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师)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教师)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D )A、医生;B、苹果;C、铁矿石; D空气。

2、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D、人们靠工资生活3、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4、“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耗光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判断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R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R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R4、Ed>1的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R5、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W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W7、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R8、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W9、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W10、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W11、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R二、选择题1、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B )。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02、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 )。

A、小麦的价格下降B、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C、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D、小麦的价格上升3、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供给不变)( A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4、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均衡价格(供给不变)( B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5、其他保持因素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这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C )。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6、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的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 )。

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都可能7、下列因素中哪一种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B )。

A 、消费者收入变化B 、商品价格下降C 、其他商品价格下降D 、消费者偏好改变8、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 )。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9、假定商品x 和商品y 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A )。

A 、x 和y 是互补品;B 、x 和y 是替代品;C 、x 和y 是正常商品;D 、x 和 y 是劣质品。

10、假定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这种产品的(C )。

A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三、计算题1、求需求函数P=8-0.5Q 在价格4--6元之间的弧弹性及两点的点弹性。

P=8-0.5Q 即Q=16-2P 由Q P dP dQ E d *-= 得14216421=⨯-⨯=d E 36216622=⨯-⨯=d EP=8-0.5Q 即Q=16-2P Q 1=1642⨯-=8 462162=⨯-=Q354646484821122112=+-÷+-=+-÷+--=P P P P Q Q Q Q E d2、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20-3Q ,供给函数为P=5Q ,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Q P 3120-=,P Q 3140-=;Q P 5=,P Q 51=由供求平衡得P 3140-P 51= 解得P=75 Q=15四、简答题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重要程度:越重要其需求弹性越小。

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性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越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小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小。

5)调整时间的长短:调整时间越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商品自身的价格(4)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预期(6)政府的政策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一、判断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Y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负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N3、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N4、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N5、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N6、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N7、所有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

R8、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N9、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Y10、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Y二、选择题1、MRSxy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B)。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C、保持不变D、以上均不正确2、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C )。

A、正值B、负值C、零D、不确定3、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A )。

A、效用是可以衡量的B、MU递减C、MRSxy递减D、货币边际效用不变4、I=PxX+PyY是消费者的(C )。

A、需求函数B、效用函数C、预算约束方程D、不确定函数5、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 A )。

A、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6、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A )。

A、凸向原点B、凹向原点C、垂直于横轴D、平行于横轴7、效用达到最大时( B )。

A、边际效用为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8、总效用递减时( D )。

A、边际效用为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9、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B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10、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C )。

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C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D 、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A )这种商品的购买。

A 、增加;B 、减少;C 、不改变;D 、增加或减少。

12、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 商品时,他愿意放弃( B )单位x 而获得一单位y.A 、1/2B 、2C 、1D 、1.5三、计算题1、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20 元, Py=30元,该消费者效用函数U=3XY ,求两种商品购买量各是多少?最大效用是多少?729/21、Y X U MU x 3=∂∂=; X Y U MU y 3=∂∂= 均衡时:Y Y X X P MU P MU = 即303203X Y = 预算线:5403020=+=+=Y X Y P X P I Y X解得:X=13.5 Y=9U MAX =3XY=35.36495.13=⨯⨯四、简答题1、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定义(2)MU (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应的,TU 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的。

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达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2、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呈现递减趋势?边际替代率: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商品的消费数量。

原因: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3.无差异曲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原因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1)序数效用论是指人们对某种商品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劣势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

序数效用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偏好的,单个人偏好是心理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

此外,序数效用又提出了预算线。

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3)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族中某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

第4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一、判断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Y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N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Y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N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N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N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Y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