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四)开放性原则
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 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 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 有序演化。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 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 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 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 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 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 不开中国”。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 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 我封闭的孤岛。 ——《十九大报告》
小结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三、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生产力
劳动 者
劳动 资料
劳动 对象
科学 技术
科学 管理 运筹性要素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二)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人们 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生产 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 有制关系起着决定性作 用。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 体。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系统概念: 第一,凡是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必定是一个功能整体; 第二,凡系统整体都由数量不等至少两个以上的部 分所组成,相对于系统而言,这些组成部分称为系统 的要素; 第三,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从而与周围的环 境相区别; 第四,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就是系统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定方式。包括要素的比例 关系、排列次序和组合方式等; 第五,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层次是指在系统 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二、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三、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 (一)何谓系统
“系统”这个概念,既源远流长又新颖时髦。 它来源于古代人类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古代中 国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的到了反映,在马克 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中得到生动运用,在当代系 统科学中成为中心概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我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经 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江泽民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及“四位一体” 布局。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 更高的战略层面,将“四位一体”布局拓展为包括 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三)上层建筑系统
马克思主义把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 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称 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意识形态部分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设施部分又称为政治 上层建筑。
(四)人口系统
人口系统是构成一个社会的有生命的个 人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 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 等因素。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 必要物质条件。
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物质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骨骼”) 上层建筑(“血肉”)
(二)经济社会形态
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构成社会形 态。
通常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 技术社会形态。
↙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二)何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 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 体现和运用。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在对系统科学 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的 产物。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 统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适应科 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而 产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文化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生态文明 建设
(二)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 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
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构成系统的 要素,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 结构。
甲醚分子结构式
乙醇分子结构式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也存 在于人类社会中。
上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齐威王
中等马
输
田忌
“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开始搞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与人民公社时期 相比,人员、土地、生产资料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生产组织结构改变了,结 果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长期困扰我 们的农村温饱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系统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系统 之所以能构成系统,首先就必须具有整体性。 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不等于部 分的总和”。
为什么会出现“整体不等部分的总和”的社会 现象呢?社会系统整体的功能为什么是“非加 和性”的呢? 社会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这表明,仅 有孤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构成系统,只有在各 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存在系统。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 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三)上层建筑系统 (四)人口系统 (五)自然环境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 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人文科 学、教育等。
结构性原则启发我们: 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合理的结构 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 统功能的内耗,只有通过结构的合理化,才原则
系统的层次性,揭示的是系统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 系。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 等级关系。
生物系统的层次性
(五)自然环境系统
自然环境系统,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 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 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 光辐射、生物等。
三、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社会有机体和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有机体 马克思把社会系统叫作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社会系统)的内在结构:
生 物 生 系 态 统
生 物 群 落
生 物 种 群
生 物 器 个 官 组 体 织
细 胞
生 物 大 分 子
系统层次性原则是与简化还原论相对立的方法论 原则。坚持系统的层次性原则,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 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 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共有规律和 各个层次上的特有规律。
↙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 人的依赖性社会(自然经济) 三种社会形态 ←物的依赖性社会(商品经济) ↙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产品经济或时间经济) ↙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三)技术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 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 形态的划分。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电子时代
(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四、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