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ppt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ppt
家窑类型等。 ➢ (二)半山和马厂类型的彩陶。 ➢ (三)青莲岗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彩陶 ➢ (四)屈家岭文化的彩陶
两者区别
陶器
瓷器
1.用料不同
黏土
2.表面釉色 不上釉或上低温釉
高岭土 , 瓷土 上高温琉璃釉
3.烧制温度 一般1000°C以下
1200°C以上
4.质地不同 胎质粗松,有吸水性 胎质结实 不吸水 或吸水性很小
➢ 经考证,该彩陶瓶的 年代大约为3200年前, 属于马家窑文化辛店 类型,其造型为甘肃 彩陶中常见的鱼口瓶, 高约30厘米,整个瓶 身呈土黄色,两侧有 两只对称的耳把,瓶 上有两个人体图案, 均以黑色颜料绘成。 经考证,这种图案在 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马 家 窑 文 化 陶 器 上 的 符 号
彩 陶 壶 半 山 类 型
彩 陶 瓮 半 山 类 型
彩陶罐 (半山类型)
➢ 高15.4厘 米,口径 12.8厘米, 1975年甘 肃省兰州 沙井驿出 土,甘肃 省博物馆 藏。
原始社会的陶器(黑陶工艺)
➢ 龙山文化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龙山文 化因最初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而得名。黑陶的分布地区比仰 韶文化的更广泛,如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江苏等 省皆有发现。陶器制作中轮制技术的出现是龙山时期制陶工艺 上的创新。随着陶轮的出现,不仅生产力大大提高,而且所制 器皿厚薄均匀,造型规整。陶窑的结构也比仰韶文化进步。最 突出的是黑色簿而光亮的蛋壳陶的出现。
彩陶涡纹曲腹盆(庙底沟类型)
➢
高20厘
米,口径33.3
厘米,河南
省陕县庙底
沟出土,西
安半坡博物
馆藏。
彩陶花瓣纹盆(庙底沟类型)
➢ 高12.2厘米, 口径20.3厘 米,河南省 陕县庙底沟 出土,中国 历史博物馆 藏。
马家窑文化
➢ 马家窑类型是庙底沟类型在甘、青 地区的继续和发展。这种类型彩陶主要 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宁夏自治区南 部。四川北部也有发现,以洮河、大夏 河和湟水中下游为其中心。
➢ (4)盛储用的:有盆、罐、瓮等。
原始社会的陶器(彩陶工艺)
➢ (一)仰韶文化的彩陶: ➢ 仰韶文化是以1921年最初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 仰韶文化的彩陶相当复杂,大体分为早、中、晚三期。 ➢ 早期以半坡类型为代表。 ➢ 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 仰韶文化彩陶晚期有许多地方类型,如秦王寨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和马
陶器: 彩陶
灰陶
黑陶
仰韶文化人形陶罐
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 文化,陕西黄陵出土 的人形陶罐,双目凝 视,形象生动,是原 始文化艺术精品。
彩陶
➢ 鱼纹彩陶盆
(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人面鱼纹盆
彩陶人面鱼纹盆
➢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 高16.5厘米口 径39.5厘米, 陕西省西安 半坡遗址出 土,中国历 史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
陶瓷历史 (原始时代)
➢ 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尤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 大地湾文化: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己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己成为一种专门技 术。
➢ 半坡文化: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 主。
化以至铁器时代初期的沙井文化等,也都有一定数量的彩陶。
黄河上游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
➢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设有专门窑场,由妇女集体从事
生产。
➢
器形样式繁多:
➢ (1)吸水、盛水用的:有尖底瓶、胡芦形瓶等。
➢ (2)饮食用的:有钵、碗、杯、豆等。
➢ (3)蒸煮食物用的:有甑、灶、釜、罐、鼎等。
➢ 庙底沟文化: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 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 都被作为装饰纹样。
➢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 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 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 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灰黑陶高领三
足形鼎(龙山 文化)
黑陶鳖形壶 (良渚文化)
黑陶鸟形带盖 器(良渚文化)
带釉螭鸡首陶壶(春 秋)
西周春秋的制陶工 艺在商代的基础上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从造型 和装饰看,这时期陶器 与当时的青铜器互有影 响,相互丰富。
S纹原始瓷罐、彩绘陶双耳壶 (春秋)
硬陶带扳三足罐(战国)
➢ 具有瓷器特征的青 釉硬陶(原始瓷器) 在商代己出现,这 是我国陶瓷工艺史 上具有里程碑的一 页。
彩陶漩涡纹瓶 马家窑类型
➢ 又名彩陶四系 双耳同心丹纹罐, 马家窑文化,高50 厘米口径18.4厘米, 甘肃永靖县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弧曲、同心圆和涡 旋的线条变化,表 现出一种富有韵律 的动感,犹如黄河 上汹涌波涛的再现。
舞 蹈 纹 彩 陶 盆 马 家 窑 类 型
我国首次发现绘有人体图案的彩陶瓶
➢ (一)龙山文化的黑陶。 ➢ (二)东南地区良渚文化的黑陶。
黑陶蛋壳杯 (龙山文化)
➢
高26.5厘米,1973年山
东省日照东海峪出土,山东
省博物馆藏。
➢
这是龙山文化的精品,
原是古代一种陶制酒器。此
杯胎质细密,薄如蛋壳,通
体漆黑透亮,造形轻巧秀致,
制作工艺令人惊叹!是典型
的龙山文化黑陶蛋壳杯。
灰黑陶斗 (龙山文: ➢ 先有陶器 , 新石器时代 , 开辟了人
类生活史上的新纪元. ➢ 由此发明了瓷器 : ➢ 商代 , 原始瓷器 ➢ 东汉 , 发展为瓷器
址遗坡半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手制 的用红、黑、白三色绘饰带有花纹的陶器。
➢ 彩陶工艺,分布地区很广,延续时间很长,其中以: ➢ 黄河上游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 ➢ 甘肃、青海的半山___马厂文化。 ➢ 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 ➢ 辽宁的红山文化。 ➢ 东部沿海的青莲岗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都有彩陶。 ➢ 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寺洼文