5时26分
结论:不能排除张某为嫌疑犯!
有人提出疑问,在下午5:00到9:00之间室温一 般不会是不变的,因而此结论有些武断!
数学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 (包括表述、求解、解释、检验等) 可用下面的图表直观地表示数学建模过程的各阶段及 其联系.
实际问题
抽象,简化,假设,确定变量与参数
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确定参数
用实际背景或数据等来检验数学模型
若不符合实际
若符合实际
交付使用从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一个简单的问题
问题提出:他是嫌疑犯吗?
(1 )
dt
模型求解
(1)式变形为
dT(t) kdt (T(t)21.1)
ln T (t()2.1 1 )k tC
T (t) 2.1 1 C 1 e kt C 1 e C
由T(0)= 32.6
C1=11.5
再由T(60)=31.4
3.4 1 2.1 1 1.5 1 e6k0
k=-ln[(31.4-21.1)/11.5]/60=-0.00183672
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现实世界中有大量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 会直接地以现成的数学形式呈现,这就要求我们把实 际问题抽象出来,在可能将其尽量简化,通过假设变 量和参数,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建立和参数的数学关系 式或者算法,这样抽象成的数学关系式或算法就是所 谓的数学模型。
dT (t)k(T(t)w(t)) dt
e k(d t (t) T k(tT ) ) k(tw )e kt dt
d ke T t(t) k(w t)e kt dt
T(t)cke t kkettw ()e kd 0
w(t)= t2+ t +;
其中;=0.0106, =-0.3034,= 21.404。
通过数学方法对模型的分析与求解,最后在解释 和验证所得的解,进而指导实际问题。这个过程称为 数学建模。这个过程一般不会一次完成的。
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没有一个确切定义,若硬要 给一个定义,大概定义如下:
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给定的现实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根据 其内在规律,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 工具,导出的一个数学结构。
试设计一种测试死亡时间的方法: 死者的体温!
他是嫌疑犯吗?
法医在8:20时,测得死者体温为32.6ºC ,一小时后, 死者被移走时,又测量了一下体温为31.4ºC,当时室 内温度为21.1ºC。能否由此来推算死者死亡时间? 我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模型假设
• 死者生存时正常体温为37ºC,无生病发烧现象。
由T(1)=31.4 我们有方程:
( 1 .1 1 9 0 .3 6 0 0 .0 3) 2 e 4 k 1 0 .22 8 0 .0 22 2 1 .2 1 08 2 08
k k 2
k k 2
解得k=-0.11177代入原方程得:
T ( t) 6 .7e 8 0 .14 1 t 1 0 8 .7 07t1 2 6 0 .0 4t6 9 2 .3 8 51 15
T(t)cke t kkettw ()ekd 0
(c2)ek t t2(2)t2
k2 k
k
k2 k
由c=T(0)= 32.6,再将=0.0106, =-0.3034,=21.404
代入得:
T(t)(1.11960.30304.02)1ek2t0.01t02 6
k
k2
(0.0k2102.30)t40.3k0304.0k22122.1404
• 室内温度在几个小时内为恒定的。
• 由Fourier热传导定律:死者体温下降的速率与尸体 温度与外界温差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
模型建立
尸体的温度是随时间变化的,设t时刻尸体温度为 T(t),8:20为t=0时刻
则有T(0)= 32.6ºC,T(60)=31.4ºC
由假设3知: d(T t)k(T(t)2.1 1 )
注:上表是时间段5:00~9:20每隔十分钟一次的温 度记录。
温度变化的散点图
22.4
22.2
22.0
21.8
21.6
21.4
一次拟合曲线与温度
变化的散点图比较
22.4
22.2
一次拟合曲线
22.0
w(t)=22.5-0.328t
21.8
21.6
21.4
1
2
3
4
1
2
3
4
二次拟合曲线与温度 22.4 22.2
死亡时间t0应满足T(t0)=37,即下列方程的解
6 .7e 8 0 .14 1 t 1 0 8 .7 07 t1 2 6 0 .4 0t9 6 2 .3 8 51 35 72 解得t=-3.0754, 这样死者死亡的真正时间为: t=8.3333- 3.0754=5:15 这样疑犯还是脱不了干系。
必须弄清室温在这段时间内是如何变化的才能正 确地判定死者的死亡时间。
于是人们想到当地气象部门,其对一天室内温度 有一个较详细的记录。在向当地气象部门求助,得 到以下室内温度在这段时间内的记录:
22.53 22.47 22.41 22.35 22.29 22.23 22.17 22.11 22.05 21.99 21.94 21.88 21.83 21.77 21.72 21.66 21.61 21.56 21.51 21.46 21.40 21.35 21.30 21.25 21.21 21.16 21.11
变化的散点图比较 22.0
21.8 21.6 21.4
1
2
3
4
二次拟合曲线为:w(t)=0.0106t2-0.3741t+22.533
其是以5:00作为时间起点的拟合方程,将其化为以 8:20为时间起点的拟合方程,其为:
二次拟合曲线为:w(t)=0.0106t2-0.3034t+21.404
这样假设2改变为: • 室内温度在5:00到9:20时段内变化规律为w(t)。 则尸体温度变化的方程化为:
某公寓发生一起谋杀案,死者是下午7:30被发现 的,法医8:20赶到现场,经过调查,种种迹象表明, 此案最大的嫌疑犯是其单位的张某,但有人证明,张 某下午5:00之前张某一直在办公室, 5:00时张某才匆 匆离开,从其办公室到公寓步行需要10分钟,此能否 证明张某绝对不在现场。
若死者是在5:10之前被谋杀的,就可以排除张某了。 如何测定死者被杀的时间呢? 让死者说话,告诉法医被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