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第2章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2017/7/5
2
2.1.2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
2.1.2.1 熔融共混 熔融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是应用 极为广泛的一种共混方法,是最具工业应用价值的共混方法。 2.1.2.2溶液共混 溶液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它主要应用 于基础研究领域。 2.1.2.3 乳液共混 乳液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在橡胶的共混改性中,可以采用两种胶乳进行共混。
2017/7/5
13


2.2.2 分散相分散状况的表征 主要针对“海-岛结构”两相体系的形态。为了表 征分散相分散状况,需要引入两个术语:均一性与分 散度。 “均一性”是指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分散 度”则是指分散相颗粒的破碎情况。
2017/7/5
14


2.2.2.1 均一性的表征
混和指数:
2017/7/5
8
2.1.5.2 按共混方法分类
按共混方法分为: 熔融共混物 溶液共混物 乳液共混物
2017/7/5
9

2.1.5.3 按改善的性能或用途分类 共混物亦可按改善的性能或用途分类。譬如,用 作抗静电的,可称为共混抗静电材料;用于电磁屏蔽 的,可称为共混电磁屏蔽材料,等等。
2017/7/5
10
2.1.5.4 按聚合物的档次分类
聚合物按其档次,可划分为若干大类。以塑料为例,可分为通用 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其中,通用塑料有聚氯乙 烯(PVC)、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通用工程塑料有聚酰胺(PA) 也称尼龙、聚甲醛(POM)、聚苯醚(PPO)、聚碳酸酯(PC)、 热塑性聚酯(PET、PBT)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介于通用塑料与通用工程塑料之间,可作为通用塑料, 也可算作通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包括聚苯硫醚(PPS)、 聚芳醚酮(PEK、PEEK)、聚苯醚砜(PES)、聚砜(PSF)、聚 酰亚胺(PI)、聚芳酯(PAR)、液晶聚合物(LCP)等。按照各种 塑料档次的划分,相应地可将两种塑料的共混物划分为通用塑料/ 通用工程塑料共混物、通用工程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共混物、通用 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共混物,等等。
可以用玻璃化温度(Tg)作为判定标准。如果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 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相应地,如果形成的共 混物具有两个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两相体系。
2.1.3 关于共混物形态的基本概念


2.1.3.3与形态有关的其它要素
分散度, 均一性。分散度与均一性这两个概念都是为表征“海-岛结构”两 相体系的形态而提出的。
2017/7/5
22
2017/7/5
23

2.2.4.2 熔体黏度 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对共混物形态的影响,有一 个基本的规律:黏度低的一相总是倾向于生成连续相, 而黏度高的一相则总是倾向于生成分散相。需要指出 的是,共混物的形态还要受组分配比的制约。
2017/7/5
24
2.2.4.3 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2017/7/5
11
2.1.5.5 按主体聚合物分类

聚合物共混物亦可按照主体聚合物的品种进行分 类。以塑料合金为例,可分为PA合金、聚脂合金、 PPO合金、PC合金、POM合金、PPS合金,等等。这是 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塑料合金分类方法。
2017/7/5
12
2.2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中,“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是最常见的聚合物共混物形态。“海-岛结构”两相体 系的形态,包括两相之中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 分散相;分散相颗粒分散的均匀性、分散相的粒径及 粒径分布;以及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等等,都是形 态研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 2.2.1 共混物形态的研究及制样方法 (1) 染色法;(2)刻蚀法;(3)低温折断法
1 2
1 1
2

考虑形态因素 均相体系:
P


2 2
P
1
P
1
P P
2
2
I P1 P2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P
P
2017/7/5

1
1 AB 1 B
2 2
A K E 1
30
某些体系的力学性能的爱因斯坦系数如表2-1所示:
力学性能的爱因斯坦系数
分散相粒子的类型 取向情况 界面结合情况 球型 球型 立方体 短纤维 短纤维 L/D 为纤维长径比 无规 单轴取向 单轴取向 拉伸应力,垂直于纤维取向 拉伸应力,平行于纤维取向 无滑动 有滑动 应力类型 KE 2.5 1.0 3.1 1.5 2L/D
2017/7/5
34
2017/7/5
35
2.3.2.2 共混物熔体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共混物熔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对于许多共混物,其熔体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类似于 Arrehnius方程的公式来表示: Lnη=LnA + E/RT 式中 η——共混物的熔体黏度;A——常数;E——共混物的黏流 活化能; R——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绝对温度)。
I 2
c
2

不均一系数: 分散度的表征 平均粒径:
S S K 100 c
n d n
i i i
0
dn

平均表面直径:
dn
2017/7/5
n d n d
i i
3 i 2 i
15
2017/7/5
16


2.2.3 共混物的相界面 共混物的相界面,是指两相(或多相)共混体系相与相之间的 交界面。 2.2.3.1共混物相界面的形态
2017/7/5
7
2.1.5 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 2.1.5.1 按共混物形态分类
均相体系和两相体系,其中,两相体系又可分为 “海-岛结构” 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在聚合物共混物中是普遍存在 的。工业应用的绝大多数聚合物共混物都属“海-岛结 构”两相体系。 “海-海结构”两相体系,可见诸于聚合物互穿网络 (IPN)之中。此外,机械共混亦可得到具有“海-海 结构”的共混物。
2017/7/5
4
2.1.4 关于相容性的基本概念


2.1.4.1 完全相容,部分相容与不相容
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 均匀材料的能力。不同聚合物对之间相互容纳的能力, 是有着很悬殊的差别的。某些聚合物对之间,可以具 有极好的相容性;而另一些聚合物对之间则只有有限 的相容性;还有一些聚合物对之间几乎没有相容性。 由此,可按相容的程度划分为完全相容、部分相容和 不相容。相应的聚合物对,可分别称为完全相容体系、 部分相容体系和不相容体系。



2017/7/5
3



2.1.3.1 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均相体系;其二被称为“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 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 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一样;其三被称为“海-海结构”,也是两 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2.1.3.2共混物的“均相”概念
聚合物改性
2017/7/5
1
第2章 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 “海-岛结构” 两相体系, 本章难点:共混组分的相容性与相容化 2.1 基本概念 2.1.1聚合物共混与高分子合金的概念 聚合物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 质的过程。 聚合物共混改性应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三大 类型。 高分子合金,是聚合物共混改性中的一个常用术语。聚合物共混 改性的研究是受到冶金行业中合金制造的启示而发展起来的。但 是,高分子合金是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 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高分子合金不能简单等同于 聚合物共混物。
2017/7/5
5
2017/7/5
6
2.1.4.2 相容性、互溶性与溶混性


互溶性,亦可称为溶解性。具有互溶性的共混物,是指达到了分 子程度的混合的共混物。在聚合物共混物中,分子程度的混合是 难以实现的。因而,互溶性这一概念在聚合物共混物研究领域并 未得到普遍的接受。 具有溶混性的共混物,是指可形成均相体系的共混物。其判据为 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溶混性这一概念,在共混改性研究中,特 别是均相共混体系的研究中,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可以看 出,溶混性的概念相当于前述相容性概念中的完全相容。综上所 述,相容性这一概念可涵盖溶混性的概念,且包含了完全相容、 部分相容等多种情况。本书介绍的重点是两相体系,涉及的主要 是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因而,本书将主要使用相容性这一概念。
2017/7/5
33
2.3.2.1 共混物熔体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K

n
K
n 1
是剪切应力, 是剪切速率,n 是非牛顿指数,K 是稠度系数, 是熔体粘度


共混物熔体的黏度与剪切关系曲线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如 图2-12(a)、(b)、(c)所示。其中,图2-12(a)所示为共混物熔 体黏度介于单一组分之间,图2-12(b)所示为共混物熔体黏度 比两种单一组分黏度都高,图2-12(c)所示为共混物熔体黏度 比两种单一组分黏度都低。
2017/7/5
21


2.2.4.1 共混组分的配比
在聚合物共混两相体系中,确定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分散相, 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在两相体系中,连续相主要影响共混材 料的模量、弹性;而分散相则主要对冲击性能(在增韧体系中)、光学 性能、传热以及抗渗透(在相关体系中)产生影响。共混组分之间的配 比,是影响共混物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亦是决定哪一相为连续相,哪 一相为分散相的重要因素。由于影响共混物形态的因素的复杂性,使得 在实际共混物中,组分含量多的一相未必就是连续相,组分含量少的一 相未必就是分散相。尽管如此,仍然可以对于组分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的 影响,作出一个基本的界定。通过理论推导,可以求出连续相(或分散 相)组分的理论临界含量。当两相共混体系中的某一组分含量(体积分 数)大于74%时,这一组分就不再是分散相,而将是连续相。同样,当 某一组分含量(体积分数)小于26%时,这一组分不再是连续相,而将 是分散相. 当组分含量介于26%与74%之间时,哪一组分为连续相,将 不仅取决于组分含量之比,而且还要取决于两个组分的熔体黏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