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节日
• 弦子舞,藏族称“谐”。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 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弦子舞是藏族人民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乐性歌舞。在节庆、婚嫁、 集会时,人们欢聚一堂,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 边歌边舞,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 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 动长袖,动作优美。
• 特色 • 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 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 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 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 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 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 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 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舞蹈时男 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 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 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 在赏花节的这几天,人们披上节日的盛装,带着 节日食品、帐篷,骑着披红挂彩的骏马,成群结 队来到野外,游走对歌,十分热闹。他们在大自 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尽情地欣赏自然 美景。然后选择山花烂漫的山岗或绿草如茵的草 坪,支起帐篷,熬上茶,盛满青稞酒,人们聚集 在一起,赏花品酒,好不惬意。他们边喝边叙, 交流放牧的经验或谈论身边的奇闻轶事,不时发 出欢快的笑声。傍晚时分,在草地上燃起一堆堆 篝火,人们在篝火边一边痛饮,一边跳起欢乐的 舞蹈。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在近几年,藏族的赏 花节更加热闹。除赏花品茗、唱歌、跳舞、欣赏 大自然的风光外,还增添了摔跤、赛马、打靶、 放映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传统的赏花节大 放异彩。
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 历年。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 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在藏历年 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 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 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 别再拜年。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 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 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 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 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 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 佛节” 。
• 作为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 式。早上8点钟,哲蚌寺背后的半山腰上,在第一 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 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牟 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数万名信徒和深 受感染的游客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 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 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
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 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 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 原上的百姓。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 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 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 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诵 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 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他去世以 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 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 说来也巧,一天,一个 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 “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 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 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 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 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 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 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 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 天。
• 沐浴节,藏语称“嘎玛日吉”,是一个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藏民族中 具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节日。
• 一般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 • 每年秋天到来,高原风和日丽,金星(又称弃山星)高挂。据藏文历书记载:
金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拉萨地区藏历7月至8月初肉眼能看见此星。传 说经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药水,据说此期间的水比“圣水”还要灵验,用它 洗澡可以清除百病,全年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用它洗脸,可以目明耳聪、 头脑清晰。 • 藏历七月,弃山星(金星)出现之时即是沐浴节开始之日。之后的七天,无论 城镇、乡村,无论男女老幼,,家家户户带上洗澡用具,来到附近江河,在传说 的药王赐下的“药水”中一洗痛快。老人在河边洗头擦身;年青人在河中洗 濯、游泳,孩子们在水边嬉戏打水仗;妇女们也毫无顾忌地尽情浴洗,清洗衣 物被褥;姑娘们以水为镜,在河边精心梳妆打扮。休息时一家人围坐在帐篷 里或阳伞下,品尝芳香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弹唱高歌,谈笑戏耍。夕 阳西下,是沐浴节的高潮,人们眺望高空的金星,沐浴在河中,真可谓是 “一河欢笑,一河歌”。这时候,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水流柔缓,水质清彻, 正是沐浴的大好时机。 • 按藏文历书的说法,此时的水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 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有这么多平时享受不到的美妙之处,当然也就没有 人肯放弃这一洗了! •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 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
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 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 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 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 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 “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 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 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哲蚌寺僧人在展佛台上展开巨幅唐卡
• 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5天, 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四川省阿坝 州马尔康地区的人们带着食品、帐 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 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 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 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 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 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 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藏族是一个月月过节的民族。除了民俗节日外, 还有大量的宗教节日。
藏历年(藏历每年正月一日,三五天不等) 谢水节 (农历三月初六) 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也叫转山会。 林卡节 (藏历五月一日左右) 赏花节 (农历六月) 雪顿节(六月底七月初) 沐浴节(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 赛马会 (农历七月一日) 沐浴节 (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