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参果栽培技术

人参果栽培技术

左右。

扦插后,及时浇水,浇水量可视具体情况酌定。

4、扦插后的管理:在春末至夏秋扦插时,为防烈日曝晒,应行遮荫,并喷洒细小水,待苗株长出新根后,可拆除遮荫工具。

如在冬季或气温较低时扦插,为防止冻害,宜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并用小拱棚搭盖塑料薄膜及草帘。

一般扦插后一周生根,苗株生根后,可追施腐熟的有机肥或沼液,以促进生新根发新芽。

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扦插后40-45天左右即可进行定植或分苗移植。

二、定植1、整地施肥:定植前进行温室消毒,每亩用1kg百菌清加锯末2kg,混合均匀制成烟雾剂,密闭温室熏蒸1~2天。

然后进行整地施肥。

由于人参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应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羊粪8 -10方,或优质羊粪6方加优质猪粪3方,过磷酸钙100公斤,硫酸钾5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油渣100公斤。

将一半基肥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后,按预定垄面大小,开好定植沟,将另一半基肥施入沟内,然后进行起垄,垄宽70cm,沟宽50cm,沟深15cm。

每畦栽两行。

2、定植:人参果对时间要求不严格,一年四季均可栽植。

垄起好后开始定植,起苗前1~2天苗床浇小水,定植前一天喷75%百菌清500倍液,苗子带药定植,起苗时尽量保全根系。

选晴天下午带土坨栽植,栽植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钟以后进行,下午栽植苗子容易成活,栽植完成后立即浇一次定根水,这样有利于苗生根,定植时大小苗分开,选择健壮无病害苗,株距35cm,行距50cm,每亩定植3000株苗。

三、定植后管理1、温度管理定植后5天~7天闭棚保温,白天30℃~35℃,夜间14℃~17℃,促进缓苗。

缓苗后温度适当降低,白天25℃~28℃,超过28℃时放风,夜间12℃~15℃。

进入开花坐果期后,要适时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保证光合作用所需的适温,白天25℃~28℃,夜间14℃~16℃。

12月至翌年2月,进入全年温度最低时期,在温度管理上要注意天气变化,加强保温措施,上午9点揭帘,下午4点左右盖帘。

,使棚内温度白天不低于25℃,夜间温度不低于10℃。

此期若遇严重降温天气,应采取临时加温措施,使棚内昼温不低于15℃,夜温不低于10℃。

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回升,应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直至掀起棚前膜前后通风。

2、肥水管理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

开花前不旱不浇水,控秧促根,防止茎叶徒长。

人参果结果期和采收期长,养分消耗多,除施足底肥外,还应追肥,苗子长到30厘米左右时追一次肥,每亩施N、P、K肥各10公斤,离苗木主根10厘米外浇灌。

开花结果期人参果需水量、需肥量加大,应及时浇水、追肥,当第1果穗果实长到核桃大时开始追肥,以促进果实膨大,以后每到下一穗果实膨大期都要追肥,每亩开沟追施腐熟羊粪和油渣1 000kg左右,生物菌肥100kg。

视土壤墒情适量浇水。

浇水应选晴天上午进行,浇后及时放风排湿,冬季浇水时,应用温室水池中的水,以便水温与室温基本一致。

开花结果期应适当增施硼肥、磷酸二氢钾、高美施等微肥。

人参果追肥时最好追有机肥,如鸡粪、沼液等,品质更好。

3、整枝打杈及抹芽:人参果生长势强,萌芽率、成枝率高,抹芽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一般当腋芽抽出5cm时及时抹掉。

人参果采用单杆整枝法,以主枝结果,侧枝全部去除。

4、绑蔓吊果和落蔓当植株长至30厘米高时,吊蔓,以后随着蔓的伸长,将蔓S形绕在吊绳上。

当采收完第四穗果时要及早落蔓,并结合中耕施肥将蔓盘成环形埋于种植沟内,待新根长出后(约45天左右)剪去地上环形部分枝条。

5、保花保果人参果易落花落果,通常用1%防落素水剂2ml兑水1kg配制成药液,用沾花喷雾器喷雾。

当果实坐稳后选留果型整齐的大果,疏除小果、畸形果、病果。

一般每个花序保留3-4枚果为宜。

开花期于每天清晨用15毫克/公斤2.4—D(或番茄灵)蘸花,促进坐果。

待果实长至豆粒大小时,每个结果枝选个大,形美、匀称的果实3—4个,最多不超过4个,其余摘除。

四、病虫害防治(一)病毒病1、症状花叶型病毒病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植株感病,嫩叶卷曲皱缩,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严重时小叶呈筒状,老叶背面呈紫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枯死;果实受害,表面凸凹不平,果肉组织变黑坏死。

2、传播途径和入发病条件主要通过蚜虫及汁液传毒。

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时发病重。

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1)选择培育无病毒苗和种苗消毒;(2)种植区域尽量避免十字花科、茄科(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减少传毒机会。

物理防治:(1)在放风口覆盖防虫网,隔断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由露地向温室转移危害。

(2)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25×40㎝),每亩30-40块诱杀蚜虫或每亩铺5㎏银灰膜避蚜(3)及时拔除早期感病植株。

化学防治:(1)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菌毒清500倍液或氨基寡糖素1000倍液或3.85%的氮苷铜锌1500倍液。

(2)用10%氯氰菊酯6000倍液或3%啶虫脒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二)、晚疫病1、症状主要侵害叶和茎。

叶片染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生不规则、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逐渐变褐。

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在病斑外缘长出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子梗)。

果实上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黑褐色,周缘不明显,常作云纹状向外扩展。

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稀疏白色霉状物。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在冬季栽培的人参果上越冬,有时可以厚垣孢子在落入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人参果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引起流行。

此病发生见于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95%,孢子囊形成。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

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期和适宜温度,培育壮苗。

物理防治:(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2)合理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防止病害蔓延。

化学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可选用以下方法和药剂。

保护地采用烟雾法,每亩施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预防或熏治。

在发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三)、灰霉病1、症状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致果皮呈灰白色,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

茎染病,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及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

发育适温20-30℃,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易发病。

此外,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扩展。

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抗逆性。

控制好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

物理防治:(1)加强通风管理。

具体作法为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0℃,再开始放顶风。

棚温保持在25℃左右,当棚温降至20℃时关闭风口、落帘,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

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2)发病初期节制浇水,严防过量,防止结露。

(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人为传播。

化学防治: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2.20%普立克水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冬天也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10%速克灵烟剂250g于傍晚熏蒸。

(四)、蚜虫、白粉虱1、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集聚在叶背吸食蔬菜汁液并传播病毒病。

严重时叶片发黄向外卷曲。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见病毒病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1)保护天敌(七星瓢虫、食蚜蝇)。

化学防治:用10%氯氰菊酯EC6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4.5%啶高氯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

(五)、红蜘蛛1、为害特点主要集中在作物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具有油质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时植株顶部干枯。

受害的花蕾和花,重者不能开花、座果。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清除残株败叶,可消灭部分虫和早春寄主。

化学防治:在红蜘蛛扩散初期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当果实膨大到一定程度,表面出现紫色条纹时,果实已达七八分熟,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若长距离运输和作菜熟食,此时可以采收;作水果生食,则需要完全成熟。

完全成熟时,果皮金黄色,并有紫色条纹,适时采收有利于上部开花结果。

采收时戴上手套,轻轻托起果实,用剪刀剪下。

六、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已由追求吃饱转向追求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所以,在人参果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用药注意事项如下:一、施药时应在下午棚内温湿度较低时喷药。

二、各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不提倡药剂的混合使用。

三、喷药时掌握在发病初期。

四、人参果对农药乐果十分敏感,若使用乐果会造成毁灭性药害,严禁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